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蜂十框加长箱应用前景分析

2012-09-11蔡呈贵蔡凌凯

中国蜂业 2012年30期
关键词:巢箱继箱巢门

■ 蔡呈贵 蔡凌凯

(作者蔡呈贵单位为上饶市信州区教育局,蔡凌凯单位为上饶市益精蜂业有限公司)

中华蜜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我们祖先很早就开始饲养中蜂,采用树洞、筐篓、木桶等器具作为蜂巢,毁巢取蜜。随着西方蜜蜂及其蜂箱、饲养技术传至我国,国内养蜂工作者便参考这些技术、设备,开始研究以活框饲养为基础的适合中蜂的蜂箱。近半个世纪以来,已初步定型、有代表性和在生产上使用较普遍的有郎氏十框蜂箱、从化式蜂箱、沅陵式蜂箱、中一式蜂箱、中笼式蜂箱、高窄式蜂箱和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等。

中蜂蜂箱规格参数

中蜂蜂箱在外部形状、结构组成上与西方蜜蜂蜂箱大同小异,只是尺寸规格上有所不同。上述蜂箱的巢框规格大小见下表。都有所减少;相反,在巢框高度上都有所增加,这适合中蜂的习性。

设计参数

中蜂王产卵量以每日1000粒计,蜂群哺育蜂以20000只计,工蜂寿命以羽化出房后存活40天计,最大群势以40000只蜂计。

巢脾厚度:工蜂房所在处取22毫米,雄蜂房所在处取24毫米,贮蜜区厚度取25毫米。巢框上梁之间的间距取四季平均值10毫米,贮蜜区蜂路取6毫米,育虫区蜂路取8毫米,单行道蜂路取6毫米,双行道蜂路取8~10毫米。

每群中蜂的最大哺育能力,由蜂王日产卵量与工蜂发育历期相乘之积而来:1000×20=20000(卵、虫、蛹);最大群势是以蜂王日产卵量乘以工蜂寿命而来:1000×40=40000(只蜂)。

gn蜂箱框内径与巢脾面积

fwf蜂箱巢框面积的确定,主要依据群势、每个蜂巢所含巢脾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每只工蜂在巢脾上栖息所占的面积为:体长×体宽=1.294×0.487≈0.630178(平方厘米)。此处的体长、体宽均已包含绒毛长度;40000只成年蜂所占的面积就应该是:0.63 ×40000≈25200 平方厘米。由此算出的理论面积,与一般中蜂自然巢的巢脾实际总面积:14000~17000平方厘米,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中蜂喜好密集结团、密集护巢。例如,中蜂巢的表面,一般都有由蜜蜂重叠形成的密集壳体,这些蜜蜂并未直接占用巢脾面积;另外自然生活群受多种因素制约,平均群势一般难于达到40000只蜂。因此,设计时取中蜂自然巢总面积的中间值:15000 平方厘米为参数。但在饲养管理中,可将25200 平方厘米的巢脾面积,作为贮藏备用巢脾量的参考数。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规格参数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开始实施。

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由底箱、继箱、巢框、箱盖、纱副盖、木副盖、隔板、闸板和巢门板等部件构成(图 3-9)。采用这种蜂箱,早春可双群同箱饲养,加速蜂群繁殖和维持强大群势,至采蜜期可采用单王,集中力量采蜜;取蜜采用浅继箱,可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优质分离蜜和巢蜜。

下面重点介绍中蜂十框标准蜂箱。

1. 巢箱。巢箱为四壁板厚20毫米的长方形体,内围长440毫米、宽370 毫米、高270 毫米,箱内可容纳10个巢框。前后壁内面中央开有宽12毫米、深2毫米的浅槽,供插入隔离板之用,春、秋季繁殖时期,可采用双王同箱繁殖。两侧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供蜂王交尾飞出之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宽75毫米、高110毫米的铁纱窗(16或18目铁纱),窗的外面有两块100毫米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框,框木条宽20毫米、高25毫米。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毫米、高25毫米的巢门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0毫米、高50毫米、厚15毫米的巢门档板。档板一边开6个直径为10毫米的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毫米、高10毫米的舌形巢门;繁殖季节采用舌形巢门。大流蜜季节把巢门挡板抽去,直接用前壁下沿缺口作巢门;在蜜源缺乏的季节,改用圆形巢门,以防盗蜂。同一块巢门挡板能适应不同季节的使用,而且巢门挡板随时可以抽出,便于清理箱底的碎蜡及巢虫。

2. 巢框。巢框外围长456毫米(包括两框耳各长18毫米)、高250毫米。上梁长456毫米、宽25毫米、厚20毫米。两侧条长240毫米、宽25毫米、厚10毫米。下梁长400毫米、宽15毫米

巢框内围长400毫米、高220毫米,巢脾的单面有效面积为8.8万平方毫米——按中蜂工蜂房在正反两面所含有的巢房每平方分米1243个左右计(因为中蜂巢础的两个巢房中心的距离为4.61毫米,意蜂巢础的两个巢房中心的距离为5.31毫米),则一个巢框就可提供109384个工蜂巢房。每箱10个巢框,就有109384个巢房供蜂王产卵、贮存蜜粉之用。中蜂王每昼夜产卵以1000粒计,一个周期20天,共可产卵2万粒左右。由此可见,蜂王产卵仅需1/5的巢房,尚有4/5的巢房供贮存蜜粉就显得过多。所以使用这种蜂箱往往需要双王同箱繁殖,才不至于浪费巢房。上梁的内腹面不留巢础沟,防止巢虫寄生;隔板、隔离板厚10毫米;隔板尺寸与巢框外围尺寸一致;隔离板尺寸与巢箱内围尺寸一致。

