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科技之海 共启创新之门中国·海门首届科技节成功举办

2012-08-21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科技节海门海门市

◎ 本刊记者 王 锐

6月16日,中国·海门首届科技节在海门科技创业园开幕。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发来贺信,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常务副副秘书长丁玉贤,江苏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陶静,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徐辉,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杨震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石定环宣布开幕并开启象征科技创新的大门,冯少东、陶静启动“海门市公众与科学网”及“海门网上科技节专题网”。顾利亚代表应邀参加活动的专家、教授讲话,徐辉、冯少东分别讲话。海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龙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曹明主持活动,市领导黄汉忠、张建华、鲁亚飞、王兰平、赵学民、储明星、席尚俭等出席活动。

科技盛会喜迎四海宾朋

李学勇在贺信中指出,近年来,海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等重大历史机遇,紧扣主题主线,加快转型升级,聚焦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海门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更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支撑,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徐辉、冯少东在讲话中指出,海门的科技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南通乃至全省前列,中国·海门首届科技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海门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海门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海门市委、市政府以科技节的举办为新的契机,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使海门成为创新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大、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

姜龙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海门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姜龙说,海门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里,是享誉全国的科技之乡、教育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和生态之城,也是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并有10项指标超过江苏省定现代化指标值。

姜龙指出,近年来,海门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60%,六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首批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县市”、“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市”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标志着海门发展正由“制造”向“创造”迈进。

科技节期间,40多所高等院所和海门20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共签订71个产学研项目,总投资6.7亿元。

石定环与姜龙为海门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揭牌,刘守仁和海门市政协主席黄汉忠共启水晶球,启动“百名专家教授海门行活动”。石定环说,海门作为苏中苏北首家全面小康达标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创新发展打造成为海门“第五增长极”,集聚核心创新要素,提升科技贡献份额,全力构筑“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生动格局。海门市成立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尚属首家,是个创举。相信促进会的成立必将进一步放大海门产学研工作的现有优势,更好地促进海门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更好地推动海门产业转型升级。

海门市市长杨曹明主持科技节开幕式

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海门市市委书记、人大主任姜龙为海门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揭牌

海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鲁亚飞从6个方面解读了海门创业、创新、创造环境。海门是长三角区域快速崛起的明星城市,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等30多项国家级殊荣,有10项指标超过江苏省定现代化指标值,正成为中国长三角经济圈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海门是江苏沿海开发开放的先行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可多得的资源禀赋。海门是黄海之滨产业雄厚的新兴城市,海门产业板块特色鲜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海门是上海北翼活力迸发的创新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科技人才工作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以上,是南通首个年专利申请量超万件的县市,六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海门是江海潮头创新创业的首选城市, 海门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走人才强市、人才强镇之路,连续多年荣膺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市称号。海门是长江之畔生态宜居的卫星城市,海门是一座环境优美、文明和谐、诚信法治的生态宜居城市,为各路英才来海创新创业提供了和谐文明安定的社会环境。

推介会上,海门市分别与黑龙江大学、扬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签订校地全面合作协议,海门市企业与各高校、院所签订了3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黑龙江大学海门工程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海门技术转移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海门分中心、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海门分中心、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海门分中心集中揭牌。会后,海门市企业与高校进行对接洽谈。

高新技术产品集中展示

中国·海门首届科技节上,海门开发区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会展中心大厅内集中展出,位于开发区的海门科技创业园模型同时展出。近年来,海门开发区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一大批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通光集团开发的超、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用新型节能导线,宝钢精密钢丝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硅片切割用高性能精密纲丝,冠东车灯开发的聚碳酸酯乘用车视窗,亨通金天研发的汽车特种线缆,巴塞利亚、慧聚药业、万高药业等开发的新药及医药中间体在科技节上集中展出,吸引了不少专家驻足观看。

