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撞车》叙事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

2012-08-23许静

电影评介 2012年20期
关键词:锁匠汤米莱恩

一、主题分析

《撞车》将各种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纠缠不清的矛盾冲突,紧凑无隙地安排在了36小时之内,在导演的精心剪裁之下,《撞车》成了一部不仅外部结构好看,而且值得令人深思的影片。

1、碰撞

对于有“民族熔炉”之称的美国来说,种族矛盾一直是比较尖锐的社会话题之一,而反映不同种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也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电影主题。本片的英文名叫做《CRASH》,其实就含有“碰撞”的意思。《撞车》中充满了各种矛盾:黑人小偷与白人检察官夫妇的冲突、波斯店主与墨西哥锁匠的冲突、白人警察与黑人导演夫妇的冲突等。这些矛盾涉及到各领域中观念的碰撞:种族、阶级、性别、文化等。

“碰撞”可以归结于很多很多原因:比如社会环境、比如家庭因素等,但是归根结底,却是源于畏惧,这种畏惧正是孤独的个人面对与他为敌的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偏执的黑人少年由于自卑而产生畏惧;检察官的白人妻子因为偏见而产生畏惧;白人警员汤米因为多疑而产生畏惧。当一切只用观念、话语、文字去衡量时,一向信以为真的东西失去了根据,于是陷入可怕的迷茫之中。

2、人性

影片的第二个主题元素就是人性,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该影片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人性究竟是什么?康德告诉我们,人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善良意志。我相信哈吉斯也是赞同这一点,所以白人警察才会奋不顾身去救黑人导演的妻子;检察官的白人妻子称作墨西哥裔的佣人为“朋友”;波斯店主告诉女儿自己遇到了“天使”;而那个偏执的偷车黑人少年在影片最后放走被拐卖的亚洲人,完成自我救赎。

善良意志被观念、话语、文字所禁锢而不得自由,这是本片所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比如检察官的白人妻子,一看到墨西哥裔锁匠以及纹身,就立刻要求换锁,而且把他的纹身称之为“监狱纹身”。这一刻,她在下意识的用脑中固有的观念保护自己,却不知道也正在用另一种方式伤害着他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但是我们都要面对一堵坚硬的高墙,它叫做观念。有时它开始杀害我们,及令我们杀害他人——无情地、高效地、系统地。显然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它太高、太强——也太冷。

二、叙事结构分析

影片《撞车》的导演将发生在一天时间内同一城市的八个故事交叉叙述,使其平行推进,故事之间靠人物的角色转换互相交合,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有力地诠释了文化的冲突和人性的复杂,也使主题和形式水乳交融。

1、时空交错

《撞车》采用了多线索叙事,并且打破了正常的叙事时空顺序。影片的叙述

时间长度是113分钟,而它所讲述故事时间为36小时。在这36小时内发生了多组人物之间的事件。处理这些事件的叙事时间成为导演着力解决的问题。导演把113分钟的影片分成了四个阶段:前一天的白天和晚上,当天的白天和晚上。而且采用了倒叙的手段——影片开头就是一个案发现场,悬念陡增。

由下表可以看出,《撞车》的叙事时空是交叉相连的。每个故事都被分成段落交替出现,比如从波斯店主发现自己的商店被洗劫,到他去找修锁匠报复这段故事,导演将它分割为五段,分别穿插于各个不同段落之中。《撞车》是一部讲述人际关系的群像电影,碎片化的故事处理方式与网状叙事结构,使得叙事线索发生连锁反应——一群本来互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个个的偶然事件而引发后面一系列的矛盾。这是这些矛盾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也在不断激化,使得人处于一种“迷失”的状态,身心被恐惧主导从而做出一些并非出自于本性的事情。

