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2-09-10王苓高美华吕婵战连芬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后遗症康复研究组

王苓 高美华 吕婵 战连芬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266071)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王苓 高美华 吕婵 战连芬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266071)

目的 分析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01—2010-12住院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SF-36评分、MBI评分、QLI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康复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轻其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社区康复护理;脑卒中;后遗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Stroke)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且大多遗留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1]。因而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有效系统的社区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中,是目前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关键[2]。基于此,我院前瞻性对2007-01—2010-12住院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一系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01—2010-12在我院住院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22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69.8±6.5)岁;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死55例;左侧偏瘫57例,右侧偏瘫29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5±7.7)岁;研究组共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5±7.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内科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通过脑MRI或CT证实[3];②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大于8分;③住院时间≥6个月;④能独立完成问卷;⑤家属能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达标,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处理。

1.2.1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肢体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在日常生活护理中耐心地鼓励、引导和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循序渐进地使患者恢复逐渐移动、刷牙、进食、穿脱衣裤、如厕等生活能力。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相适应原则来制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计划。

1.2.2 给予健康指导教育 康复护士要定期地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包括:床上翻身、起坐训练、平衡训练、移动训练、坐站训练及步行训练等。对于失语患者,可以给予练习发音指导,进行语言训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性化的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使他们能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到康复训练计划中。

1.2.3 心理评估及干预 要定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可采取临床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注重与患者建立相互理解及信任的融洽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迅速得到鼓励因素。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在自我护理中消除“无能”心理,帮助患者调整认知,了解自身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积极面对现实,增强康复的信心,配合康复训练。

1.3 评定指标 分别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1.3.1 SF-36 应用SF-36评分来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或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精力和社会功能8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标准总分为100分,8个方面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即生活质量越高[4]。

1.3.2 MBI 应用MBI评分来反映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具体评分:100分为自理,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0~20分为极严重的功能缺陷[5]121。

1.3.3 QLI 应用QLI评分来反映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内容有: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支持、对前景的认识等,其中每项3级评分,为0~2分,总分10分[5]133。

1.3.4 HAMD 应用HAMD评分来反映患者的抑郁程度,具体评分:0~7分为正常,8~17分为可能有抑郁症,18~24分为肯定有抑郁症,24分以上为严重抑郁症[5]121。

大样本研究前通过预试验(n=20)检验所选4个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显示,各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9~0.87。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均>0.4,积累贡献率介于66.2%~69.34%。说明4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 干预前应用SF-36、MBI、QLI和HAMD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的SF-36、MBI、QLI和HAMD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s)

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s)

组别 SF-36 MBI QLI HAMD 456.2±87.3 19.62±6.31 6.94±0.55 20.87±1.65研究组(n=43) 482.5±102.5 18.93±6.87 7.10±0.67 21.35±1.86 t值 1.281 0.485 1.210 1.266 P值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n=43)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s)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定指标评分比较(±s)

组别 SF-36 MBI QLI HAMD 479.6±104.5 24.53±5.98 7.07±0.61 18.95±1.24研究组(n=43) 583.4±119.2 53.29±6.12 8.89±0.78 8.21±0.98 t值 4.294 22.041 12.053 44.560 P值 <0.01 <0.01 <0.01 <0.01对照组(n=43)

3 讨论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普遍较差,不仅存在着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存在心理障碍,大多数患者有抑郁症状。因此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极为重要,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障碍,回归家庭及社会的关键[1]。由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支持等情况各不相同,故依据现实需求的个体化社区康复护理越来越受重视。社区康复是指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在疗养院或家庭里接受经过专业培训的康复护士给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及各阶段康复方案[6]。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恢复到形成固定损害,能持续相当长时间,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6个月内,并且早期康复效果更好[2]。根据此理论基础,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达到个体最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本研究中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一系列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健康教育宣教及指导、对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等手段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7]。通过应用开展关爱式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帮助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掌握自我生活技巧,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心理调节,控制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能力,避免了“废用综合征”以及“误用综合征”的发生[8]。

反映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指标很多,本研究选用SF-36、MBI、QLI三项指标来衡量,其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反映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偏差,而在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的SF-36、MBI、QL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294,P<0.01;t=22.041,P<0.01;t=12.053,P<0.01),说明社区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理状态欠佳,而在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减低(t=44.560,P<0.01),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好转。

总之,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一系列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轻其抑郁程度,值得推广。

[1]高漫.压疮与体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8,24(2):59-60.

[2]夏娟芬,何瑞英,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135-136.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81-397.

[4]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5]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赵纯红,巫敏.社区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1):102-103.

[7]寿棘,王芳,杨小燕.设立专职康复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4):282-284.

[8]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ife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ufferers with stroke sequelae.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2007 to Dec.2010 were conducted by prospective analysi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with 43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given not only conventional therapy but also a series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of health state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quality of life index scale(QLI)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six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cales of SF-36,MBI,QLI and HAMD before the treatment were not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six months of treatment,the scales of SF-36,MBI,QLI and HAMD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daily life quality of sufferers with stroke sequelae,relieve the depression degree,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Sequelae;Life quality;Psychological state

1005-619X(2012)12-1072-02

2012-08-25)

猜你喜欢

后遗症康复研究组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春天的“后遗症”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