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心为民保资源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房瑞民

2012-09-11蒋建华

资源导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信访工作国土资源群众

□魏 姗 蒋建华

一心为民保资源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房瑞民

□魏 姗 蒋建华

在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名单中,有一位国土资源系统的基层工作者,他就是陕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房瑞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以军人的气概践行着国土人的使命和责任,向人民递交满意的答卷,彰显着一名国土人的伟大情怀。

“心中有数,工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2008年10月,组织上一纸调令把房瑞民推上了陕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这个职位。刚上任,他没有豪言壮语的表态,更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深入乡镇、村庄搞调查,听取干部反映,征求群众意见。看他整天那么辛苦,朋友和家人都劝他:“你是局里的‘一把手’,让他们来给你汇报就行了,何苦13个乡镇都自己去跑。”可是他却笑着说:“没事,这比起我当兵的时候轻松多了,现在的职责是管理国土资源,只有亲自跑一遍才能心中有数,工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就这样,他拿着笔记本,13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挨个跑,哪里有连片的耕地、哪里有山、哪里有沟壑,他记了密密麻麻的一本日志。很快,全县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基本状况被他全都掌握了。

看到大片的耕地靠天收成,大批的群众住在靠崖院、地坑院时,房瑞民心里十分不安。他下决心要把望天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让靠崖院、地坑院的群众搬进新农村社区,他拿出了整治方案,在不停的奔走和呼号中,一个个土地整治工地开工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规划预留下了。当一汪汪地下水涌向一垄垄麦苗,当农业机具开到田间地头,当装载收获的拖拉机行驶在黑黢黢的林间生产路上时,当一户户群众从靠崖院、地坑院搬进新农村社区时,群众笑了,房瑞民也笑了。

这几年,经他整治的土地66700多亩,新增耕地近2万亩。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置换出2000亩用地指标,为陕县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用地保障。经他手规划确定的新农村社区用地870亩,使7个乡镇20多个村400余户群众搬进新居,1360口人从世代洞居、穴居的环境中走了出来。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能处理好每一起信访案件”

房瑞民一直把信访工作当做为群众解忧的大事来抓,用他的话说:“服务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能处理好每一起信访案件,才能让群众舒心、领导放心、自己安心。”

2008年10月的一次班子会上,他对着所有的班子成员说信访工作由自己亲自来抓,涉及信访问题直接向他汇报。班子成员都很吃惊,因为信访是领导们都非常头疼的事情,他这样干,明摆着给自己找麻烦。房瑞民接手信访工作后,几年来,上访群众坐到了局长的办公室,上访户家里有了房瑞民的身影。修郑(州)西(安)高铁时,张湾乡上陈村20余亩地四面环沟,农业机械无法进入,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村民们来向房瑞民反映,了解了几位村民反映的问题后,他起身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你们先回去吧,等我消息。”群众一走,他就带领相关部门到现场实地查看,现场形成决议——把坡地推平。这样不仅农机能开到田里,同时还能新增加耕地。解决办法是找到了,但那么大的土方量该怎么处理?找不到出路,也就意味着解决不了问题。恰逢三门峡市南站施工,有一处大坑需要大量的土方填平,双方一拍即合。仅仅20多天时间,张湾乡上陈村削坡填沟工程即告竣工,既解决了南站大坑填平缺土问题,又为张湾乡上陈村新增了近3亩耕地,村民非常感激,逢人便说国土局房瑞民是个没有官架子,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

他主管信访工作的这几年,陕县国土局的信访数量明显下降。2009年全局受理的来信、来电、来访67起,251人次;2010年25起,120人次;2011年13起,51人次。这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无不反映房瑞民在信访工作中倾注的心血。为此他本人连续两年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工作者”。

“只有把矿产资源管理好了,我才能心安”

陕县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埋藏深、易开采等特点。现探明储量的矿产品有32种,已开采的有黄金、煤炭、铝土矿、矿泉水、重晶石、优质高岭土等十余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基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矿产开发秩序一度混乱的问题。特别是陕县东部王家后、观音堂和硖石等乡镇煤炭、铝土矿资源异常丰富,非法采矿活动一度泛滥成灾,成为三门峡市甚至是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的“老大难”。房瑞民时常说:“矿产资源是国家命脉,管理好资源是我们国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矿产资源管理好了,我才能心安。”

