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沿

2012-08-28

科技传播 2012年14期
关键词:鲍尔默北极光手性

“东方超环”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7月10日顺利结束。在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最初是由苏联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的基础上,提出了“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该计划在国际上通称EAST,即“东方超环”。

“东方超环”于2007年建成并开始科学实验。在国家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基金委、中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下,科学实验不断深入,近年来已吸引大批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科学实验,美国能源部已将EAST列为未来美国磁约束聚变合作的首选装置。自今年2月开始本轮EAST科学实验以来,超过100位的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实验中,国内外科学家们围绕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结果和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为未来更高参数的长脉冲物理实验奠定了很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中国科技网

科学家首次用光改变人造超分子手性

美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人造分子,可用一束光改变其手性,这种分子可应用于包括生物医学研究、国土安全和超高速通讯在内的太赫兹技术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手性分子是化学中结构上镜像对称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分子。该类分子具有迥然不同的左手或右手倾向,能用太赫兹电磁射线观察、甚至改变分子的手性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该研究的领导者、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分部的张翔(音译)表示:“我们能改变天然材料的手性,但改变过程缓慢同时也会改变材料的结构,而我们新制造出的人造分子的手性却能以光速进行切换。”

张翔团队用由纳米大小的金条经过加工制成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出了一种精巧的人造手性分子,接着将其同具有光活性的硅媒介结合,再使用一束外部光对该“超分子”进行光致激发,结果观察到了以圆偏振发射太赫兹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手性变化。而且,这种光致激发也使科学家们能对这种手性切换和太赫兹光的圆偏振进行动态控制。张翔表示:“以前使用光电刺激只能打开或关闭‘超材料’的手性,但现在,我们能用光开关改变这种太赫兹‘超分子’的手性。”

中国科技网

2012 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公布

7月11日从科技部有关部门获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经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评审、评估,科技部和财政部201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的审定工作已完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共计7423项,中央财政预算计划安排资金48.0385亿元,首次拨付资金额度为36.003亿元。其中技术创新项目6417项,计划安排资金41.0385亿元,首次拨付资金额度为29.003亿元;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720项,计划安排资金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86项,计划安排资金2亿元。

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基金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公布之日起2周内,接受社会各界对立项项目提出的异议和举报。

《科技日报》

科学家找到极光神秘轰鸣声音来源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产生北极光神秘声音的地点。这种声音激发了许多民间故事,令荒野流浪者恐惧和敬畏。但北极光奇怪的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首次通过科学得到了解释。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确定了发出这些声音的地点,然后发现这些声音来自地面以上约70米的高处。但受地球磁场干扰所致的北极光出现在地面以上约120公里的高空。研究人员在一个记录这些极光声音的观测地安装3个独立的扩音器,然后找到声音来源。他们比较了由这些扩音器捕捉到的声音,最后找出发出这些声音的位置。芬兰气象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这个观测地看到北极光,同时测量了地磁干扰。

阿尔托大学的尤尼托-K-莱恩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证实,北极光出现时,人能听到自然的极光声音,这些声音和他们所见的景象有关。以前,研究人员认为北极光离我们太远,所以听不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真的。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和我们看到的北极光有关的声音很可能是由来自太阳、相同的高能粒子产生的。这些粒子造成了出现在遥远天空中的北极光。这些粒子或由它们产生的地磁干扰好像制造了更接近地面的声音。”

新浪科技

天文家发现太阳系孪生兄弟 最小行星是地球4倍

德国天文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太阳系的“双胞胎兄弟”,被称之为“GJ676A”。新研究显示这个行星系统的行星排列方式与我们的太阳系非常相似。不过,GJ676A 系统内的行星体积远远超过太阳系内的行星。研究发现将刊登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GJ676A 系统拥有两颗多岩行星,所环绕的轨道距离母星较近。此外,这一系统还存在两颗气态巨行星,轨道距母星较远。

网易探索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

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

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

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

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

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科技日报》

鲍尔默:微软将在所有领域与苹果展开竞争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周一表示,微软将在苹果所涉足的任何领域与其展开竞争。同时,鲍尔默不排除微软开发智能手机的可能。

鲍尔默在接受采访时称:“我要说清楚的是,我们将在苹果所涉足的任何领域与其展开竞争。”鲍尔默同时强调,与苹果相比,微软在办公应用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拥有优势。

鲍尔默还称:“我们不会让任何一部分业务成为苹果的独享,如消费者云服务,硬件和软件创新等。”

近期,微软发布了Surface平板电脑,主要竞争对手就是苹果iPad。此举导致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微软将来还可能推出智能手机。

对此,鲍尔默称:“目前,我们的工作重心是Surface。在手机市场,我们拥有诺基亚这样的优秀合作伙伴。将来,我们的重点是与Surface和其他Windows 8平板电脑合作伙伴,看看是否将给市场带来冲击。”

和讯网

NASA观测巨型太阳黑子群 宽超15个地球并排总长

随着太阳耀斑频繁出现,且范围越来越大,最新的太阳黑子群宽度超过15个地球并成一排的长度。科学家预计,在接下来几周,太阳耀斑活动性还将增强,并且称2013年将会是太阳耀斑威力最强的一年。产生这些太阳耀斑的太阳黑子群编号为AR1515。NASA太阳天体物理学家杨恩说,这些太阳黑子的宽度,甚至可以超过15个地球连结起来的长度。

网易探索

猜你喜欢

鲍尔默北极光手性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北极光
做一只站立的圆规脚
做一只站立的圆规脚
做一只站立的圆规脚
北极光
利奈唑胺原料药中R型异构体的手性HPLC分析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北极光和日出“碰撞”瞬间
纯手性的三联吡啶氨基酸—汞(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