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类型学述评

2012-08-30李智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
关键词:历时

李智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语言类型学的发展、主要理论特点以及理论解释力,同时介绍了类型学引进到汉语中的应用和不足。汉语方言丰富复杂,有诸多关系亲密的亲邻语言,应对类型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蕴涵共性;类型标记性;历时/共时共性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138-02

全世界现存5000多种语言,这些语言虽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表现形式,这些形态各异的语言背后是否蕴涵着某些共性的规则,正是当代语言类型学所追求和研究的目标。本文简单介绍语言类型学的发展、主要理论,并对该理论在引进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和不足作简要分析说明。

一、语言类型学的定义

类型学从“类型”一词派生,学界认为:语言类型学即是研究同一语系或不同语系的语言和方言的共同特征,并对这些语言进行类型划分。

当代语言类型学的全称是“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学”,Greenberg的开山之作以语言共性为标题——《一些主要与语序有关的语法共性》。其实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是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要通过比较对语言进行分类,然而比较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承认语言的共性,由此可见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共性研究这种“二而一”的关系。类型学家们对理论的构建十分谨慎,以事实说话,多数类型学研究“小心的求证”远多于“大胆的假设”。

二、语言类型学的发展

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古典语言类型学和现代语言类型学。

19世纪的欧洲催生了早期的语言类型学(古典语言类型学),起源于一批语言学家对大量“异族语言”的兴趣和初步的归类尝试,代表人物有:Friedrich von Schlegel、August Schlecher等。他们最重要的成果是形态分类法,即将语言分成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此时的语言类型学基本上就是形态类型学。当时已有学者注意语言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跨语言的相关性,这种观念在后期系统化发展中抽象出语言特性的蕴涵关系。而当代类型学的一大理论支柱即蕴涵关系。

现代语言类型学萌芽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布拉格学派语音系统中标记现象, Greenberg进一步扩展研究,阐明了语音之外的形态和词汇等系统的标记对立现象,确立了类型学全球性的研究视野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有B.Comrie、W.Croft、Hawkins、Dryer等等。较之于古典类型学,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兴趣已远远超出形态学的范围,由形态主导转向句法主导。与其他语言学流派一样,当代语言类型学主要关注语法研究,语序是研究的核心领域。在句法中,语序现象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和最深入的研究,并且,语序的类型学研究还进一步由句法类型拓展到语用类型。

三、语言类型学的理论特点

现代语言类型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两种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关的语序结构之间建立起了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之为蕴涵共性。

“蕴涵共性”是当代类型学的理论支柱,阐述了语言类型变异所受的普遍限制,表现形式为“P→Q”,变换规则是:两个命题(或者两个项目)的真值、蕴涵方向(是P蕴涵Q,还是Q蕴涵P)、前后位置。这三个要素中,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要素,其逻辑真值相等。蕴涵式对逻辑上可能存在的语序做出了肯定,限制了存在的语序,这种限制就是一种语言共性。蕴涵共性同时排除了不存在的语言形式,并合理解释了某些语言例外。

与蕴涵共性一样,“类型标记性”是当代语言类型学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布拉格学派最早认为同一个语法范畴内,有的成员是有标记,有的则是无标记项。“标记性”是特定语言中某个语法范畴的特定属性。Greenberg对此进行了理论创新,类型学中的标记性是概念范畴的普遍性,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把不同语言的形式(结构上的)特征直接联系起来。如名词“数”这个范畴,跨语言调查得出单数是无标记项,复数是有标记项。反映在“蕴涵共性”上就是:如果一种语言的名词复数不加标记,那么名词单数也不加标记。不存在名词复数不加标记,单数却加标记的情况。

语法等级作为语法类型的层级排列,制约着可能的语言类型,是对类型标记性的进一步阐释,当代类型学认为,有无标记只是程度问题。就名词的数而言,除了单数和复数外,还存在着“双数”“三数”或“少量数”。无标记的程度即是一个“语法等级”:单数>复数>双数>三数/少量数,这个语法等级里无标记程度自左向右递减。