3. 浅继箱。由于巢框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1.81,考虑到中蜂向上的习性,在十框巢箱上设计了浅继箱。早春可以采取双王繁殖,流蜜期改用单王加浅继箱取蜜或生产巢蜜。 浅继箱的四壁厚20毫米,呈长方形体,内围长440毫米、宽370毫米、高135毫米。其浅巢框外围长456毫米,不连两框耳长为420毫米、高125毫米,上梁长456毫米、宽25毫米、厚15毫米。

浅继箱一般在大流蜜期使用(群势太小的蜂群可以不用),其高度恰好是巢箱的一半。两个浅继箱重叠在一起,与一个巢箱的高度一样,因此可放置巢箱的巢框。

蜂箱的巢箱与浅继箱的箱板厚度均为20毫米,这种厚度使箱内容易维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若板太薄,对蜂群生活有不良的影响。

4. 箱盖和副盖。箱盖内围长490毫米、宽420毫米、高85毫米,板厚15毫米。箱盖两侧框架上有两个舌形通风口。箱盖顶板上覆以镀锌铁皮或油毡,副盖有板盖和铁纱盖两种,大小与箱体外围尺寸一致。有的板盖分为左右两块,当采取双王同箱饲养时,操作管理较为方便。一般情况,繁殖期使用板盖,流蜜期及转地时使用纱盖。

目前,这种蜂箱正在推广试用之中。笔者于1990~1992年在江西上饶地区,进行这种蜂箱与朗氏十框蜂箱饲养中蜂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蜂群繁殖方面,早春,中标箱双群同箱饲养其蜂群繁殖的速度比朗氏蜂箱的快,但到春季繁殖中期以后,中标箱蜂群的繁殖受箱体空间过小的限制,其速度变慢,并且较早出现分蜂热,无法维持大群,其群势发展不如朗氏蜂箱的快。在产蜜量方面,中标箱采用浅继箱采蜜,生产的蜂蜜质量比朗氏箱的好,但仅取继箱上的蜂蜜时,其产蜜量不如朗氏蜂箱的;而当中标箱的底箱也一起取蜜时,其产蜜量与朗氏蜂箱的无大差异。在使用方面,中标箱采用继箱取蜜,可充分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纯净的分离蜜和利用中蜂生产巢蜜,而且对实现现代化、机械化饲养中蜂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因采用了浅继箱的设计,其上、下箱内巢框规格不一,无法交换使用,造成了蜂群管理上的不便和继箱巢框造脾的困难。

近年来又研制出fwf型中蜂蜂箱、gn式中蜂蜂箱,目前正在推广之中。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设计图

1.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图1)

2.技术要求

a. 所用之木材需经干燥处理以防变形。

b. 标准蜂箱加工完后应浸蜡处理。

c. 所用材料为杉木。

3. 箱盖(图2)

a. 箱盖应平整不得歪曲扭斜。

b. 有条件尺量于箱盖上钉牢一层0.30毫米厚马口铁板。

c. 四个舌形孔对称,舌形巢门应转动灵活。

d. 箱帮为榫接,榫头尺寸15x15,顶板及木条用3/2英寸的铁钉钉合。

4. 副盖(图3)

a. 木材要经干燥处理,制作平整不得翘曲。

b. 去棱角

5. 纱盖(图4)

a. 木材应干燥处理。

b. 制作平整不可翘曲,四框以铁钉钉合。

c.铁丝网以360×10×10,450×10×10木条用铁钉固定。

6. 浅继箱巢框

a.巢框放入继箱内,应移动平滑无阻。

b.四框用铁钉钉合。

7. 浅继箱

a.放置巢框之铁压条用铁钉固定。

b.四框为榫接,榫头尺为20×20。

8. 铁压条

9. 巢箱

a. 放置隔板槽应光滑平整。

b. 放置纱窗拉板槽应光滑平整。

c. 放置巢框之铁压条用铁钉固定。

d. 铁丝网用245×15×10,80×15×10的木条及铁钉固定。

e.巢箱榫头尺寸为20×20。

10.巢箱巢框

a.巢框放入巢箱内,应移动平滑。

b.四框用铁钉钉合。

11. 巢门板

a. 两舌形孔的活门应转动灵活。

b. 巢门板应平整,不得翘曲,保证平滑放入巢箱。

12. 纱窗拉板

a. 倒棱。

b. 拉板放入巢箱内应拉动自如。

13. 巢箱隔板

a. 倒棱。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中蜂标准箱研究协作组负责起草。

总结与建议

1. 根据标准箱的尺寸,也就是内围长465毫米,在此基础上分为三大系列,即十框标准箱系列;12框标准箱系列;16框全能式蜂箱系列。三大系列的巢框尺寸都应该统一到483毫米,之所以是483毫米,就是留有2毫米公差。这三种蜂箱都各有所长,养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2. 中蜂标准箱和十框郎式箱宽度只差10毫米,应该合二为一,10毫米之差不影响什么。然而10毫米之差,隔王板、大盖不能互换。笔者认为蜂箱应该采用多年延续下来的箱内围尺寸长度470毫米。有人建议改短,笔者认为不可取,因为单纯为了巢脾横放,12或16框箱都能做到。

笔者认为新型蜂箱确实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很可取。最主要的是框耳的改进,确实给养蜂生产带来很多方便和效益。改进后提脾容易,不伤蜂,少挨蜇,转运时可不用距离卡,也不用箱外钉钉子;钉包装既费事又震动蜂群,使蜂群不安。美中不足就是个人生产不了,成本肯定会高点,但从长远考虑也是合适的。以上是笔者的看法,望引起业内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巢箱继箱巢门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生境下人工巢箱的选择*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灰林鸮和北领角鸮在人工巢箱中的繁殖记录
适龄越冬蜂培育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中蜂浅继箱的利用
养蜂有感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谈全场换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