APP下载

“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

2012-09-20龚云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8期
关键词:时说经济体制会见

如何评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过一系列论述,形成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和逐步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来愈迫切的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地把政治体制改革摆上中国改革开放的议事日程,并围绕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报告中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郑重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当然,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决不是可以不要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他在总结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教训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调查研究,集中正确意见,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改革。”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在1986年9月至11月间四次谈话中提及。1986年9月3日,他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说:“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9月13日,他在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时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9月29日他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时表示:“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11月9日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我们现在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现在还没有完全理出头绪。”“领导层有活力,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有希望。”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有过多次论述。1986年9月3日,他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9月29日他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时说:“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在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基础上,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步骤、措施,提出“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他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

猜你喜欢

时说经济体制会见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刘志杰接受采访时说 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市领导会见
市领导会见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我的老妈妙语连珠
热点大爆炸
2016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部署八大改革任务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