类型标记性与范畴“原型”相通。“原型”由一定数量的语法特性“聚结”而成,是清楚的核心或中心成员,边界有多变的甚至模糊的成员。类型学原型更为重要的一条标准是把非原型成员从原型范畴中直接排除。例如,在很多语言中,及物的典型构式丢失一个或多个语法特性(如完成体),看起来就是不及物的,换而言之,缺乏一些原型及物特征的构式就不再展示出及物小句的行为,从而被划分为不及物构式。

四、语言类型学的解释力

当代语言类型学在跨语言比较建立共性的基础上,同时不断寻求对这种共性的解释。类型学对语言共性的解释通常是在认知框架下做出的。因此,在语言类型学中,出了蕴涵共性外,类型标记性、语法等级、类型原型等都是常用的概念,对语言共性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类型学中用来解释语言变异的两个重要概念是经济动因和像似动因。经济动因即语言表达表达尽可能地简洁方便,像似动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像似理论”基本一致。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是为了方便信息的传递和提高理解的效率,这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Greenberg在他的文章还提出了“语序优势”和“语序和谐”:优势语序总是可以出现,劣势语序的却只出现在与其相和谐的语序情况下。“优势”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语言形式的接受度和选择性更高,“和谐”则成功解释歧义结构,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之所以会产生歧义,是因为VO结构与AN结构不和谐。

语言类型学同时关注语言历时层面的演变,即“历时类型学”。历时类型学主要研究语言演变的过程,不仅对逻辑上可能的类型进行限制,同时揭示独立的语法参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近年来语法化的研究备受语言类型学的关注。语法化常常被描述成这样一个过程:单个词项演化出语法功能。但类型学中最近发现,词项仅仅在特定的构式语境中才会发展出语法功能。

五、语言类型学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国内最早从事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学者当推陆丙甫、余志鸿和沈家煊诸先生,早期的类型学研究是以译介为主的。主要是陆丙甫、陆致极翻译的Greenberg经典论文和两本重要译著《语言地理类型学》(桥本万太郎)、《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Comrie)。

21世纪后语言类型学在国内的研究得到一定发展。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汉语话题结构;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吸取当代类型学发现的跨语言标记模式,归纳出一种新的标记理论,用来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更是国内语言类型学方面“第一本重要的专题性论著”。此外吴福祥、石毓智等人的著作同样以类型学为理论背景,对汉语作了深刻的描写和观察。这些著述从类型学的视角考察汉语现象,运用类型学的观点来分析汉语问题,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和解释。

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和国外的类型学研究相比,类型学在我国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大,研究也相对滞后。我国语言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应该得到更多的开采发展。

六、结语

在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里考察汉语,找到属于汉语特点的变异参项,同时也要有语言类型的眼光,对语言共性的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研究中国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或者进行语言对比时,可以借鉴类型学“语义地图模型”的研究结构、内容和方式。这样既可以互通有无,避免重复研究,又可以相互促进,推动我国语言研究的发展,同时推动发展完善世界语言。

参考文献:

[1]、Croft William.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Comrie B.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2nd edition)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Greenberg Joseph H.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 [A].Greenberg Joseph H. Universals of Language[C].London: MIT Press 1966[1963].73-113

[4]、刘丹青.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3(4)

[5]、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金立鑫.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J].外国语,2006(5)

[7]、廖秋忠.《语言的共性与类型》述评[J].国外语言学,1984(4)

猜你喜欢

历时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常用词“怠”“惰”“懒”的历时演变
极值波高与历时联合分布的重现水平分析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比较框架下的复杂社会历时性分析——未来的举措
“非X不Y”句式的历时演变轨迹探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无可无不可”的句法、语义及其历时演变
历时九年的星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