电影叙述时间当晚 前一天白天前一天晚上 当天白天 当晚撞车现场:警探女友与韩国妇女争吵。波斯店主与女儿一起买子弹。彼得与另一个黑人少年抢劫检察官夫妇的车。波斯店主的商店被洗劫。黑人少年彼得被白人警察汤米误杀。案发现场:警探在撞车现场旁边的案发现场。墨西哥裔锁匠在检察官家里修锁。检察官白人妻子与墨西哥裔保姆发生冲突。黑人警探在案发现场。发生事件两名亚裔男子在快餐店做交易。白人警察莱恩与黑人护士冲突。检察官白人妻子与墨西哥裔保姆和解。快餐店另一边,白人警察莱恩与黑人护士打电话。黑人警探回家探母。白人警察莱恩当街侮辱黑人导演夫妇,引起年轻的白人警察汤米不满。白人警察莱恩救黑人导演妻子。墨西哥裔锁匠在家与女儿讲故事。白人警察汤米替黑人导演解围。黑人少年撞倒韩国人。波斯店主拿枪报复墨西哥裔锁匠。墨西哥裔锁匠到波斯店主店中修锁,发生争执。

1、叙事支点

由于叙事结构的特殊性,就需要几个重要的支点起到支撑作用。《撞车》中有两个较有指向性的支点:一是黑人小伙彼得手中的圣人塑像,另一个就是修锁匠的女儿。

圣人塑像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出现在检察官的车里,彼得从口袋里拿出塑像,要把他放到车前,而另一个黑人小伙却说自己不相信这种东西。第二次是彼得上了白人警察汤米的车,刚要从口袋里拿出塑像,却被汤米误杀。这里其实暗含了一种对宗教信仰的反叛,这也正是现代人处在机械时代中所流露出的内心意识的迷离与疑惑。

修锁匠的女儿在影片中,无疑是一个符号。在一部讲述矛盾与碰撞的影片中,天使般女孩的出现,其实就是人内心善良意志的苏醒,也就是人性。她出现的意义就在于救赎,将人从观念所带来的恶念中脱离,而走向善的一面。

三、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是一种充分借用视听手段来展现的艺术,无论是影像,声音还是剪辑,都在一部成功的影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光影运用

影片开头就出现车灯虚镜头,直接把人的思绪和撞车联系在一起。模糊不清的虚化灯光仿佛一个个迷茫的个体,他们在繁华的都市中相遇、碰撞。

白人警察莱恩半夜惊醒,发现老父亲为病痛折磨时,莱恩一直处于画面的阴影处,而父亲则处在画面右侧的明处。画面中,莱恩的脸始终处于阴影之中,即使是当他走到明处帮助父亲时,也是背对画面,观众始终无法看清莱恩脸上的表情。这样的画面表达了莱恩内心的矛盾。他是恃强侮辱黑人导演的警察,却与此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由此,莱恩这一人物形象迅速的饱满起来。

另一处是年轻的白人警察汤米在车中误杀黑人小伙彼得。在狭小的空间内,汤米与彼得之间因话语不投机而不断发生摩擦。彼得刚上车时,汤米脸上的灯光十分明亮,这说明他看起来心情似乎还不错。两人谈话第一次发生摩擦是彼得说自己昨天在作曲,而汤米却有些讽刺地答了一句:“我希望你没骗我。”说这句话时,汤米的脸已经处于阴影区。这时他开始打量身边的彼得,镜头也变成了汤米的主观镜头。路边不断经过的路灯使得照在彼得身上的灯光变得忽明忽暗,这也恰好反映了汤米内心的波澜起伏——他内心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他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反对这种歧视,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因此而摈弃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因为他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白人的血。

2、构图象征意义

解读画面的另一方面就是构图。《撞车》中多处带有明显象征意味的构图,符合了主题的表达。

墨西哥裔修锁匠在检察官家里修锁时,始终处于画面一个角落的位置。第一次出现修锁匠的画面:检察官的妻子没有出现脸或上半身,只有一双脚出现在画面中间,而修锁匠的背影却只出现在画面一角。这一构图持续了约十秒钟,体现了女人与修锁工的雇佣关系,而女人的脚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整个修锁工却处于一个角落,这种强势的构图传达了在美国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地位关系,一个是主流,另一个是边缘;一个是雇佣者,另一个则是被雇佣者。在白人社会中,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已经逐渐默认自己与有色人种之间的社会角色——雇佣者与被雇佣者。这个构图,正是传达这样的主题,也表达出“碰撞”的真实来源——模式化的社会不平等角色,人们被这种所谓的“观念”所控制,而忘记了天性。

