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49例

2012-09-06伊文刚

中医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头痛中医药血压

伊文刚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发病率日益增高,潜在危害性大。早期无症状或部分有头痛、头晕、头胀、胸闷、恶心、耳鸣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中医学根据本病常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1-3]。西药降压快,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常表现血压不稳和血压正常后仍有诸多不适症状。中医药辨证论治有一定优势,尤其对改善头部症状有较好疗效。2008年2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4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男36例,女13例;年龄36~70岁;高血压病史7个月~20 a。对照组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35~72岁;高血压病史8个月~22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及《中医病症诊断标准》[5]眩晕病中风阳上扰型。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由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5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加味,以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药物组成:生龙骨20 g,生牡蛎 25 g,生赭石 25 g,生龟甲10 g,怀牛膝30 g,茵陈15 g,川楝子 10 g,生白芍 10 g,玄参 10 g,生麦芽15 g,甘草5 g,天冬 10 g。加减:伴头痛、头晕者,加石决明20 g、珍珠母30 g、夏枯草10 g;伴耳鸣者,加蝉蜕15 g;伴心烦燥热者,加黄芩10 g、山栀子10 g、茯神10 g;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 g。上述药物加水煎煮浓缩至200 mL,1 d 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使用标准泵柱血压计,测量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坐位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订。

6.1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疗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到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须具备1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须具备1项。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6.2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前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治疗前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减轻。

7 结果

7.1 两组降压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降压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mm 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mm Hg,±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

SBP DBP治疗组 49 治疗前组 别 例数 时间160.03±10.96 98.17±7.32治疗后 130.67±8.21** 80.12±7.53**对照组 49 治疗前 157.69±11.15 97.21±7.84治疗后 133.78±9.61** 82.45±8.98**

7.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对比

见表3。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对比

8 讨论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变在肝,病源在肾,表现为阴虚阳亢。年轻人病初以阳亢居多,继则由阳亢渐致阴虚,或素体阴虚而致阳亢,亦称为标实本虚,中年以肝阳亢逆。化风上潜者常有中风晕厥之变,即《黄帝内经》所云:“下虚上眩。”因此,本病根本病机为肾阴虚为本,肝阳亢为标。发病原因主要为情志失调,饮食偏嗜,虚体劳欲,先天禀赋异常等。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副作用小等优势。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健运失司,聚湿生痰,痰阻血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痰浊血瘀,痰瘀日久化热生火,且高血压病患者多性情急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生风,而成痰瘀热毒互结。

镇肝熄风汤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阴不足,邪火上升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热头痛,心中烦热等症,亦可治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并能滋养肝肾;生赭石、龙骨、牡蛎以镇肝潜阳;生龟甲、生白芍以滋肾养肝,育阳潜阳熄风,逆升太过,脏腑之气逆而不降;茵陈、川楝子助本方条达肝气之郁滞;生麦芽、甘草和胃调中,使其脾胃运转,清气升而浊气降,清升浊降则头痛诸症可除。诸药和用,使肾水得滋,肝木得养,心火降,肝风熄,心、肝、肾3脏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

[1]王宝瑞,吴建国.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45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08,8(1):86.

[2]董郜文.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100例[J].中国医疗前沿,2012,3(5):30.

[3]田泽民.镇肝熄风汤加减用于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97.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7.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3-45.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头痛中医药血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头痛怎样保健
最怕啥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