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庄煤矿采空区自燃治理方法与实践

2012-08-31蔡晓青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块段火区井田

蔡晓青

(兴隆矿务局,河北兴隆067200)

汪庄煤矿隶属于兴隆矿务局,原设计生产能力210kt/a,核定矿井生产能力450kt/a。

井田内共有煤层10层。主采煤层为4,6层煤。煤田内断层发育,火成岩侵入严重,结构复杂。由于受地层构造影响,煤层基本呈迭瓦状分布。煤层倾角10~35°。

该矿井主采的4,6层煤均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自然发火期18~24个月,属Ⅱ类自燃煤层。

1 火区分布及发火原因

1.1 火区分布

矿井四十余年形成的影响较大火区分布如下:

2841火区 位于井田西部F7~F10断层之间的块段内,1989年自然发火,该区域火区面积大,灭火难度较大。

947火区 位于井田西部F7断层南侧块段内,1974年自然发火。

9439火区 位于井田西部F7断层南侧块段内,与947火区相邻,1965年3月2日自然发火,火区面积较大。

地面下山火区 位于井田北部F7断层北侧块段内,370m水平以上。1964年10月14日自然发火。2000年9月5日又在配巷处发现明火,说明火区没有熄灭,范围有扩大趋势。

2742火区 位于井田西部F7断层北侧块段内,该采区于1987年4月开始回采,1992年6月回采结束。1989年11月6日l号块采空区自然发火,该区发火面积较大。

39北火区 位于井田中部F7~F10断层之间的块段内,1981年3月19日瓦斯爆炸后封闭,1984年9月26日自然发火。2000年7月28日进行复采时自然发火。2001年4月13日又见明火,火区范围明显扩大。

东风眼火区 位于井田东部F7断层北侧块段内,1974年自然发火,温度较高,有CO出现。

2744火区 位于井田东部F7断层北侧块段内,一水平以下,二水平以上,1993年9月13日和11月1日在2744-1号块采空区自然发火。

2743火区 位于井田西南部F7~F2断层之间的块段内。1996年2月发火并封闭。

从以上火区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火区分布密度高,分布范围广,发火时间长,火势不易控制,有蔓延发展的趋势。

1.2 发火原因

4层煤属特厚煤层,分层开采;6层煤属薄煤层,局部中厚煤层,采出率较高,采空区内无发火现象。由于矿井煤层开采条件复杂,以往的开采方法主要采用巷柱式,采空区丢失浮煤较多;另外在生产管理中,虽然采取了采后密闭、控制风流、密闭间临时注浆等多种防灭火措施,但由于煤层埋藏较浅,断层裂隙发育,火区封闭系统受矿压影响破坏严重,加之原注浆系统的局限性,使得采取的措施只能延迟发火时间或控制发火范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自然发火。

2 采空区火区治理的目的

汪庄煤矿已有四十余年的开采历史,井下已形成的多处采空区火区不仅造成了矿井呆滞储量明显增多,而且火区蔓延还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火区治理势在必行。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以往火区进行治理,一是可以解放部分呆滞煤量;二是可以为后续开采4煤层底分层创造条件,同时可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回收矿井资源,延长矿井的寿命,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3 火区灭火治理工程

3.1 灭火方法确定

由于汪庄煤矿的采空区与小煤矿、断层裂隙、老空老巷多处连通,漏风点多,采用均压法、隔离法难度较大,因此采用注浆灭火方法。

根据火区分布情况,采用地面永久性注浆与井下临时性注浆站2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井下建立临时移动注浆站2个,将搅拌好的浆液压入到巷道密闭内或着火点,配合永久注浆站灭火及防止井下火区密闭漏风。井下临时移动注浆站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制,使用场地有限,不能完全灭火,只能做为配合灭火方法。

地面建立永久性注浆站,不受井下条件限制,服务范围大。不需专用设备,使用普通钻机在地面打垂直钻孔,能实现准确定位,不需要在井下做巷道工程,大大节省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4层煤采区开采历史长,形成的火区历史长,分布范围较广,火势较大,导通点多,火区不易控制。采取的灭火方案首先是进行区域隔离,将采空区火区进行分割,分成几个区域后分别进行治理。这样可以减少治理难度、缩短治理时间。

火区治理分两步走,首先通过专用隔离注浆钻孔将火区隔离;隔离注浆经检验完成后,再通过专用注浆钻孔实施分区式灌浆。火区注浆按设计顺序进行。通过钻孔注浆,实现隔离灭火和直接灭火,达到区域灭火目的。

为降低成本、实现废旧利用,就地取材,采用兴隆矿务局矸石电厂粉煤灰做注浆材料。这种材料易加工、供应充足,和传统注浆材料黄土相比,不破坏环境,成本低廉,浆液浓度容易掌握,不易堵管,注浆系统简单,初期投资小。

