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晚籼17号在湘北环湖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2-09-19陈丽妮陈恺林张玉烛刘功朋陈德华李晓平周学其蔡灿然

作物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叶色湖区分蘖

陈丽妮,陈恺林,张玉烛,刘功朋,陈德华,李晓平,周学其,蔡灿然

(1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局,湖南益阳413002;2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

湘晚籼17号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第一个高档中熟常规晚籼优质稻,2008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该品种引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按照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方案,连续3年在核心区成片种植88.99 hm2,发现该品种具有耐旱、生长繁茂、适应中等肥力水平、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产量潜力大的特点,适合湘北环洞庭湖区作晚稻优质稻种植。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表现

经农业部整建制高产创建专家组和益阳市赫山区佳佳米业公司组织的验收,2009年在核心区笔架山乡中塘村种植的湘晚籼17号平均产量达6 074.0 kg/hm2,每公顷比同年种植的湘晚籼12号多收395 kg,增产6.5%;2010年分别在笔架山乡中塘村和泉交河镇三阳村种植湘晚籼17号,平均产量比湘晚籼12号高413~206 kg/hm2,增产7.58% ~13.74%;2011年扩大到3个镇种植示范,当年平均产量为6 518~6 901 kg/hm2,最高平均产量达到7 593 kg/hm2。连续3年种植,其产量均比湘晚籼12号增产5%以上(表1)。

1.2 生育特性

根据湘北环湖区晚稻气候特点,安排6月15~18日播种,7月15日前抛栽完,8月12日左右达分蘖高峰期,8月18日分蘖终止,每公顷平均苗数480万~510万时晒田,成穗率70%左右,9月8~10日始穗,9月12~14日齐穗,10月13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20~123 d,比湘晚籼12号迟熟3~5 d。

表1 湘晚籼17号与湘晚籼12号产量比较

1.3 植物学特征

湘晚籼17号在湘北环湖区种植,株高110.2~114 cm,株型松散适中,叶鞘稍尖均无色,早期分蘖速度慢,中期分蘖加快,叶色深绿;中前期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吸水吸肥量大,叶层厚,叶片微披,叶色呈“蚕豆”青,生长稳健;后期剑叶直立、倒二、三叶稍披,叶上禾,籽粒充实期较长,成熟时茎叶青秀,不早衰,落色好,不易掉粒。

1.4 抗逆性

该品种2011年软盘湿润育秧期间遭遇36℃以上高温和持续15 d干旱,仍表现出根系发达,叶色淡绿,表明耐旱力强。3年试种和高产成片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湘晚籼17号田间抗性较好,纹枯病和稻飞虱发生率低,少部分田块有倒伏现象,未发现稻瘟病和其他病害。

1.5 米质

抽取10户农户种植的湘晚籼17号进行米质分析,发现平均糙米率为76.5%,精米率67.1%,整精米率62.4%,粒长80.6 mm,长宽比4.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带肥培育多蘖壮秧

实验区湘晚籼17号采用集中统一浸种播种方式。先用300倍左右强氯精液浸种消毒处理,杀死吸附在种子上的各种病原菌,采用“三起三落”催芽后,用旱育保姆拌种,统一于6月15~18日按大田60 kg/hm2用种量,铺好秧盘(1 500~1 800个/hm2),铺放营养泥浆,每盘播芽谷50 g。然后将备好的金正大研制的缓释硫包衣尿素每盘10 g与粉碎过筛的干细土混合盖种,以盖没种子为度。当秧苗长至2叶时,每公顷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800 g对水1 200 kg于晴天下午4时喷雾,控制秧苗徒长,以增加茎基部厚度。经抛秧前取样调查,用硫包衣尿素加干细土混合盖种培育的秧苗素质好,叶色青绿矮壮,白根量多,茎基宽厚,百株干物重高,秧苗带蘖率高达44.5%(表2)。

表2 秧苗素质比较

2.2 少苗匀抛,轻氮重钾主攻多穗

依据湘晚籼17号抛栽后分蘖缓慢,进入中期分蘖快,28 d内达高峰值的分蘖发生规律和需肥特点,高产示范片在基肥施用上采取低氮高钾复合肥、少苗匀抛主攻多穗原则,每公顷用优质鸡粪3 500 kg加金正大包膜控释肥(N21-P9-K18)450 kg作底肥,当秧龄26 d左右,叶龄4.0~4.5叶时,于7月15~16日带肥带药,分厢匀抛,每公顷抛足30万~33万蔸,保证每平方米有32蔸秧苗。大田抛后6 d统一用尿素75 kg/hm2拌10%苄密璜隆250 g/hm2除草剂撒施,杀死田间杂草,促低节位分蘖;抛秧后25 d(叶龄P-10叶)时施尿素37.5 kg/hm2加氯化钾75 kg/hm2,壮秧增大穗。始穗期喷施谷粒饱750 g/hm2,充实籽粒,提高粒重。实践证明,由于基肥足,钾肥施用量高,合理施用穗肥,湘晚籼17号抛栽3 d后发新根,5 d内长新叶,25 d时每公顷有480万~540万苗,最后每公顷有效穗369万~391.5万,成穗率60%以上,每穗总粒数102粒,结实率达84.6%,千粒重27.8 g,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2.3 间歇灌溉,防止倒伏

湘晚籼17号栽培过程中,如果每公顷施氮量超过165 kg,晒田控蘖不及时,当新根由白转黄、叶色由浅绿色转深绿色时,茎秆节间会拉长,倒二、三叶披叶,致使光能利用率降低,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在高产示范中采取前促、中控、后保的方法进行水分管理。抛栽后前4 d保持水层1~2 cm促立苗,分蘖时浅水勤灌,促根长蘖;拔节前10 d,每公顷用5%立丰灵粉剂600 g对水450 kg进行叶面喷雾,以增强茎秆和叶片厚度,防止倒伏。分蘖高峰期每公顷苗数达345万~375万苗时,抢晴天晒田控蘖。晒到叶色转淡,白根跑泥面,田中硬板为度,一般需7 d左右。晒田复水后,采用间歇灌溉,后水不见前水,保持田面干干湿湿,使土壤通气性增强,以气保根,以根保叶。为不影响米质,收割前7 d断水为宜。

2.4 蜂—蛙—灯防控,减轻病虫害

湘晚籼17号高产示范片采用“蜂—蛙—灯”集成防控病虫害技术。公路沿线每隔50 m安装扇吸式诱蛾灯1盏,每公顷放养150个点的台湾赤眼蜂和本地稻螟赤眼蜂约15万只,放养青蛙和牛蛙共1 000~1 200只,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发生程度明显减轻,减少用药次数2次以上。同时,每年在8月15~18日,每公顷用井冈霉素水剂1 800 mL对水750 kg喷雾,基本上能确保湘晚籼17号高产示范片植株无病,少虫,减轻禾苗危害程度,收割时叶青籽黄,品质优良。

[1] 陈恺林,夏胜平,张玉烛,等.星优1号在湘北平湖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0,25(3):46-48.

[2] 周学其,陈恺林,张玉烛,等.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在湘北平湖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08,(3):195-196.

猜你喜欢

叶色湖区分蘖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夏 荷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A Wherry Good Day Out
生活在湖区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