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2012-09-15杨建付永强陈鸿飞曾立新李金穗

天然气工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杨氏模量岩样脆性

杨建 付永强 陈鸿飞 曾立新 李金穗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杨建 付永强 陈鸿飞 曾立新 李金穗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杨建等.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天然气工业,2012,32(7):12-14.

页岩储层岩石具有基质致密,微裂隙、层理面发育,岩石性脆等非常规地质特征,其力学性质与一般的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探寻这一特殊的岩石力学性质,利用MTS多功能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对取自四川盆地某区的M组页岩开展了三轴、单轴、巴西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页岩岩石三轴平均抗压强度为265.75 MPa,平均杨氏模量为4.59×104MPa,平均泊松比为0.25,属于中硬地层;单轴垂向取样抗压强度(151.92 MPa)是水平取样抗压强度(为69.18 MPa)的2.2倍;页岩抗张强度较低,平均为2.94 MPa。综合分析页岩储层脆性指数后认为,M组页岩属于脆性岩石,储层脆性指数均超过50,有利于对页岩储层进行大型水力压裂;压裂应选择以滑溜水为主的体积压裂模式,压裂设计应遵循“大液量、大排量、高前置液比、小粒径支撑剂、低砂浓度”的原则。

四川盆地 页岩 储集层 岩石力学实验 特性 矿物组分 脆性指数 压裂

1 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及矿物组分

1.1 页岩储层物性特征

四川盆地某区寒武系、志留系发育多套黑色页岩层系,其中M组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分布稳定,是一套高效烃源岩[1-3]。据取心资料分析结果,该组页岩储层孔隙度分布在2%~5%,原地应力条件下测得基质渗透率介于0.01~0.001 m D级别或更低,但是由于页岩气藏受裂缝因素的影响,其局部渗透率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1.2 页岩岩石矿物成分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某区页岩气井M组取心资料,页岩矿物组分主要以石英矿物、黏土矿物及碳酸盐岩矿物为主,其中石英矿物含量占43.41%,黏土矿物含量占22.52%,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占16.67%。黏土矿物中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图1)。

2 页岩岩石力学实验

2.1 力学实验条件

图1 页岩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结果图

实验利用MTS815型岩石力学实验仪,选取M组不含天然层理面、天然裂缝的基质岩心,采取垂直或平行层理面2种方式取样。岩样加工成直径为2.54cm,长度为5.50 cm的柱状岩心,端面磨平,模拟储层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三轴、单轴力学实验;岩样加工成直径为3.80 cm,长度为1.00 cm的柱状岩心,端面磨平,进行巴西力学实验。

2.2 页岩三轴力学实验

选取M组不含天然层理面、天然裂缝的基质岩心,平行于层理面加工实验样品。

通过三轴岩石力学实验,该页岩储层基质岩石,抗压强度分布在250~300 MPa,平均抗压强度为265.75 MPa,平均杨氏模量为4.59×104MPa,平均泊松比为0.25(表1),三轴力学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

表1 页岩三轴力学实验结果表

图2 页岩三轴力学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图

2.3 页岩单轴力学实验

选取M组岩石样品,采取平行、垂直层理面2种取样方式,其中水平取样2个,垂直取样3个,进行单轴抗压力学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水平方向取样的岩样平均杨氏模量为4.70×104MPa,抗压强度为69.18 MPa,平均泊松比为0.227;垂直方向取样的岩样平均杨氏模量为2.99×104MPa,抗压强度为151.92 MPa,平均泊松比为0.175(表2)。

表2 页岩单轴力学实验结果表

2.4 页岩巴西力学实验

选取页岩基质岩石样品,通过实验测量,页岩样品抗张强度介于2~4 MPa,平均为2.94 MPa(表3)。

表3 页岩巴西力学实验结果表

3 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对页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参数研究表明,页岩岩石力学性质与致密砂岩有相似之处。四川盆地某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平均为235.75 MPa,平均弹性模量为2.94×104MPa(23个样品),与致密砂岩岩石样品对比,页岩同样具有较高的三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属于中硬地层。

