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电工程拌和系统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与应对措施

2012-08-23陈万明徐永明

科技视界 2012年32期
关键词:原材料骨料施工单位

陈万明 徐永明

(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第六支队 湖北 宜昌 443133)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任何一个现代的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因此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水电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恶劣、质量问题后果严重等特点,在拌和系统生产和现场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拌和系统计量不准确、施工单位和拌和系统沟通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因此控制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加强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水平、节约成本的必要途径。

1 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检验

水泥、砂石骨料、掺合料、外加剂这些混凝土原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对原材料认真细致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原材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进厂时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进场后必须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检测、混凝土试配,以确定其性能指标。同时加强原材料的稳定性分析,选取质量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相对波动小,混凝土的强度变异系数小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生产。同时也要把这些试验的情况及时的与各原材料厂家进行沟通和联系,以便加强相互合作。

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主要采取源头控制的原则,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准入场;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或降级使用处理;对于已经使用的不合格原材料,核实这些原材料使用部位,采取后续处理措施,保证施工部位的使用要求。

原材料的运输储存:水泥和掺合料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中,不得混装。散装水泥的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砂、石堆场必须是硬化地坪,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以免料堆底部积水,造成含水率波动较大,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有条件的企业应采取加盖遮阳遮雨棚等措施来稳定砂、石含水率;控制夏季骨料的温度。外加剂应配成水溶液使用。配制溶液时应称量准确,溶液池一般要安装定时搅拌系统进行搅拌,防止外加剂沉淀而造成质量事故。

原材料的检验内容、抽检频次、质量控制措施详见表1。

表1

2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质量控制图

水电工程拌和系统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必须以技术部门为核心,生产部门为主体,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把握每个环节,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完全是实现的。根据白鹤滩水电站新建村人工砂石骨料及混凝土拌和系统的运行情况,制定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图(详见图1)。

图1 混凝土质量控制程序图

2.2 配合比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当配合比的确定采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时,其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①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②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③原材料品种或产地发生变化时;④工程发生设计变更,引起砼等级发生变化时;⑤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对于混凝土拌和系统,为了检查生产管理水平,要求按月或季度统计其强度标准差σ等技术指标。它们是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重要影响参数,也是保证商品混凝土强度达95%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采用各种质量统计管理图表,根据生产过程的质量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和对策。

2.3 拌和系统混凝土拌制过程质量控制

配料单管控:集中拌和系统生产前试验室人员应到操作室,认真复核输入计算机配合比的正确性,并在生产配合比通知单上签字复核、确认。

混凝土拌制过程质量控制:拌和系统操作员培训合格后上岗,在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后,操作员控制的重点是混凝土的塌落度,由于天气的变化、早晚的温差都会影响骨料的含水率,这种随时变化的情况,需要操作人员在生产中不断观察混凝土的状态,塌落度的情况,总结一套变化的调整规律。这些随机发生的问题,除了试验技术人员予以监督,对于用水量予以调整,更重要的是操作员的经验和责任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验员在季节变换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应经常在实验室通过试配测出混凝土经时塌落度损失以便更好的控制混凝土入泵塌落度,在实际生产中实验员应经常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粘聚性以保证混凝土顺利的泵送,积极配合施工方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配合比调整:合理和科学地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是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前提。根据工程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砂细度模数变化士0.2,砂率按±1%调整;②混凝土含气量按设计值控制,如发生变化应及时对引气剂掺量进行调整;③砂含水量变化对混凝土坍落度最为敏感,因此,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注意机口坍落度变化。如坍落度突然增大,应及时减少用水量,相应增加砂用量,立即测定砂含水量,并对配合比进行准确调整。

拌和系统设备管理:拌和系统定时检修,消除设备隐患,保证设备连续作业,尤其是拌和系统的计量设备要定期予以校检,保证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使生产出的混凝土的状态和实验室中的混凝土试配状态基本吻合。

3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3.1 配合比配置强度偏低

水电工程建设环境复杂,考虑搅拌、运输和泵送距离长等因素的制约,提高其施工配制强度尤为重要。但是水工混凝土具有大体积、大方量等特点,降低胶凝材料用量,能够显著的降低水电工程建设投资成本。同时这也导致施工配制强度偏低,强度保证率不高,严重影响结构混凝土的强度。

应对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必须使其强度保证率达到95%以上,由于施工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相应提高其强度标准差σ,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强度。

3.2 用水量控制不严格

在拌和系统实际操作中存在用水计量不准确,季节变换特别是雨季时砂石骨料含水率、吸水率不稳定等现象,容易造成水灰比过大,拌合物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既增大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到混凝土强度。

应对措施:及时校核水的计量设备;硬化砂石骨料堆场,加强排水,避免料堆积水,骨料堆场采取加盖遮阳遮雨棚等措施来稳定砂石含水率、夏季骨料的温度;增加砂石骨料含水率检测频次,并及时调整用水量,保证配合比水灰比不变,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3.3 拌和系统计量不够准确

在拌和系统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机械设备故障、设备计量不准确等情况,导致原材料计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

应对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维护;砂石计量过量,操作工可在搅拌生产中计量下一盘料时适量添加或减去同质量的砂石,延长搅拌时间;水计量过量而导致的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根据施工要求,由实验室人员将搅拌车内稀浆放去,补充高一强度等级的干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后方可出厂;外加剂计量失灵,而混凝土已搅拌的不能判断是否影响工程结构的情况下,混凝土应分离或废弃,坚决不能用在工程中。

3.4 混凝土运输距离远

水电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地形险峻,交通不便,混凝土运输距离较长,由此造成的质量事故较为频繁。混凝土现场施工单位往往为了方便现场施工,要求增加用水量或者在施工现场私自加水以弥补混凝土在长距离运输损失的塌落度,导致混凝土水灰比改变,混凝土强度偏低。

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和系统应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是,从管理上加强对混凝土出机口的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并对离析现象和过早凝固等现象进行检查,严禁施工单位私自增加用水量;二是,从技术上根据运送距离的长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和过早凝固现象,如掺入缓凝剂等外加剂,保证施工现场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在控制范围内。

3.5 施工单位与搅拌站沟通不及时

混凝土生产单位与混凝土施工单位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混凝土施工前没有明确所需混凝土性能要求,在现场施工时也不能把混凝土的和易性等情况及时的的反馈给拌和系统,因此在出现混凝土质量事故后相互推诿责任。

应对措施:首先,混凝土施工单位应提前把需求的混凝土性能、运输距离等混凝土相关指标信息告知混凝土拌和系统,方便其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次,混凝土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把混凝土的使用状况如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是否产生离析、混凝土浇筑工作面的施工效果等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混凝土拌和系统,方便其加强技术改进和质量管控,以便及时的解决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4 结语

在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繁多而复杂。原材料选用、储存投料、计量搅拌、运输、配合比设计、人员素质、操作技能、管理水平、施工单位与混凝土生产单位的配合、交通、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生产单位加强各部门相互配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试验检验手段和方法,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单位、混凝土施工单位的沟通、配合,共同参与混凝土技术质量管理,以提高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原材料骨料施工单位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观点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