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RIP钢中合金元素对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

2012-08-30刘敬广景财年甘洋洋于承雪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

刘敬广,景财年,甘洋洋,于承雪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高强度钢板来减薄车身的厚度[1]。研究表明[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质量每减轻10%,则油耗可下降8% ~10%,并且制造成本降低9%左右。要想在降低油耗的同时提高安全性就必须采用高强塑积的钢材,如 DP、CP、TRIP(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HSLA等钢种。与常规的软钢和高强度钢相比较,TRIP、DP、CP、HSLA等高强度钢不仅具有高强度而且还有高断后伸长率,所以不断受到汽车制造商的关注。特别是TRIP钢更是以低廉的价格,优良的高速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而受到现代汽车制造业的青睐[3,4]。

国外对TRIP钢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都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已研制出热镀锌TRIP钢,并且已经批量生产TRIP600、TRIP800等级别的钢板;韩国浦项已经研制出TRIP800、TRIP1000和TRIP1200级别的冷轧钢板;日本的钢铁公司也开发出了600~800MPa级别的TRIP钢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3]。我国对TRIP钢的研究相对要晚一些,但近年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目前宝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具备了批量生产某几种型号的TRIP钢的能力。但关于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的研究还亟需完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

1 TRIP效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1 TRIP效应的机理

Sauveur[5]在 1924 年就报道,铁在相变时会出现软化,即对流变的抗力减少的现象。上世纪60年代,Zackey等[6]在研究高镍高铬钢中的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发现钢中存在TRIP效应,并开发了可供实际应用的TRIP钢。

TRIP效应就是含有一定量比较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诱发马氏体形核产生相变而转变为马氏体,使局部的硬度得到提高,继续变形比较困难,同时变形向周围的组织发生转移,颈缩的产生被推迟,随着相变的不断发展,材料获得了很高的塑性。残余奥氏体相变时体积增大,引起位错密度的增加,产生位错强化,材料的强度得到提高。钢板经相变后塑性和强度都提高的现象称为相变诱发塑性,简称 TRIP效应[2-7]。低碳 TRIP钢的相变诱发塑性机理如图1所示[8]。

图1 低碳TRIP钢的相变诱发塑性机理图[8]

1.2 影响TRIP效应的因素

影响TRIP效应的因素很多,包括显微组织、合金元素、生产工艺等。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是TRIP钢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关键[9];铁素体易吸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引起的体积膨胀,并且直接影响最终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成分、含量及形貌[10];贝氏体主要是提高钢的强度,对提高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和稳定性都有积极的作用[11]。而影响残余奥氏体、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因素中,除了加热温度、等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外,化学成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研究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意义重大。

2 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

2.1 碳元素的影响

碳固溶于奥氏体中,可以扩大γ区,增加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提高其稳定性,使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的C曲线右移,推迟了铁素体和贝氏体的转变,降低了Ms[12]。在奥氏体中碳的含量决定了残余奥氏体的量和稳定程度,残余奥氏体含碳量越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越好[13,14]。图2为试样在450℃保温60s时三种不同含碳量的钢的显微组织,图中灰色或亮灰色的为铁素体,呈白色的为残余奥氏体,由图可见随碳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也增加。但是含碳量过高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而如果含碳量太低则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甚至没有TRIP效应出现[3]。研究表明,对于Rm=600~800MPa的TRIP钢,碳含量在0.10% ~0.20%最合适[15]。

2.2 铝元素的影响

Al元素有明显提高贝氏体相变后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作用,文献[16]指出在钢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3% ~1.8%Al可导致t0温度向碳含量增高的方向移动,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碳含量和奥氏体的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大量文献表明[17-19],Al是一种强烈的铁素体稳定元素,能够使铁素体区扩大,A3线上升,A4线下降,增加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时的过冷度,有利于较小应变下动态相变的发生,还能够增加贝氏体体积分数并细化TRIP钢中的贝氏体组织。王艾青等[20]对 0.23C1.7Mn1.24Al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TRIP钢中Al元素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相图的相区分布,随之影响了合金在加热与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21],用Al取代部分或全部Si的TRIP钢同样能获得相变诱发塑性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热浸镀锌性能,Al元素能抑制碳化物析出,替代Si后可以改善钢板的润湿性,提高表面质量。用Al代替Si后组织中铁素体晶粒间残余奥氏体的尺寸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弥散,使得力学性能更加优良,但由于铝的固溶强化能力很弱,完全替代硅后,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图3是两种钢残余奥氏体随真实应变的变化关系[22]。由图可以看出,用Al部分代替Si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图3 1.50Al钢和 1.50Si钢残余奥氏体随应变的变化[22]

