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激励模式研究

2012-08-31赵鹏飞聂百胜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马斯洛煤矿措施

赵鹏飞,聂百胜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激励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系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只有根据员工各阶段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员工才会主动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安全创新,勤勤恳恳地为企业安全发展作贡献。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安全激励模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绩效。

1 安全激励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1],至少有80%的煤矿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采取适当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其行为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

安全激励,指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现代科学原理与方法,以预防事故灾害、保障系统运行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为目的,对系统中的人予以合理的激励,从而引导并控制其行为符合安全目标,不仅保证个体的安全,还要保证企业、环境乃至社会的安全,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2]。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激励的作用就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满足从业人员的心理需求,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同时调动员工重视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的积极性。因此,研究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激励方法,根据员工需求的变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2 安全激励模式建立的前提条件和原则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激励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支撑,需要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同时需要及时考核从业人员的安全绩效水平并给予奖励。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安全激励模式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安全激励的作用。

2.1 安全激励模式建立的条件

(1)制订可靠、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激励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不是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更不具备安全管理的全部功能,必须要有可靠、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保障[3]。只有制订了安全规章制度,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才能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安全的行为。如果员工没有识别和减少危险的能力,安全激励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2)管理层要支持并参与安全激励模式的实施 企业管理层必须首先相信安全激励的作用,支持并保障安全激励措施的实行,企业从业人员只有感受到安全激励措施的保障性,才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保持积极性,从而实现个人安全与企业生产安全的共同目标。

(3)建立有效的安全绩效检查体系 安全激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员工就会对激励计划失去兴趣。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绩效检查体系,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绩效进行动态检查,了解从业人员的需要和创造的成果,并及时、公平地落实安全激励奖。

2.2 安全激励模式建立的原则

(1)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企业制订安全激励模式时必须把员工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两个目标结合起来,让员工明白按照安全生产制度进行生产,不仅能保障自身安全,在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还会获得奖励。只有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实现真正结合,安全激励才会发挥最大作用。

(2)领导推动与员工参与相结合 企业领导推动和身体力行安全措施对安全生产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安全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有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让员工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和需求[4],这样制定的激励措施才是切实可行的,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计划相结合 短期激励能够及时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让员工看到激励措施带来的利益。但是安全生产需要保持长期性,需要建立长期激励计划激励安全行为保持下去。因此,安全激励模式的建立需要注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有效结合。

(4)经济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企业进行安全激励,经济激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长期激励计划的各个阶段经济激励都是不能少的,要通过正向激励鼓励安全行为,负向激励惩罚不安全行为。但是,当物质需求满足到一定程度后,精神需求的满足就会变得更为重要,激励的效果会更加有效[5]。

(5)坚持满足员工需要与引导员工需求相结合 员工的需求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满足了员工的需要。企业应该了解员工的需要,要因时而变,针对不同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另外,企业要运用教育和同化措施引导符合企业目标的需求,保证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3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激励模式的建立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6],人的需要随着心理的满足程度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图1所示。随着心理需要的发展,且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的需要会向高层次发展,但是各阶段的需要不一定是单独存在的。

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企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所以,必须及时了解企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针对不同员工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动态激励模式,见图2,满足员工的需要,从而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共同完成安全生产的目标。

(1)经济激励措施贯穿于各个需要阶段 经济激励是最常用的激励方法,而且对不同从业人员各个阶段的需要都能起到刺激作用。通过正向激励,比如发放奖金的形式,能够促进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可能引起事故灾害的不安全行为采取负向激励措施,给予一定额度的罚款,能够有效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7]。因此,经济激励可以应用到各个需要层次,鼓励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行为。

图2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安全激励模式

(2)薪酬激励和思想激励满足生理需要 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采取经济的手段最为有效。因此,企业可以采取薪酬激励措施,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最大限度地回报员工辛勤劳动,并在薪酬体系中设计安全结构工资,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规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8]。此外,采取思想激励措施[6],关注矿工的生活,尤其是困难矿工的家庭生活,给予必要的物质救助;并从制度政策上给予帮助,如在子女入托、上学、住房等方面做最大限度的努力。

(3)目标激励和安全激励保证安全 企业员工满足生理需要后,最强烈的需要就是安全需要。企业可采取目标激励措施,通过建立“安全周”、“安全月”等短期安全目标和“安全年”、 “零事故”等长期安全目标的形式刺激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6]。

另一方面采取安全激励措施,这里的安全激励包括环境激励[9]、文化激励[10-11]和培训激励措施。通过技术投入、改善环境等方式,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感染每一名员工,用文化规范行为;通过培训激励[12],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思想意识,不但有利于规范不安全行为,而且增加了员工发展的资本,促进了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4)情感激励和精神激励满足归属感和受尊敬感 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会交往的需要是最强烈的需要,接下来是地位和尊重的需要。在这两个阶段可以采取情感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措施。情感激励[13]要求企业领导多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健康,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和关爱的氛围,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精神激励需要企业不断开展丰富的业余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另外,开展安全标兵、安全劳模、安全家庭评比活动,让员工在获得奖励的同时享受尊重的需要[14]。

(5)荣誉激励和权力激励帮助员工实现理想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采取荣誉激励[15]和权力激励[16]措施。荣誉激励措施主要采取安全标兵、安全劳模上光荣榜和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在企业电视台上表扬等形式,让员工获得荣誉感。权力激励通过授权员工重要的工作、员工晋升、安全标兵带徒弟、员工参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的方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4 结论

(1)安全激励能够产生动力,激发员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也能够产生约束力,规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但是,安全激励模式的建立需要以安全生产制度的保障、领导的支持以及及时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为条件,并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

(2)针对员工各个阶段不同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在各个阶段采取经济激励规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建立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激励模式,能够在满足员工需要的同时,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安全。

[1]刘 影,施式亮.煤矿事故预防中的行为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2):85-91.

[2]田水承,钱新明,李红霞,等.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与安全去激励因素探讨[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2(1):15-17,20.

[3]李 卫.浅谈安全生产激励机制 [J].科技信息,2011(5):152-153.

[4]王春香.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建设[J].煤矿工程,2008(6):21-23.

[5]侯继勤.浅谈现代煤矿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J].江西煤炭科技,2008(2):75-76.

[6]吕 艳.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煤矿矿工激励分析[J].经济师,2011(3):240-241.

[7]李红霞,田水承.安全激励机制体系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28(3):8-10.

[8]李东明.激励理论研究及其在煤炭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D].济南:山东大学,2002.

[9]肖晓东,谢宝剑.零事故—员工安全激励目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6):31-32.

[10]古继宝,李 妍.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及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09,6(9):1274-1278.

[11]王长慧.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9(10):91-92.

[12]张为杰.企业通用人力资本培训激励研究 [J].经济与管理,2011,25(7):34-38.

[13]霍 燕.后金融危机时代知识型员工的情感激励策略 [J].人力资源管理,2011(6):105-106.

[14]王朝晖.精神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J].经济论坛,2004(24):62-63.

[15]逸 北.人员安全行为激励法 [J].现代职业安全,2002(12):42-43.

[16]王 丹.煤矿企业安全人才的激励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1):89-91.

猜你喜欢

马斯洛煤矿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