页岩储层层理发育,取样方式的不同对单轴抗压力学实验结果影响较大。M组单轴岩石力学实验表明,水平方向取样的岩样平均杨氏模量为4.70×104MPa,抗压强度为69.18 MPa;垂直方向取样的岩样平均杨氏模量为2.99×104MPa,抗压强度为151.92 MPa。垂向抗压强度是水平向抗压强度的2.2倍,分析认为页岩储层本身水平层理面发育,页岩岩性较脆,易顺层理面脆裂,导致水平方向取样抗压强度低。

通过岩石力学特征参数、页岩脆性矿物成分含量结合测井数据,计算了川南某区块X井页岩M储层岩石脆性指数,X井拟改造段2 440~2 540 m储层脆性指数都超过50(图3)。根据国外已有的页岩开发经验,岩石脆性与压裂液和支撑剂选取有重要联系,随着岩石脆性的增高,压裂液选择从交联压裂液逐步向滑溜水压裂液过渡,形成的裂缝也由双翼对称裂缝向复杂的网络裂缝过渡;在支撑剂的选取上,岩石脆性指数越高,液体体积用量越大,支撑剂的用量越少,支撑剂浓度越低[4-7]。

图3 X井M组页岩岩石脆性剖面图

通过综合分析X井M组页岩储层岩石脆性情况,该组岩石属于脆性岩石,压裂应选择以滑溜水为主的体积压裂模式,压裂设计原则应为“大液量、大排量、高前置液比、小粒径支撑剂、低砂浓度”。

4 结论

1)四川盆地M组页岩矿物组分主要以石英矿物、黏土矿物及碳酸盐岩矿物为主,其中石英矿物含量占43.41%,黏土矿物含量占22.52%,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占16.67%。黏土矿物中主要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

2)岩石三轴力学实验表明,页岩基质岩石抗压强度分布在250~300 MPa,平均抗压强度为265.75 MPa,平均杨氏模量为4.59×104MPa,平均泊松比为0.25,属于中硬地层;单轴力学实验表明,水平方向取样的岩样抗压强度为69.18 MPa,垂直方向取样的岩样抗压强度为151.92 MPa,两者相差2.2倍;巴西力学实验揭示,页岩抗张强度较低,平均为2.94 MPa。

3)通过综合分析页岩储层脆性指数,表明四川盆地M组页岩属于脆性岩石,储层脆性指数均超过50,压裂应选择以滑溜水为主的体积压裂模式,压裂设计应遵循“大液量、大排量、高前置液比、小粒径支撑剂、低砂浓度”的原则。

[1]方俊华,朱炎铭,魏伟,等.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基础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0,17(6):46-49.

[2]黄勇斌,李其荣,高贵冬,等.蜀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及区带优选[J].天然气工业,2012,32(增刊1):25-27.

[3]叶登胜,尹丛彬,蒋海,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藏大型水力压裂作业先导性试验[J].天然气工业,2011,31(4):48-50.

[4]陈作,薛承瑾.页岩气井体积压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建议[J].天然气工业,2010,30(10):30-32.

[5]付永强,马发明,曾立新,等.页岩气藏储层压裂实验评价关键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1,31(4):51-54.

[6]叶登胜,尹丛彬,蒋海,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藏大型水力压裂作业先导性试验[J].天然气工业,2011,31(4):48-50.

[7]ZAHID S,BHATTI A A,KHAN H A,et al.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gas resources:stimulation perspective[C]∥paper 107053 presented at the 2007 SP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Symposium,31 March -3 April 2007,Oklahoma City,Oklahoma,USA.New York:SPE,2007.

(修改回稿日期 2012-05-21 编辑 罗冬梅)

10.3787/j.issn.1000-0976.2012.07.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90451422)。

杨建,1978年生,工学博士;2008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开发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储层岩石力学、地应力及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研究工作。地址:(618300)四川省广汉市中山大道南二段。E-mail:y2000w@sina.com

猜你喜欢

杨氏模量岩样脆性
软岩膨胀岩软化崩解特性
杨氏模量微观表征新方法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温度效应对隧道围岩影响的试验研究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频繁动力扰动对围压卸载中高储能岩体的动力学影响*
预制节理岩体卸荷损伤破坏机理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拉伸法测金属钢丝杨氏弹性模量优缺点探究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甲状腺结节杨氏模量值及Ratio值鉴别良恶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