3、色彩对比处理

在整部片中,压抑的色彩始终占着主导。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晚上,整部影片大多是用暗的色调来展现,尤其是表现一些人物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时,大多用昏暗的灯光来构建当时的环境,以衬托人物此时内心的不和谐的冲突。但在当人物完成内心的洗礼时,影片的色彩就会变得明亮。

最明显的一处是修锁匠女儿从房中跑出来,画面在刹那间变得十分明亮,女孩的出现犹如一个从天而降的天使。正是她的出现,挽救了波斯店主,驱走了他内心的邪恶。这一瞬间将主题推至最高点,产生了极强的心灵感染力。无辜的孩子,天真的心灵因为成人世界的冲突而面对着死亡,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被感动的吗?

4、声音处理方式

《撞车》中音乐并不多,却在几处关键的地方对全剧的高潮推动以及意义深化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黑人导演的妻子遭遇车祸被获救的戏中,熊熊的火焰,危急的场景,面对的却是昨晚侮辱自己的警察,音乐一下子停止,只有呼救者的抗拒声,这是对社会的谴责,也是对警察的谴责。而当莱恩救出导演的妻子时,影片消去原音只留下音乐,增加了心理张力。

类似的处理方式还有修锁匠抱住女儿的一瞬间。当修锁匠以为女儿中弹后,紧紧抱住女儿大声呼喊,妻子也在旁边恸哭。这时,画面原声被消去,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圣洁的音乐声,小女孩的出现变成了一种救赎。

5、客观镜头运用

影片的镜头运用多为固定平稳的中景、全景镜头,角度多为平视,从开篇就给人一个客观的观影角度,观众只是作为一个事件的窥视者,而没有深入某个人物的主观色彩。

影片结尾时,导演运用了一个鸟瞰镜头,此时的观众是以上帝的眼光在看待整个洛杉矶。此时,不再有人种的区别,结束前的撞车冲突也消失在整个都市的喧嚣之中,这样的冲突在都市中时时出现,而上帝对待他的子民也是不分肤色文化的,在最后,这是一种融合,是美国多元化社会的注脚。这同时也是导演想极力传达的寓意:《撞车》告诉我们生活还有希望,而且这希望来自人类自身。

四、结语

影片结尾的大全景,仿佛是上帝之眼正在俯视着芸芸众生。其实,在《撞车》中,不止一次流露出宗教情绪。黑人小伙彼得因为手中的“圣人”而丧命,黑人小伙开车撞到亚洲人时,画面中一滑而过是街角的基督像;白人警察追逐黑人导演时,街角也是一幅宗教壁画。基督教义说,上帝眼里,众生平等。可是就在笃信基督教的白人社会中,却天天、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平等的事情。影片中流露出的宗教情绪,或许可以解读为一种救赎,可却也可以解读为一种讽刺。

注释

[1][德]康德. 邓晓芒. 实践理性批判.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

参考书目

1、刘继纯:一曲种族主义的影像挽歌——对《撞车》的文化解读[J];电影画刊;2006年04期

2、陈亚明:电影《撞车》的后殖民阅读[J];电影文学;2008年20期

3、许小君:“文明冲突”面具下的终极对话——《撞车》的文本叙事及主题解读[J];电影文学,2009年01期

4、童美茹:徘徊在魔鬼与天使的边缘——由《撞车》引发的人性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锁匠汤米莱恩
汤米小老鼠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Something I Didn’t Do我没做的事
Sixteen Years’Promise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心锁
谁的50分
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