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沙化草原建设绿色屏障
——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三年成效斐然

2012-08-31李洪彪陈曦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1期
关键词:彰武县沙化荒山

文/李洪彪陈曦

治理沙化草原建设绿色屏障
——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三年成效斐然

文/李洪彪陈曦

辽宁西北部与科尔沁大草原为邻,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长期以来的开荒和超载过牧,昔日美丽的草原不断在沙化,如今已成为我国四大沙地中最大的沙地,成为近年来频发沙尘暴的风沙源……科尔沁沙地正逐步南移,已成为威胁辽宁乃至首都生态安全的大敌。

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辽西北,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将与之相邻的五市十县(市)纳入项目区。自2009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全省300万亩沙地荒山得到了有效治理,在沿辽蒙600公里边界上,现已筑起了一片片、一道道的绿色天然屏障。科尔沁南移的沙地,在辽宁治理区内已经止步。

刮风不扬尘,围栏育草使沙地

变成了绿洲,荒山铺上了绿毯

彰武县是我省发生沙尘暴最多的地方,如今一望无际的草场犹如厚厚的绿毯,牢牢盖住了下面的白沙。走进彰武县大德乡韩家村西大沟3000亩沙化治理区,满眼郁郁葱葱,与围栏外白花花的沙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治理区看护房内,我们盘坐在火炕上,喝着浓浓的红茶,抽着自卷的旱烟,和57岁的主人刘起山唠起了家常。他说:“在承包一开始,我就把家搬进了沙区。以前这里是一片白沙滩,一场风后门都推不开,炕上一层沙子。遇到强沙尘暴,刮得满脸是沙子,对面见不着人,当地人都不敢出门。”他老伴忙插话说,“前几年一开春,这周围的农民种地,至少得种上个两三遍,风一刮种子都不知道飞哪去了。前年围栏种草后这才把沙子治住,现在种地一回就中,而且一亩地的收成还比过去多100块钱呢?老百姓都乐颠了!”

陪同调研的彰武县草原监理站副站长姚凤军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以前一刮风,沙坨子上岗岗冒烟,现在刚治理二年就不冒了。今年开春,我们站搞个草原沙化治理成果录像,为了进行治理前后的对比,想补录一下刮沙尘暴的镜头,结果等了两个多月,这沙尘暴也没刮起来。”

他虽嘴上略带遗憾,但脸上的兴奋却是掩不住。

为了解辽蒙边界的草原沙化情况,我们专程来到了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治理区。这里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阎家窝堡接壤,草原围栏成为两省、区的边界。站在内蒙古的沙丘上,举目向我省的草原治理区望去,1米多深密密匝匝的牧草漫丘遍野,对比脚下尚未治理的斑驳沙地,两边的植被覆盖已是天壤之别了。3年前,我们在治理区内走了不到500米,就倒了三四次鞋里的沙子,这次走了1公里也没倒一次。

根据有关部门连续3年监测对比表明:全省300万亩治理区内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5%,区外平均覆盖度31%;治理区内植物平均株高51厘米;而区外植物平均株高只有24厘米。昔日流动的沙丘和荒山秃岭,如今长出了茂密的草原植被,辽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在治理区内已得到明显改善。

下雨不发洪,围栏育草使流到山

下的水速度放慢了,水质变清了

在调研中,朝阳市草原监理所所长张玉杰向我们介绍说:“3年来,我市共治理草原沙化面积175万亩,分布在390个荒山荒坡,这对蓄水固沙、减少净流,起到了明显作用。”

八家子乡果树村八道洼农民赵文义,指着一条大深沟对我们说:“以前这疙瘩的山水来势汹涌,水也浑。下一场中雨,沟里就发洪水,把庄稼和路都冲毁了,一年有十几次滑坡。今年下了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雨,愣是没发水,太邪乎了。”

据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监测:3年来,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已由原来的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2800吨,下降到现在的550吨,由中度侵蚀变为轻度侵蚀;补播前每亩每年土壤流失量为1860公斤,现在下降为367公斤;土壤蓄水效率已达到了79%,比3年前提高58个百分点。

栽树不失水,围栏育

草使树木成活率大幅提升,树长高长粗了

以前,辽西北地区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个别旱年更是不足300毫米,不但造林成活率低,即使已经成林的树木,遇到大旱年份也成片死亡。“栽树容易成活难”,是辽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的最大难题。现在由于草原植被的覆盖度和高度不断增加,树下的土壤蓄水能力显著增强,造林成活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北票市大板镇黄土坎村农民老张,指着草木樨、沙打旺这两种牧草说:“这些草最容易活,而且最把水。有草的地儿总是湿乎乎的,没草的地儿,太阳一晒地就干了。”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区内,树草相得益彰、草茂林壮的成功实践,再一次验证了治理沙地荒山,要按照先种草、在草原上长灌木、在灌木中成乔木,最后成森林的自然植被演进顺序来实施。

