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建设行业信息化:城市服务新动能

2012-09-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规划局延安市宝鸡市

网络化、电子化的时代,已经让城市服务的功能越来越生活化、便捷化。而建设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建设行业职能部门收集数据、科学决策带来可靠依据,更可为建设企业带来办公流程的简化、办公时间的缩短,也可令居民快速、准确定位建设信息,便于舆论监督、办公透明化。陕西作为内陆城市,建设信息化起步晚,但发展步伐并不慢,以延安、宝鸡等城市为代表的建设信息化快速发展,分别担当着城市“信号灯”和“录影机”的功能,逐步成为推动城市服务人性化的新动能。

宝塔山下的新“信号灯”——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

延安,当年中国的红色革命圣地,发出的电波成为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星星之火。

走过了赤色岁月的枪林弹雨之后,在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即将翻开“枣园”、“宝塔山”的圣地篇章,谱写城市建设信息化的新诗篇。

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主要承担着延安市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指导工作,同时也承担市住建局、市规划局的信息化工作。2010年开始筹建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经过三年的发展,如今的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作为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单位,充分享受着行业信息化发展给予的各种便利与机遇,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继续疾驰着。

一年一进步 三年间实现信息化全覆盖

回溯2009年,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刚起步之时,办公电脑不足10台,而且均为2002年配备的老式机型,主要用来打印行政公文,无论从人员配备还是办公条件上来说,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信息化为何物,依然延续着一种效率低、沟通少的工作模式。

意识的提升带来进步。2010年,按照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在省建设信息中心的支持指导下,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筹备工作,初步建立了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与平台,朝着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建立了以网站为核心的信息发布、政务公开与集中服务平台,在外网接收企业行政审批申请,内网完成资质审批,两项工作同时完成,互不影响。需要省建设厅审批的事项通过相关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直接将初审情况发送上报,审批结果也会反馈,并在网站予以公示,形成了“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公示”的协同办公模式。

紧抓“十二五” 信息化工作更上层楼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抓住各个时间节点,也成为促进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十一五期间,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完成了信息化的初步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立了符合规范的机房,开发了电子政务大厅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立了涵盖全市建设系统的网站,初步解决了“有”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延安市建设行业信息化奠定了稳固的基础。2011年度,电子政务大厅累计办结各类业务2519个,极大的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便利了公众办理各类审批手续,畅通了获取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

随着原有机构的更换和新机构的设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也随之调整。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建设思路与要求。由于秉承正确的发展思路,行业信息化发展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开展。

用事实说话 一切为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市场中的各类企业,而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在前期,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在向企业推行信息化时,企业的负责人均认为信息化是个好事,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很多企业却不能把信息化落到实处,认为不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状况,以他们当时的操作水平还达不到运用信息化的能力,在全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无异于纸上谈兵。

延安规划建设系统积极推进行政许可项目信息化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契机。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信息化之后,中心进行了3次市场调查,调查反映绝大多数企业逐渐从不适应到适应,逐步接受和认可了现在这种方式,切实感受到了便利,感受到了效率的提高,吸收会员数量达到260家单位,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定期回访工作,全年回访了会员单位126人次,调查和征求对信息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使用上的便捷和简化操作,这是我们信息中心为企业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

阳光政务 信息报送的“绿色通道”

政务信息报送是政府民主化的主要措施,而信息化为政务信息保送提供了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

2011年上传网站的信息总量为4792条,同比增长了25.4%,其中转载2967条,同比增长了5%,原创169条,同比增长了191%,政务公开信息1656条,同比增长了56%,市政府门户网站报送信息被采纳数量为448条,完成了市政府信息办下达任务的186%。延安建设信息网全年上传全省建设系统项目各类信息368条,其中,公开211条;公开市政府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28条……不胜枚举的数字正是延安市建筑行业政务信息报送愈加高效、透明、规范的最佳体现。

三年弹指一挥间。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从囿于成规逐步转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建设行业发展平台,逐渐成为引领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的信号灯。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市场浪潮,延安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将继续坚守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之路,采取多种形式,调配一切资源,早日达成“信息引领、数字环境”的发展愿景。

“关天”副中心的“录影机”——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宝鸡作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以秀美的山水风光、厚实的历史底蕴、和谐的人居环境,正在彰显着其现代化城市的朝气。在加快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宝鸡这个城市不断传送出其越发美丽的影像,而信息化建设正是记录这个城市动感魅力的录影机。

构建信息中心 “录影机”初建成

2011年,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紧紧围绕建设规划建设系统大信息平台的设想,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持续发展。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作用,宝鸡市专门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为组长,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及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和信息公开工作重点给予指导。同时,成立了规划建设信息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信息公开有关工作。

以需求为本 “录影机”记录大变化

宝鸡市根据规划局各部门、单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情况,从实际出发,拓展公开方式。通过网站建设政务公开暨信息化工作力度。对“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网”进行了改版,于2011年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新版网站采用全新页面设计,增加了多个功能板块,调整部分栏目。截止到目前,“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网”更新发布各类信息共计7000余条,浏览量近100万人次,平均日浏览量3000人次。网站影响面广,关注人多,充分展示了规划建设系统精神风貌和工作动态,真实的反映了其所有行政审批和动态监管工作,初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统一监督、统一管理、统一发布,“三统一”的新局面,社会服务功能强化,行业监管成效显著。

同时,开通了网上办事系统。通过与有关科室、单位联系收集意见,研究各部门办事流程与要求,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为办事系统设计做着精细化的准备工作。还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整合,最后研发出适合他们的网上办事系统,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并从规划局信息资源的现状出发,开发了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库、办公文档库三个部分,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三库”提供的数据与宝鸡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其他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党政机关办公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还制定了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保密制度、信息公开审查制度、信息公开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了信息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安排专人负责电子公文传输系统,通过政府公文传输平台做到了无纸化办公,完成了政府与部门间的公文交换。同时要求每天及时收发,做到不误事、不误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政府公文政令畅通。

立足长远发展 “录影机”发挥大作用

在不断丰富内容、提高网上信息完整性的同时,信息中心也对门户网站和宝鸡市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未来运行做了新的规划,即充分发挥市规划局门户网站的应用功能,形成共同参与、多方支持、全面宣传规划工作的良好氛围。

通过推进政务公开暨信息化建设工作,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知情权,使政务信息真正的做到服务民生,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规划局延安市宝鸡市
更正启事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遇见“真爱”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绿色果品猕猴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花木连片成美景 生态建设创佳绩——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安区分局生态建设工作纪实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延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