在整顿现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哪里任务最重、最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治理整顿取缔开始,矿山联合执法大队每天出动车辆7台、人员40名,动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及专业炮工,采用“拉网式”排查方式对全县非法矿井进行了持续不断、扎实有力的打击,对非法矿井进行了封填。尤其是2010年五一期间,他调动矿区三个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和全局之力日夜奋战在矿区,别人说:“瑞民,你封一个矿口就得罪了一群人。”但他轻描淡写地说:“值得。”

通过连续不断地打击,目前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平静安稳,非法采矿活动得到彻底整治,受到上级的一致好评。2010年他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予“十大政府法制先进人物”。

“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真正管理好土地资源”

从事了将近20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他,深知土地资源管理任务的重要性。他说,“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真正管理好土地资源,才能保住我们的命根子。”

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15号令”,启动“卫片执法问责制”,“不但处理事,更要处理人”。陕县2008年的卫片结果一公布,房瑞民坐不住了,全县土地卫片图斑97个,总面积3400多亩。查,怎么去查?思来想去,房瑞民与工作人员用最笨的排查办法——逐宗筛查法,对97块图斑实地进行核查,逐一建立档案,进行筛查,终于从97块图斑中排除掉了88块,9宗。房瑞民没有懈怠,为改善这种被动的土地管理局面,专门制定出台了《陕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实施办法》、《陕县国土资源局预防和处理土地违法行为暂行办法》,并将动态巡查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内进行考核。不仅如此,陕县国土资源局还开通了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专线电话,在全县257个行政村,每村聘请一名国土监察信息员。目前,以该局执法监察大队为龙头,以乡镇国土资源所为骨干,以村级监察信息员为支点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网络已全部建成。

经过努力,2009年全县卫片图斑仅12个,经核查无1宗违法用地,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2010年全县土地矿产卫片图斑69个,总面积1652亩,经核查,除去当年批准、临时用地、实地伪变化面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仅5.2亩,再次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打好国土资源管理这场硬仗”

房瑞民常说:“全系统上下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打好国土资源管理这场硬仗。”

在工作中他是领导,在生活中他是兄长,与同志交往,和善友好,宽宏大量。紧张工作之余,他经常与职工交流,留心职工思想动向,了解职工困苦,和职工群众一起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婚丧嫁娶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几年来,陕县国土资源局谁家操办喜事,他一定登门送上衷心的祝福;哪家遇到不幸,他必定亲临安抚。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每逢此时,大家都会主动领取任务,倾力相助,俨然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

关心基层,倾情一线,是房瑞民局长工作的原则和不变的情结。陕县国土资源局管辖13个乡镇国土资源所,其中有几个位置偏僻,远离城市,工作条件艰苦。每次下乡检查工作时,房瑞民总是抽一些时间了解一线工作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一一做出安排。一次下乡到宫前国土资源所,他看到职工们都在忙于业务,临近中午还抽不开身做饭,便悄悄走到厨房,亲自下厨为职工们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大家都说这是一年中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饭。每年的大年初一,他都会亲临一线,同在岗的职工过年,从未间断。

对同志的关心犹如春风般温暖,但是对自己,他一直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几年中,数不清他牺牲了多少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让他难以释怀的是,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家中70多岁的母亲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2011年他的父亲又查出癌症。父亲住院化疗期间,房瑞民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陪护父亲,两月有余,他每天依然准时上下班。局办公室蒋主任与他接触最多,竟浑然不知,看到他一天天消瘦的身体,布满血丝的双眼,一再追问,他才说出陪护父亲的事。就在他向上级争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途中,老父亲与世长辞,这让他悲恸不已,料理完后事的第三天,他袖上戴着个“孝”字又出现在了县政府的会议室里……

几年来,他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奋力前行。陕县国土资源局连续三年实现了赴省、赴京信访案件“零登记”、卫片执法监察“零问责”、“零约谈”和违法案件“零发生”。先后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有县”、被省国土资源厅党组表彰为“两整治一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被三门峡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三门峡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表彰为“年度完成责任目标优秀单位”。

(作者单位:陕县国土资源局)

猜你喜欢

信访工作国土资源群众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多让群众咧嘴笑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5-2017年度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