每一个注浆孔完成注浆后,进行封孔,设截门,定期从钻孔采集气样进行检测。做气样分析,评判火区灭火效果,安排下一步灭火措施。

3.2 注浆材料及工艺

(1)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粒径应小于2mm,细小颗粒要占60%~70%,粒径小于0.07mm。所以,首先要对注浆材料进行筛分,符合要求的原料直接运至泥浆池,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则进行球磨。

(2)灰浆配制要求 灰浆的水灰比依据泥浆输送距离、煤层倾角、注浆方式、注浆材料和季节等因素确定。汪庄矿本次工程灰浆水灰比按8∶1配制。

(3)工艺流程 灰浆配制、注浆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注浆灭火工程灰浆配制、注浆系统工艺流程

(4)钻孔布置 钻孔直径:各注浆站钻孔直径采用108mm(套管的标准直径),配备相应型号的钻机。根据围岩情况,在表土层、松软岩层地段要放置套管;钻孔布置:通过钻孔注入的灰浆在采空区内的流动距离取决于泥浆浓度、煤层的倾角、顶板岩性、冒落时间、采煤方法,在汪庄矿实际开采条件下,灰浆在采空区的流动半径一般可达40~60m,以此确定钻孔的间距;钻孔尽可能布置在火点位置、顶层风巷、采塘顶部,以利于直接灭火及回浆流动。为控制火区范围,防止其他火区对灭火火区产生影响,需设置隔离钻孔,隔离钻孔位置由井下相应连接巷道位置确定。注入的灰浆起隔绝作用,水灰比另行确定。

钻孔布置如图2所示。首先灌注火区周边隔离钻孔,然后进行火区灌注。钻孔注浆顺序为A→B→C。

图2 钻孔布置

汪庄矿灭火注浆系统布置如图3所示。5个火区共打隔离钻孔18个,注浆钻孔23个,钻孔总数41个,总工程量7070m。

各火区注浆钻孔工程量见表1。

表1 各火区钻孔布置工程量

4 注浆灭火效果及经济效益

4.1 注浆灭火效果

图3 汪庄矿灭火注浆系统布置

各火区注浆所注入的灰水量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以看出,4个火区总采空区体积预计为485445m3,实际总注浆量为97089m3。通过注浆,采空区和裂隙得到了充分充填,与小煤矿等其他采空区有效隔绝。

表2 各火区注浆所注入的灰水量等参数

4.2 粉煤灰注浆的优点

采用电厂粉煤灰,减少地面占地,减少扬尘,保护环境,有效利用工业废料,投资小,成本低廉。

粉煤灰粒度均匀适合,流动性较好,脱水快,脱水后有5%~6%的膨胀系数,对采空区裂隙有很好的封堵作用。

粉煤灰适合于长距离注浆,在管道中流动性好,在采空区分散性好。

地面钻孔施工不受限制,施工方便,便于钻孔定位。实践证明,合理、准确的钻孔定位,在火区隔离和注浆灭火方面效果明显。

利用钻孔准确观测火区气体变化情况,准确掌握灭火效果,气体取样及时、准确,便于正确判断火区发生、发展情况。

4.3 经济效益

4个火区灭火工作全部结束后,可确保相邻采区的安全生产;消除火区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巨大威胁;其中2743区已恢复生产,其余3个采区根据采掘安排将陆续恢复生产。

4个火区注浆灭火工程费用共120万元,解放呆滞煤量3.8Mt,可采出煤炭3.04Mt,按照当前吨煤利润80元计算,可产生利润2.432亿元,扣除注浆费用,纯利润2.42亿元;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5~6a。

5 结束语

粉煤灰钻孔注浆技术解决了较大面积采空区火区治理的难题,消除了矿井安全隐患,解放了呆滞储量,产生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在地面建注浆站,不受井下各种条件限制,施工方便,打垂直钻孔定位准确,工程量小,灌注效果好。粉煤灰浆液流动性好、分散度高,脱水后沉淀层位均匀,封堵性好。根据矿井火区分布情况采用分区式注浆,实现隔离式灭火和直接灭火,灭火周期短,效果明显。

[1]刘常荣,夏海龙,郭玉龙,牛焕军.浅谈治理采空区的方法[J].煤矿开采,2002,7(1):61-62.

[2]张 岳.巷柱式开采弃置底煤回收技术设想[J].科技信息,2009(10).

[3]童立元,潘 石,邱 钰,等.大掺量粉煤灰注浆充填材料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4).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2-1997[S].1997.

猜你喜欢

块段火区井田
哈萨克斯坦某铀矿床地浸采铀现场试验研究
资源储量估算中地质块段法与剖面法对比分析
新疆煤田火区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析露天矿储量计算方法
浅谈山西省朔州市梵王寺井田9号煤层赋存特征及含煤岩系沉积环境
老石旦煤矿井下火区处治及火灾致因分析
基于FLUENT的煤田露头火区自然通风影响因素研究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地质块段法在卡而却卡铜矿区资源量估算中应用及注意事项
“井田”规划框架下新型农村经营体系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