野鸡不怕人,围栏育草使野生

动物明显增多,民间再闻狼来了

走进今日辽西北沙地荒山治理区,草长莺飞绝不仅仅是动人的诗句,你在观赏绿草如茵的景色时,还要小心各种小野生动物突然蹿出。

在彰武、阜新、朝阳等县调研时,我们一行亲眼见到5只野鸡、1只野兔,还有无数不知名的鸟儿,路边还不时能看到养蜂人和沿道摆放的排排蜂箱。当地农民说,在治理区内经常能看到山兔、獾子、野狸、狍子、黄羊、野梅花鹿、老鹰及各种鸟类。

彰武县四合城乡马莲浸村那木斯莱治理区护草员黄力指着草地上的粪便对我们说:“这就是狍子粪。这里有十多只狍子,都是这两年繁殖的。它们白天躲在一人高的草丛里,晚上出来活动。还有黄羊,能从1米多高的护栏外,一下子就跳到里边去。野鸡、喜鹊等鸟类,大多成群结队,由于从来没人伤害它们,现在已有些不怎么怕人了,只有当人走近时,它们才会不紧不慢地飞走。我在治理区看护房里养了一群鸡,这几年赶上冬天下大雪时,偶尔还会看到野鸡混进家鸡群里,共同在房前屋后觅食。”

在北票调研时,传说有人驾车在草原治理区旁的公路上撞死过一只狼,狼皮卖了4000多块钱。30多年不见的狼又回来了,这在当地一度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当地人说,现在治理区内草长得又深又密,狍子、黄羊等动物在这里既有草吃,又有水喝,还能藏得住身,狼就是奔它们来的。在建平县,也传闻有人不小心撞死过1只小野生梅花鹿。

通过3年的治理,辽西北治理区的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区内的植物种类迅速增加。我们相信随着食物链的形成,一些食草、食肉动物在治理区内将会不期而至,繁衍生息,种类会越来越多。

牛羊不缺料,围栏育草使畜牧业发

展有保障,周边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实施封山禁牧、围栏育草,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保护辽西北生态环境提出的战略举措。经过3年多的努力,全省通过设立围栏把人和牲畜禁封在治理区外,已使区内的自然野草和补播牧草得到了严格保护,使沙地荒山得到了充分休养生息。在治理区内补播家畜喜食的优良牧草,不仅具有明显的生态作用,而且还使草地利用的经济价值大幅提高,为全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北票市在草原沙化治理区周围建起了现代畜牧业小区,由于就地就近、牧草优良、草料充足,这些小区目前都取得了可喜的业绩。据省畜牧兽医局初步估算,沙化草原经过二至三年的治理,平均5亩地可养1只羊,辽西北300万亩治理草场可养羊60万只,1只羊保守纯利200元,平均每年治理区农民可获纯利润1.2亿元以上。

“在保护草原生态的过程中,农民既治沙又致富,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样的亩数地块,围栏内的效益要比围栏外多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现在要求承包草场的人越来越多。”建平县畜牧兽医局的张宝龙局长向我们介绍说:“治理区每年可增加干草3800万公斤,通过养羊可产肉124.2万公斤,这一项就可使全县农民增收5000万元。”

北票市大阪镇黄土坎村有2000亩沙化草原。当初,村委会以4000元/年向外承包,公示一周却无人问津。村民付国昌经过两年多的承包治理,目前繁茂的牧草已是漫山遍野,有人找上门要出20万元转包,被老付一口拒绝了。

站在草场里,老付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这2000亩草场,每年可产草籽2万公斤以上,市场价值10万多元;打牧草和加工草粉可养羊400只,年收入10万元也是轻松的。老付仅用8000元,就换回了如今的20万元,这是当初没想到的。细算起来,在全省300万亩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中,应该有上千个“老付”从中受益了。

调研中,当地群众还向我们反映,实施草原沙化治理以来,辽西北的雨水比过去大多了,也频多了,没有出现以往的干旱,粮食也连年丰收。当地人说,这是因为现在草多盖住了地皮,草绿湿润了地面,草场涵养了水源,从而留住了天上降水的云彩,植被好雨水也就多。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们深深感到,按照目前这种沙地荒山的治理进度,再过十几年或更长些时间,辽西北的生态环境就可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肩比辽东必将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彰武县沙化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
彰武县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