2.3 Si元素的影响

Si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同时也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对于(0.10% ~0.20%)C-Si-Mn系 TRIP钢,硅、锰质量分数应在1% ~2%范围内,当Si的含量低于1%的时候不能获得稳定的令人满意的TRIP效应,而超过1.5%时会给产品带来诸如铸造、焊接、热镀锌等多种缺陷,所以Si含量以1.5%为最佳[23]。另外,Si元素有缩小γ相区、提高C在铁素体中的活度的作用[11]。较高的硅含量有利于获得较多的残余奥氏体[24],但是高的Si含量会使钢产生诸如坚硬的氧化层、差的表面性能,降低热轧钢板的湿润性、表面质量和冷轧钢板的涂层性能,使得热镀锌和电镀锌等产生困难[25,26]。

2.4 Mn元素的影响

Mn在钢中起固溶强化和降低Ms点的作用,进而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但是含量过高会降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15],目前应用和研究最广泛的TRIP钢主要是锰的质量分数小于2%的低锰钢。但是高Mn TRIP钢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良好的成形性能及较低的比重,增加固溶处理的保温时间,可以提高高锰 TRIP 钢的强塑积[27]。李卫等[28]对高锰奥氏体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在1×10-3s-1的初始应变速率条件下,锰的质量分数为23.8%的实验钢可达到666MPa的抗拉强度和67%的伸长率,而锰的质量分数为33%的实验钢可达到540MPa的抗拉强度和97%的伸长率,随着锰的含量提高钢的抗拉强度略有降低,而伸长率则有明显的提高。文献[28,29]表明,当钢中同时存在 Si、Mn 两种元素时,Si元素会加剧Mn元素的偏聚程度,加强了Mn对C原子的拖拽作用,推迟了贝氏体的形成。而硅与锰相比较,硅对残留奥氏体的影响是主要的,并且认为随Si/Mn的比增大,残留奥氏体量增加。

2.5 其他元素的影响

硼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的生成。张宇光等[29]对合金元素对TRIP钢连续冷却固态相变和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硼的含量达到0.14%时,能显著将CCT曲线图中的珠光体区与贝氏体区右移,硼对先共析铁素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没有显著的影响。硼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残余奥氏体的生成数量[30]。Cu能够提高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及其含碳量,并且铝和铜共同作用时这种影响更明显[31,32]。文献[33]指出,Cu,Ni是奥氏体稳定元素,添加了Cu或者Cu+Ni的合金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大大增加,伸长率可以达到34% -38%。Nb有利于TRIP钢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还可以改善一定的延展性。江海涛等[34]对Nb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退火工艺条件下,Nb的存在细化了TRIP钢的微观组织,并且可以提高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Mo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并降低贝氏体转变起始温度[2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合金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合金元素对TRIP的影响机理也不断的得以完善。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以下两个方面:(1)高锰TRIP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高锰TRIP钢不需要添加贵重合金元素即可达到超强的韧性,比低合金TRIP钢具有更好的强度-塑性关系,并且高锰TRIP钢还具有较低的比重和较高的成形性能,所以研究锰含量对TRIP钢的影响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27];(2)研究Mo、Nb等微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Mo主要起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以弥补Al代替Si所导致的TRIP钢强度的损失[3]。另外,Mo是强烈稳定奥氏体的元素,还能够推迟铁素体的形成和延迟碳化物的析出。研究表明[36],加入Mo和Nb的钢的强度和塑性均高于不含Mo或者Nb的钢,并且Nb和Mo复合加入时其强度和塑性更高。

3 展望

随着汽车产量的逐年增多以及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节能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采用高强度钢板代替普通钢板来减薄车身的厚度。尤其是先进高强度钢中的TRIP钢,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对合金元素在TRIP效应中的作用的研究已开始了几十年且成果显著,但是对微量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以及各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掌握它们的变形机理,使其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1]冯齐,范军锋,王斌,等.汽车的轻量化技术与节能环保[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2):4-6.

[2]景财年,王作成,韩福涛.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5,30(2):26 -30.

[3]王晓东,王利,戎咏华.TRIP钢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热处理,2008,23(6):6 -18.

[4]郝晓东,张启富.相变诱导塑性钢热镀锌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7,40(1):46 -49.

[5]Sauveur A.,What is a steel another answer[J].Iron Age,1924(113):581-583.

