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古文化街的城市设计特征分析

2012-09-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7期
关键词:古文化场所街道

1 对于古文化街的认知分析

1.1 相关理论介绍

研究人的认知是行为场所理论中重要的社会使用方法,林奇发表的《城市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通过群众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人们对城市形象认知的基础,以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林奇通过调查,以环境的易识别性为目标,建立认知中的道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Landmark)等种种识别元素为基础的视觉分析方法,从而创立研究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的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认知地图的功能包括:对所在地的识别;对下步情况的预测;好与坏的评价;决定可能采取的行动。在有关认知地图的进展中,D•阿波利亚斯曾提出关于建筑与城市识别性强弱的三个因素:形式,显著性,意义。其中形式在可识别性中的作用为建筑的边缘和范围对环境的限定;显著性主要指建筑所处的位置有显著视觉特征;意义的作用为实用的和精神的,而历史性意义在城市活力和特性方面发挥作用表现在:城市必须有时间上的深度,城市中的主要建筑是城市居民记忆的根据,城市中具有个性的历史性建筑形成城市的景观和独特风格。

1.2 运用认知地图分析方法分析古文化街街区的城市设计

1.2.1 古文化街在城市中的意象特征

沿着海河西岸的张自忠路往北走,过了北安桥,会发现海河东岸有一片明显的欧式建筑群,这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明的有个性的印象,再往前走就会在西岸的路旁有一组利用现代技术而引入中国传统元素的新建筑。这组建筑与隔河相望的欧式建筑群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个性鲜明。其实这组建筑即是古文化街街区边缘面向城市的一面,表达了强烈的城市意象性。而后转到通北路的入口出也同样表现了强烈的个性和意象。在这一系列认知中,有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以及标志物等的识别元素都有明显的表现。正如林奇在《城市意象》中的讲的那样:“由于研究重点是作为独立变量的物质环境,我们将探索与人们心中意象的个性和结构特点有关的物质特性。由此产生了‘可意象性’的定义,即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有可能唤起强烈意象的特性。形状、颜色或是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的环境意象,这也可以称作‘可读性’,或是更高意义上的‘可见性’,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且是清晰、强烈地被感知。

1.2.2 古文化街意象的功能实现

上述古文化街在城市中的认知地图即可实现其功能,它能使人们实现对它在城市中的识别,进而想象到走近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并对它做出一个评价,最后决定是否要去那里。而它独具个性的形式对于环境有所限定,有显著的视觉特征,并能实现它的历史性意义,正如理论介绍中所说的那样。

2 对于古文化街区的场所分析

2.1 有关场所的概念

所谓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说是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场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1)场所的占有性:即人对场所的占有。(2)场所的非空间性:即活动与事件的环境的关系,不涉及具体的空间几何属性。(3)场所的随机性:不同的人或事对场所的占有,从而使同一地点的场所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场所和空间相比,其主要差异在于,空间基本上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具有抽象的概念。

场所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场所理论主要阐述从事建筑或城市设计的设计者,需要借助其他学科分析建筑空间及城市场所空间。狭义的场所论即行为场所。行为场所所包含的要素:(1)重复出现的活动;(2)一个特定的环境设施;(3)上述两者之间适当的联系。相同的物质场所不同时间内发生不同的行为形成不同的行为场所:(1)明显的感情行为;(2)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3)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4)物体的操作。

2.2 古文化街中的各个行为场所分析

2.2.1 通北路入口场所

虽然这个场所只由古文化街入口界面和道路构成,但这是个意义不同凡响的小广场,它不仅为入口处的城市意象的形成贡献了力量,更表现出了多层次的场所意义。

它是古文化街内街和城市空间的一个过渡。《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到要将这个空间标志出来,而这里恰恰标志得很好,有石碑,有“门”。

它有人的活动参与,而且人的活动因需要和时间而多样化。有人从这里进进出出,有行人从这里过往,有人在一旁的商店购物,还有人在这里拍照留念。

2.2.2 街道场所

古文化街街道主要是商铺,其中陈列的大部分是文化用品和有历史的特色民俗的商品等等,在这个特殊的特定的环境中能重复的活动就是来来往往的人群驻足,观望或者购买的行为。这里人的行为活动和街道两侧的设施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2.2.3 街道过渡和转换空间的场所

这样空间主要由过街楼、天后宫和戏楼构成,加进人的活动就立刻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场所。

过街楼是人们进入下一个场景的预示,它能够引导人们的感情聚焦点,激发人们的想象,促使人们参与到通过它的场所行为中,当然有人会在这里观望一下,或者留个影。

天后宫是个重要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也是天津的民俗博物馆。那么它也有人参与进去,可以在外欣赏它的历史,还可以进去参观感受。

戏楼就在天后宫的对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出了一个开敞的空间,以商铺和戏楼围合。按照《建筑模式语言》中的定义,这样形成了一个“正空间”,人们在里面活动是舒适的。平常的时候,人们可以在里面从事商业活动;节日或者庆祝什么的时候,它就是舞台;有时候它还可举行一些小型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仪式。这样一个相同的物质场所在不同时间所发生的行为是不同的。

2.2.4 与街道相通的场所

在古文化街临近海河一侧,有一个开敞的公共空间,它通过与古文化街垂直的小街与街道内部相连。这是古文化街在城市中的重要场所节点,它一部分作为公共停车的场地,其它的则辟成了公园,人们不仅在其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与海河形成了联系和呼应,人们的情感关注一方面在古文化街,一方面在海河,得到了丰富的表达。

3 古文化街的格式塔构图规律分析

3.1 古文化街的图底关系分析

城市设计中的图底关系分析主要表现建筑实体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通过焦点、次中心、开敞空间等的组织为空间结构、城市肌理提供方便。可以吸取历史上城镇形态的精华,运用水平向的建筑群,并使建筑大于外部空间覆盖率,这样公共开敞空间易显形,形成积极空间。古文化街街区的建筑高度比较适宜,建筑密度很大,街道是被挤出来的,而在中间转角部分做了一个开敞的积极的“戏楼”空间,从图底关系上来看形成了很好的街区感觉。

3.2 古文化街的空间秩序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到对空间构图的组织规律的问题。如对于简洁律,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的最平衡的状态。好的图形具备四个特点:连续,对称,趋合,一致性。还有对于元素的相似组合以及恒常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大概都是要寻求一种秩序。古文化街在界面的建筑和街道空间处理上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的。它的建筑形式是协调统一的,它的界面是连续的,它的组合方式也是趋合的,它利用这些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秩序,当然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秩序。

猜你喜欢

古文化场所街道
古文化元素在应用市场的发展研究
热闹的街道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记
街道生活
远离不良场所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