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2012-09-05栗军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2年2期
关键词:坝顶溢洪道除险

栗军奇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81)

1 工程概况

灯塔水库位于贵州省余庆县大乌江镇银坝村半坡村民组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7°42′15″,北纬27°28′44″。水库大坝距离余庆县城83km,距离乡村公路约0.5km。该工程于1956年动工修建,1958年完工投入使用,1994年对大坝溢洪道进行了扩宽,2007年完成大坝安全复核报告。复核后的结果为该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475km2,水库总库容11.19万m3,校核洪水位(200年一遇)799.21m,正常蓄水位798.0m,对应库容7.5万m3,死水位792.98m,对应死库容0.3万m3。属小(2)型水库。

挡水建筑物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800m,最大坝高8.16m,坝顶宽7.2m,坝顶长34.6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无堰开敞式溢洪道,溢流净宽4.0m,进口控制高程798.00m,全长43.33m。有一个底孔放水涵洞位于右坝段,浆砌石箱涵,断面为40cm× 60cm,洞长41.93m,进口设直径为Ф300mm的双向转动闸门,出口底板高程792.98m。

水库1958年建成蓄水后,大坝坝基渗水,在距坝脚下游21 m处有一集中出水点,经2007年3月11日现场测算其水量为1.2 L/s(库水位794.98m), 渗漏量随库水位的升降而增减,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据调查当库水位在正常水位时其出水量为5.0L/s。

2 水库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

2.1 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坝顶没有防浪墙,大坝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防洪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不能安全下泄2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和200年一遇的校核洪水;

(2)大坝坝基渗水,在距坝脚下游21 m处有一集中出水点;

(3)上游坝坡破损严重,大坝岸坡局部出现垮塌,上游坝坡没有护坡,不满足要求;

(4)溢洪道墙身和底板损坏严重,抗冲能力差,下游无消能设施,直接威协大坝和下游的安全;

(5)大坝放水涵洞进口段存在渗漏,不利于大坝安全,进口双向转动闸门已经损坏且无启闭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6)管理设施不完善,无管理用房,管理机构运行不正常;

(7)进库公路不满足要求,跨溢洪道的交通桥需改造;

(8)无监测设施和观测设施(见图1)。

2.2 除险加固设计方案

2.2.1 大坝

根据对大坝安全超高的复核计算结果及现状坝体的体型情况可知:坝体渗流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坝体稳定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泄洪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现状坝体及溢洪道不满足运行的要求。上游坡侵蚀严重不规则、无护坡,下游坡不规则无护坡,上游无防浪墙,坝体下游侧有渗水,需要进行 整治。坝高维持原坝高 799.5m不变,上游坡修整为1∶2.4,用土工膜防渗,六面体护坡;坝顶宽度5m,路面为20cm泥结碎石路面;坝前设防浪墙,墙高 1.0m;下游坡修整为 1∶2.4,C15混凝土框架护坡,坡脚做排水棱体;左右岸岸边设排水沟与引水渠相接;坝体及坝肩采用帷幕灌浆防渗。溢洪道拆除原浆砌石渠道,修建新的溢洪道,调整泄槽坡度为 0.15,泄槽宽度全部调整为 4m,采用跌坎消能,出口设消力池(见图2)。

图1 水库现状平面布置

2.2.2 溢洪道

对现状溢洪道进行改造加固。开挖左侧边墙以扩宽溢洪道,扩挖后的溢洪道底宽 4.0m。从交通桥到桩号0+26.13右侧边墙兼做改造公路挡土墙,高度约4.0m,宽度1.2m。左侧边墙高度1.2m,宽度 0.5m;桩号 0+26.13~0+36.12为转弯段,转弯半径 20m,转角 66.49°,0+36.12桩号弯道横向水面差达到 1.35m,平均水深 0.19m,再加上安全超高 0.5m,右侧边墙高度达到 2.0m,故桩号0+26.13~0+36.12右边墙高度由4.0m渐变到2.0m。左侧边墙高度1.2m,宽度均为0.5m。左右侧边墙垂直,浆砌石砌筑,并在左侧边坡上布置 φ22间排距 1.5m×1.5m、L=4.5m的锚杆。支护后的溢洪道不抬高大坝溢洪道进口,需将溢洪道底板向下开挖20cm,底板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溢洪道出口段修筑台阶消能设施,底板厚度 20cm,消能台阶高度 50cm,宽度 50c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溢洪道泄槽段末端接消力池,宽度4m,长度6m,深0.35m,采用混凝土衬砌,厚度 0.5m。为保证溢洪道整体的防渗能力,在支护后的溢洪道边墙上采用 M10砂浆抹面,厚度3cm(见图3)。

图3 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2.2.3 输水设施

大坝放水涵洞布置在右坝段溢洪道左侧,埋设于坝体内,由浆砌石砌筑构成,断面宽0.4m,高0.6m,出口高程为792.98m,管长32m。进口设Ф300双向转动闸门,放水闸锈蚀严重,封闭不严存在漏水,启闭设备简易。