[6]Zackay V.F.,Parker E.R.,Fahr D.,et al.The enhancement of ductility on high strength steels[J].ASM Trans Quart,1967,60(2):252-259.

[7]刘永前,陈宇.相变诱导塑性钢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3):23-25.

[8]王晓东.TRIP钢微结构—性能的表征与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李壮,吴迪.TRIP钢热变形中奥氏体未结晶温度的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7,14(2):20 -23.

[10]张迎晖,赵鸿金,康永林.TRIP钢热变形后冷却工艺的优化[J].钢铁,2007,42(3):52 -55.

[11]朱丽娟,吕义.TRIP钢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8(12):46-48.

[12]闫翠,李麟,符任钰,等.TRIP钢的研究进展[J].上海金属,2008,30(4):40 -44.

[13]Zaefferer S.,Ohlert J.and Bleck W.,A study of microstructure,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low alloyed TRIP steel[J].Acta Materialia,2004,52(9):2765-2778.

[14]唐代明.TRIP钢TMP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J].特殊钢,2007,28(2):36 -38.

[15]唐代明.TRIP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和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08,20(1):1 -5.

[16]李麟,刘仁东,张梅.相变诱发塑性钢研究开发的进展[J].鞍钢技术,2007(2):7-12.

[17]龚志华,赵莉萍,赵鸣,等.部分A1替代Si后TRIP钢的贝氏体转变[J].金属热处理,2011,36(7):32 -35.

[18]赵爱民,张宇光,赵征志,等.A1与P对TRIP钢固态相变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32(4):82 -85.

[19]肖鸿飞,李壮,李平瑞.以Al代Si对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38(10):18 -21.

[20]王艾青,王建,张宇光,等.Al对TRIP钢两相区退火组织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0,35(9):56 -59.

[21]何方,孙新军,刘清友,等.高铝TRIP钢的微观组织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研究[J].钢铁,2009,44(12):87 -90.

[22]景财年.CMnAl-TRIP钢组织性能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35-50.

[23]朱丽娟,吴迪,赵宪明,等.TRIP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2008,29(5):685 -689.

[24]张迎晖,赵鸿金,康永林.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6,35(6):60 -65.

[25]尹云洋,杨王玥,李龙飞,等.Al部分替代Si对基于动态相变热轧TRIP钢组织控制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8,44(11):1292-1298.

[26]De Cooman B.C.,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 in TRIP steels containing carbide-free bainite[J].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2004,8(3):285 -303.

[27]张维娜,刘振宇,王国栋.高锰TRIP钢的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及加工硬化行为[J].金属学报,2010,46(10):1230 -1236.

[28]李卫,唐正友,王玫,等.高锰奥氏体TRIP/TW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J].钢铁,2007,42(1):71 -75.

[29]CovarrubiasO., GuerreroP. M., ColasR., etal.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SI and MN bearing low carbon steels[A],ED by B C DE cooman.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IP-aided high strength ferrous alloys[C].Aachen:Mainz,2002:227 -230.

[30]Sakuma Y.,Matsumura O.and Takechi H.,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in intercritically heat-treated bainite-transformed steel and their variation with Si and Mn additions[J].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1991,22(2):489-498.

[31]张宇光,赵爱民,赵征志,等.合金元素对TRIP钢连续冷却固态相变和硬度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32(4):390-394.

[32]Jun H.J.,Kang J.S.,Seo D.H.,et al.Effect of deformation and bor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in low carbon HSLA steels[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422(1):157 -162.

[33]景财年,刘在学,王作成,等.CMnAlCu-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30(2):67 -70.

[34]Kim S.J.,Lee C.G.,Lee T.H.,et al.Effect of copper addi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0.15C - 1.5Mn - 1.5Si TRIP-aided multiphase cold-rolled steelsheets[J]. ISIJ International,2002,42(12):1452 -1456.

[35]Edmonds V.D.and Cochrane C.R.,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bainite steels[J].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1990,21(6):1527-1538.

[36]江海涛,唐荻,米振莉,等.含铌TRIP钢连续退火后的组织性能及强化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2):201 -206.

猜你喜欢

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
低碳淬火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铌钛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和成形性的影响
铁素体不锈钢钢水深脱硫技术应用实践
GGG-NiMn13 7无磁奥氏体球墨铸铁熔炼工艺研究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疲劳性能研究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254SMo焊接接头耐蚀性能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SA508-3 钢夹杂物诱导贝氏体形成的原位观察
439 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