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群众工作的突破与创新

2012-09-17樊玉海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绵阳通讯员舆论监督

□樊玉海

(绵阳日报社,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传媒日益市场化,新闻报道模式的改变,党报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地位正经受着市场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地方党报群众工作被弱化或者被忽视,通讯员队伍逐渐萎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的提高。因此,党报群众工作必须根据新的媒介环境进行突破和创新。

党报群众工作现状来信来访和舆论监督的弱化。舆论

监督是新闻单位群众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舆论监督可以增强报纸的亲和力,是党和政府沟通老百姓的桥梁。据了解,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一些党报的舆论监督要么弱化,要么消解。究其原因:一是主观意识在作怪,不能正确地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总认为群众的上访不利于政府的形象、给政府工作添乱,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群众的诉求和呼声一旦反映在报纸上,群众满意了,上级领导又不满意,容易受到批评和责难,毕竟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三是信访的案件多了,处理的难度加大了,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处理单位也多了,稍不注意涉及的单位领导就要找书记、市长告状,说媒体干涉他们内部事务,一个电话打来责问,使报社领导无所适从;四是报纸改革的多样性,使群众的阅读视野有了新的空间,他们所关心的是民生、就业、物价、医药等内容,这些话题领导和群众都关心,反响极大的舆论监督报道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压力。因此,长此以往,就弱化了舆论监督的力量。

通联工作的淡化和通讯员队伍被“冷落”。在计划经济时代,“群众办报”中的群众工作发挥了一定的舆论引导作用,《绵阳日报》在90年代中期在全市7县2区发展通讯员达600多人,为党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通讯员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其劣势很快就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角度的局限性。市场化的传媒对新闻视角的要求越来越高,百姓关注的社会新闻受到重视。由于接触社会新闻的局限,见报稿件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稿的积极性。二是时效性越来越强。编辑与记者直接沟通,可以迅速发表见报,等通讯员的稿件发过来,往往已经时过境迁,时效性没法保证。三是采访上的局限性。通讯员由于没有记者证、新闻从业证和特约记者证,采访外单位无法出示有效证件,几乎无法开展工作,因此新闻的权威性无法保障。四是新闻的真实性难以核实。

群众工作机制的创新和思路

面对以上两种现象,党报群众工作如何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呢?结合绵阳日报社近年来开展群众工作的做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信访接待的创新。绵阳市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绵阳日报社的办公楼也成了危房,只有在帐篷里办报,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群众工作始终没有放松,继续开办热线,倾听灾区的呼声,为他们连线寻找亲人,被新闻界誉为“震不垮的编辑部”。2011年10月中旬,灾后重建项目——绵阳日报报业大厦落成,社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加强群众工作和舆论引导能力,设立群工室。一方面接受群众投诉,另一方面接受新闻报料。这些年来,群工室主动出击,配合总编室、要闻部、视点新闻部策划选题,做到群众互动,他们开辟新闻热线,专人值班,对群众反映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及时反馈至编采部派记者采访;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则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回复,做到热情待人,耐心解释,使远道而来的群众感受到报社就是他们温馨的家。

信访调解的创新。党报是党的喉舌,党报的群众工作,也要从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认真对待。群众信任党报的舆论监督力量,有时一些矛盾和问题反映到报社来要求解决,群工人员不是推诿,而是摸索出一条群众工作的新思路,主动与来访群众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意愿,当起了调解员。这种调解员是不好当的,既要吃透政策,又要顾全大局,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一次,来自某县农村的三名农民带着一份告状信,上面盖满了全村农民的手印,说是乡政府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将村上的一些土地卖给开发商搞开发,群工人员通过各方面了解情况的真相,并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此事,经多方努力,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体察民情的创新。群众工作接触的各方面信息比较广泛,内容真实,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报社为了听取来自最基层的倾诉和民意,一是倡导记者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把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摸清楚,写成蹲点日记或现场新闻等多种形式见诸报端。如前几年两名记者采写的《丰谷古渡停摆群众没法过河》、《异乡种瓜横遭践踏》两组反映民情,关注民生的报道反映强烈,就及时得到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最近一段时期报社开辟的“记者走基层”、“体察生活感受变化——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等栏目,就是贯彻“走、转、改”活动的具体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便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记者也可以通过内参的形式上报市级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二是为准确全面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报社不定期开展采取读者调查问卷形式,让读者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的数据和信息中了解对报纸的要求和呼声,使办报更有说服力。

服务群众的创新。党报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使服务群众的职能更加到位。群众工作人员通过各种举措,帮助一些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信访工作做到了全年无上访,确保了单位稳定。同时,利用外力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地震灾区、下岗失业人员、特困群众的生活困难。2008年6月本报携手《贵阳日报》共同策划开展了“贵阳妈妈”爱心行动,倡议贵阳市民做一名“贵阳妈妈”,资助一名地震孤儿。送一份亲情礼物,献一份关爱,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情活动。

通联工作的创新。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如何把握新闻改革的特点,创新通联工作体制机制。其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通联长效机制。在全市各县(市、区)及开发园区设立记者站,聘请宣传部的新闻干事为本报记者,发挥他们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和把握当地经济走向的优势,为党报提供最新的资讯,以调动写稿积极性。同时,报纸开辟《县域新闻》专刊,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促进通联工作的常态化建设。二是促使通讯员的角色转化。各基层通讯员由于按过去传统做法只能报道本单位的工作发展状况,对其他社会民情不了解,这种采访上的局限性不可能出新,为了弥补党报社会新闻、最新资讯的不足,建立了巡访制度,培养他们在新的媒界环境下不断开阔视野,转换角色,变通讯员为“报料人”或信息员。三是整合媒体资源。报纸利用各专栏的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电子版数字报纸等媒体资源,随时接收各地通讯员的来稿或资讯,从而实现了编辑部与通讯员的“无纸化对接“。四是尝试写体验式新闻。通讯员要跳出工作总结之类报道的框框,经常关注身边感动的故事,具有阅读价值和深度的新闻,也就是说多写体验式新闻。

党报群众工作还要继续探索新闻日益改革的新思路,把握规律性,在谋划党报的整体发展思路时,如何创新群众工作也应当纳入其中,不断加强,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猜你喜欢

绵阳通讯员舆论监督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四川绵阳卷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四川绵阳卷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