先对涵洞洞身进行检查,有破损踏空部位应及时回填修复。拆除涵洞进口闸门,在放水涵洞内布设DN300的PE管供水,由于坝体培厚,现有的放水PE管长46.45m,用砂浆回填PE管和放水箱涵之间的间隙,并进行回填砂浆。在大坝下游安装DN300的闸阀2个,压力等级0.5MPa,控制放水管泄流,在下游新建闸阀控制室,面积为 12m2的砖砌体结构。水库运行中根据淤沙情况及时对放水涵管进口进行清淤处理。

2.2.4 防渗

对坝体上游面采用土工膜全断面铺设防渗,在铺设土工膜的边缘设置盖帽混凝土或封边混凝土,盖帽混凝土兼作灌浆平台和固结土工膜边缘用,复合土工膜顶端应铺设至坝顶防浪墙底高程,与坝顶防浪墙体固结,封边混凝土沿坝面边缘的山体延伸至坝顶,混凝土断面尺寸为厚1.5m的直墙,坝体前缘段以及坝面两侧的混凝土均应深入山体内,且伸入岩体不小于 0.5m,浇筑混凝土墙时,每隔 10m留一条施工缝,防止墙体发生不均匀沉降,伸缩缝采用宽40cm的定型橡胶止水。

受原施工条件、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坝体填筑时无严格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措施,坝体施工时虽采用人工夯实,但施工工艺过于简单,填筑时部分坝体未经完全碾压夯实,从而出现坝体存在填筑质量不均匀、密实度和防渗效果较差等问题。故须沿坝轴线对坝体进行充填灌浆,灌浆孔距 2.0m,深入基岩1.0m,灌浆压力50kPa。

对坝基、坝肩的渗漏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帷幕灌浆孔沿防渗墙中心线布置,孔距为 2m,帷幕按单排布置。封边混凝土墙沿上游坝体边缘布置,基础开挖进入基岩 0.5m,混凝土墙与土工膜防渗连成整体,基岩采用帷幕灌浆,起灌高程以混凝土墙的沿线高程点控制。帷幕灌浆底限根据坝顶钻孔勘探情况来控制,初步拟定帷幕底线进入基岩 5.0m左右,透水率小于 8Lu,帷幕两端延伸采用透水率小于8Lu段上限与798.0m高程线相交点来控制,两端分别延伸3~6m。

2.3 处理措施

(1)大坝高程在 799.5m,新建高 1.0m的防浪墙,顶高程800.5m;

(2)改扩建右岸进场公路 0.5km,进场公路从跨溢洪道右侧通过,修建溢洪道交通桥,进场公路路面宽度4.5m;

(3)对坝基接触带、坝肩接触带及坝体进行防渗处理;

(4)新建下游左右岸坝肩截水沟;

(5)上游坝坡采用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整治护坡;下游坝坡采用混凝土框架护坡,内种草皮,中部设踏步,左右侧山体排水沟与下游引水渠相接,修复排水棱体;

(6)开挖溢洪道底坡,加大溢洪道泄槽段的底坡,溢洪道宽度与现状宽度一致为4 m,溢洪道泄槽段宽度扩挖到 4m。新建溢洪道浆砌石挡墙,底板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加高泄槽边墙满足规范要求的泄流能力。溢洪道右侧边墙作为改造公路的挡墙,为保证防渗效果,对浆砌石挡墙进行砂浆抹面;

(7)拆除转动闸门及启闭机,在洞内埋设PE放水管,用砂浆回填PE管与涵洞之间的空隙,并进行回填灌浆;

(8)新建管理用房,匹配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并完善管理制度(见图4)。

图4 施工总平面布置

3 除险加固评价

经除险加固后安全复核,各工况的安全系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坝体上下游修坡、增设排水棱体等措施均对大坝的抗滑稳定有利;

(2)加固处理后溢洪道可满足安全泄洪的要求,不会对大坝安全构成威胁;

(3)防渗采用上游面土工膜防渗,坝基和坝肩采用帷幕灌浆,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

(4)加固处理后,输水功能由PE管承担,采用出口闸阀控制,封闭密实,闸阀在新建闸阀室的保护下运行安全。

1 王萍,夏仲平.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的主要技术措施[J].人民长江,2006,(8).

2 刘建飞,刘景学,方海儒,张宇杰.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J].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2).

3 陈开武,惠仕兵,宋光普.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探讨[J].四川水利,2005,(3).

4 宋茂斌,耿福萍. 山东省加快水库除险加固的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1999,(4).

5 聂其献,黄启俊,杨世英,高焱. 临沂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01,(2).

6 徐祖法. 江山市病险水库处理的做法及思考[J]. 浙江科技,1999,(4).

猜你喜欢

坝顶溢洪道除险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高低堰竖井溢洪道的研究与应用
岸坡弯道式溢洪道优化设计应用
高坝溢洪道挑流消能探讨
非常溢洪道在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顶以上边坡开挖施工进度方案研究
浅谈水库的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