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2-09-15张晓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内涵实训物流

张晓燕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通 226011)

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实践探索

张晓燕

(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通 226011)

专业内涵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实践,探讨从专业定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提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年制高职;专业内涵;实践;物流管理

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目前,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走过了最初的铺垫阶段。专业建设的重心由抓规模向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转变。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建设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在专业内涵建设中,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把脉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源于社会和行业人才需求,又归于社会和行业人才需求。目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细分日趋细化,服务专业性增强。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人才需求的素质和规格也在不断变化。故应把市场调研工作作为专业内涵建设的前提:和企业有关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地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并定期发放市场调查问卷,进行物流人才需求的专项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和实地调查走访,对行业、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有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和专业论证材料,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同时成立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来自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委员和顾问,征求他们对物流专业建设的意见。据此确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物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基于业务流程,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以现代物流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由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模块组成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努力实现物流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物流业务流程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在课程改革中,编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从企业调研入手,根据物流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的分析,将岗位职责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任务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使学生所学内容与物流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三、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夯实技能培养基础

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由基本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模块构成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见图1。

(1)单项技能实训:是指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

图1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本的操作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进行,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

(2)岗位综合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在模拟生产线上进行,按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综合交替、轮岗实训,进行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

(3)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主要解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运用从熟练到自如的转移,并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实现就业“零距离”。

2.以企业工作流程和环境为标杆,建设工业型校内实训基地。

我校在物流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坚持精细规划、高点定位的原则,到学校和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地专题调研学习,聘请江苏苏果集团马群配送中心、江苏奥吉物流有限公司、南通文峰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基地设计论证,务求校内实训基地最大限度与企业需要接轨。学校投入500多万元引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业级设备,以现场实操、软件模拟、系统仿真、自动识别与控制、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以物流企业的具体运作为基础,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以仓储和配送为核心的物流全程管理。

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重视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着力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实训项目建设落后于硬件的现状,主动邀请企业参与模块化实训课程和流程开发,实训项目与课程知识有机融合,在技能训练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实现技能和理论水平的交替螺旋上升。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深化实践课程改革。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专业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我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开发了物流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校本实训教材。

物流综合实训是物流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和基本实训模块后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按照物流工作岗位对技能的需要,突出实践操作训练和能力培养。结合所学的物流专业知识,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起来,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指导,进行物流综合业务的情景模拟。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把课程内容归纳为12个实训项目(包括1个综合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表:

表1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内容

该课程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创新采用“企业环境、真实岗位、职业角色”的全真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与实施采用“项目驱动,一主两辅,二结合,三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即以项目为驱动,完成实训项目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专任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为辅,让学生的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通过“学、做、评”三阶段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具备物流企业职业人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把学生分为3组,由2名专业教师和1名实训教师同时在立体库区、叉车库区、零库区担任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进行演练,然后三组学生轮换,课程教学采用4节课连上的授课方式。

4.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带动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技能大赛对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大赛能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大赛也能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职业学校要把专业技能大赛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常规工作来开展,避免走入为大赛而赛的误区。同时,要把大赛技能训练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赛教合一、以赛促教、以教带赛。我校通过积极开展和参加各层次物流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有效地推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2010年和2011年,我校分别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类)江苏赛区承办点、集训基地和江苏省物流骨干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我校学生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性大赛的金奖和银奖。

四、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把双师素质作为教师培养和引进的重要内容来考虑。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中,大部来自于高等院校,从学校到学校,他们具有比较厚重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往往和企业联系较少,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

针对这一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双师素质”列入教师职称评定内容;列入薪酬计算内容;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作为制度化工作内容。二是搭建平台、拓宽途径,为教师提高技能水平提供机会。每学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调查、学习,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应用;开展校企互动活动,和企业一起进行课题研究、业务开发;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利用校内工业型实训基地锻炼教师实践技能;组织教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给待遇、创条件,学校从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生命力在于专业的创新与发展,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于专业内涵建设的丰富与提升。

[1]贺元成,杜旭林,叶剑,等.试论加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0).

[2]宗建成.浅析促进五年制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举措[J].科技经济市场,2009,(8).

(责任编辑:潘敏)

F252-45

B

1009-2080(2012)03-0057-03

2012-04-12

张晓燕(1974-),女,吉林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内涵实训物流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挖掘习题的内涵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