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民主来到眼皮底下

2012-09-15澳大利亚蔡成

读者·原创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布莱克选票选民

文 _ [澳大利亚]蔡成

2012年9月8日是澳大利亚整个新南威尔士州各地换届选举的日子,众多市、镇都在选举行政一把手以及地方议员。都怪我马虎,从布莱克敦搬家来戈斯福德近两个月了,没去更换“户口”,才不得不回“老家”投票。其实澳洲政府从没要求老百姓掏钱办身份证和暂住证,但你在哪儿进行选民登记,你就得在该地参加选举。搬家后我们没去进行选民登记的更改,就得回“原籍”享受政治权利和义务了。

那到底要不要回布莱克敦投票呢?

先算经济账。从戈斯福德开车去布莱克敦,往返160多公里,光汽油费就得花十几澳元,总还得吃喝吧。再算时间账,一来一去,半天光阴溜走。而且9月8日这天是周六,我们家不成文的规定是,为实现女儿快乐成长的远大目标,她10岁前的周末基本由她支配。听说周六要去参加选举,她认定此乃“不务正业”,不愿意。

另有一种算法。仍先算经济账。1900年,澳洲大陆的6个英国殖民地决定团结起来成立统一的联邦国家,并拟定了联邦宪法。1901年元旦,澳大利亚宪法正式生效。宪法白纸黑字写道:参加选举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义务。特此备注:此义务是强制性的。法律是这样告诫人民群众的:凡年满18周岁的澳大利亚公民都必须参加选举,不尽此义务者罚款55澳元。有意思了,当地球上不少国家的同志们正挽起袖子跺着脚“要民主,要自由”时,澳洲人民如放弃民主的权利,将严惩不贷。妻子听说不投票我俩必须贡献110澳元,亏大了,立马宣布女儿的抗议无效。接着算政治账。在中国时,除当学生那阵我积极参加过选班干部和学雷锋标兵之类的投票活动,其他选举还从未领教过,而今到了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机会能让我感受异域的特殊国情,何乐而不为?去!

快到布莱克敦时,妻子问我:“我们选谁呢?”我说:“反正不投工党的票。”夫唱妇随,妻子说:“你投谁我就投谁。”

投票点设在布莱克敦医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澳洲地方政府的选举,据说每回选举大致如此,时间是周末,地点不是学校就是医院,不是图书馆就是市政厅,总之是众所周知交通便利的风水宝地。本以为投票点会人潮汹涌,我本抱幻想能拍到政治演说家激情飞扬的风采,结果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除两个张贴照片的宣传板、三张摆资料的桌子、两名散发竞选传单的助选人,再加上医院大门墙边设的“投票处”标牌外,没任何其他特殊设施表明这里是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更别提我暗地里期待的警察站岗放哨、候选人赤膊上阵唾沫横飞甚至大打出手的暴烈场面。非我唯恐天下不乱,乃因我在校园就接受了太多的革命教育,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自由乱象的描述记忆犹新,对异国他乡选举时武林争霸的图景牢记在心,我才冒出一些想法,比如亲临其境拍些持不同政见者扭打成一团的镜头,借此谴责西方民主自由的罪恶本质。现在看来,我的险恶用心告吹了。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的换届选举居然是如此平常,如此冷清,如此微风掀不起一丝波澜,简直让我感受到了文明社会的气息!太让我失望了。我举起相机想搜索政治,却只胡乱拍了几张人间烟火。

选票简单。四个组合,自由党、工党、绿党,还有一个大约是无党派人士。无记名投票,只需要在选中的组合旁填个“1”塞入票箱就大功告成。当然,最重要的事是先到登记处的选民登记簿上找到自己的姓名做个记号,表明自己光荣地参加了这次政治活动。唉,电子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竟还采用原始方法—须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印满密密麻麻人名的本子上找到自己的芳名,涂个黑团团。

在投票点还撞上一对老熟人夫妻,也把票投给了自由党。严格说,我们全对竞选布莱克敦镇长和议席的不同政党组合的竞选策略和纲领没多少了解,也没人临时抱佛脚去补课。之所以一致把票投给自由党,全靠周围亲朋好友和媒体意见帮忙,正所谓“随波逐流”。女流之辈,如吾妻,对政治争斗漠不关心高高挂起也就算了,我这个一贯自称对政治和历史暗送秋波的人,不曾去研究人家的竞选纲领和施政方针就草率支持他们,是不负责任的,浪费了神圣的一票。我这哪是用脑子去积极参政议政,是用脚瞎投票。细究起来,区区选举权并不能囊括政治权益。但作为个体的人,享有自由的选举权是民主社会最重要的一项政治权利,因选票能让一个普通的公民发出自己的强大声音!小小的选票又薄又轻,它发出的声音却能做到声震鸿宇!也许,仅仅就差一票,美国总统选举中的“象”就可能输给“驴”。唐太宗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明社会里,最能体现这句千古警世之言的政治权利莫过于民主选举。当真可恨,我这次不成功的投票等于废了选票的武功,该好好反省!说起来我也曾大唱民主自由的高调,可民主自由权利这颗人参果到了嘴边,我却当花生米吞下肚去了。第一次参加澳洲选举,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没尝到就完成了。当然我也可这般安慰自己,政治太易出现“随大溜”,不能全怨我这常人(非常人才可当政治家)。

究竟哪个政党胜选布莱克敦的选举我还未知,媒体该会表扬这次选举是和谐的、团结的、胜利的,毕竟始终是在和平气氛中进行的。另两个市镇就出洋相喽,且是由我们华人来完成这次出洋相的艰巨任务的。据报道,在黑市围和奥本这两个华人聚居城镇,都发生了对立的华人候选人、助选人为争取选民支持而怒目相向、拳脚相加的街头比武。有家澳洲媒体感慨,部分华人热衷于用暴力的手段夺取政权,他们把这种“窝里斗”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带到异国他乡来了。混账!这家媒体以偏概全,一棍子打倒所有华人。那几个参加武斗的华裔政客更混账,他们用不理智的武林动作给所有华人泼了一身污水。

猜你喜欢

布莱克选票选民
让代表建议深深植入选民中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奥斯卡奖的偏好投票制
新生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一粒沙子
救命钱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
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