超、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用新型节能导线由通光集团引进黄豪士等人的“节能型扩容导线”、“低蠕变钢芯软铝绞线”、“一种由紧凑型绞线构成的节能型增容导线”等三项专利技术,经过自主开发,通过了南通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重点新产品鉴定。具有高导电、低弧垂、低电晕、抗覆冰、耐腐蚀等性能,并具有节能、节材、节地、长寿命、高性价比等优点。该产品将逐步替代常规钢芯铝绞线、钢芯耐热铝绞线和殷钢耐热铝合金绞线,成为输电线路建设用主要线种,带动电线电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将国产铝导体的导电率由61%IACS提高到63%IACS,为国内首创,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采用Z形及S形的软铝型线绞合工艺,各单线相互嵌联,大大延长产品寿命,该技术在导线上的应用为国内首创。特强钢芯采用应力转移技术,确保导线在大容量电能传输时具有良好的弧垂特性,国内独创。项目已获国家授权专利4项,受理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项目列入2010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专项资金800万元。目前,项目产品节能导线已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以及湖南、河南、江苏、广东等省级电网公司的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

太阳能硅片切割用高性能精密纲丝由江苏宝钢精密钢丝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拥有“极细钢丝夹杂物在线过滤技术”、“极细钢丝拉拔的圈形控制技术”、“超高强度极细钢丝的拉拔润滑技术”、“细钢丝多线同步控制冷却热处理环保技术”四项创新技术,解决了极细高强度钢丝尺寸和圈形波动大、断丝率高、耐磨性差和环保等技术难题,相关技术已获4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明专利申请,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与现有切割钢丝产品相比,直径比国内一流水平缩小一个等级,达到105m;强度到达国际一流水平,超过3600MPa;断丝率更低,比国内一流水平提高10倍以上;硅片出片率提高10%以上;硅片合格率提高至92%以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且生产工艺更环保,能显著降低太阳能硅片综合生产成本。项目总投资3.5亿元,申请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专项资金1500万元。

聚碳酸酯乘用车视窗是顺应国际上乘用车节能环保、轻量化的发展方向,由南通市冠东车灯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研发生产的汽车视窗玻璃更新换代产品。用聚碳酸酯材料制作成的视窗既满足了透光率高、耐气候、耐磨损、耐刮擦的要求,同时又具有高韧性、重量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要求,还可以做成不同的颜色,增加抗紫外线、隔热等功能。聚碳酸酯视窗重量比现有视窗减轻50%,可应用于汽车天窗、前后窗(挡风玻璃)和侧窗,本项目的产品已开始应用于上海大众、通用等公司的乘用车上。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销售50000万元,利税8000万元,新增就业50~100人,同时可带动本地上、下游产业发展。

据悉,在科技节系列活动中,海门开发区6个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冠东车灯与复旦大学签订了PC玻璃表面印刷工艺研究与开发,永和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签订了制药机械自动称重检测系统研发,南通华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签订了新型抗体菌线研发,南通沁尔阳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大学签订了DCS控制系统基础理念与设备研发,南通澳斯派克焊机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大学签订了基于超声波与图像处理的焊点质量检测项目,华盛装饰公司与黑龙江大学签订了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研究与开发。这些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

科技人才引领发展

据悉,从今年起,海门科技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搭建各方创新要素集聚的平台,通过节会搭台的方式,让市内外各类优质资源加快向海门积聚,让海门尽快成为科技高地、成果高地、人才高地、资金高地,推动重大科技任务的落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海门市鸟瞰图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海门市把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之作为推动转型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彰显了新特色,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科技创新是海门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懈动力和源泉,我们要转变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从引进项目向引进人才跨越,招引人才就是招引项目,树立人才带动项目和产业的理念,把科技创新打造成为海门一张靓丽名片。”姜龙说,“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将会带来一个创新创业团队,最终形成一个高端产业。过去我们常常是先招引项目,再集聚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现在我们要转变科技创新思路,把招引高端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从招引项目向招引人才跨越。目前,海门拥有了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在注重企业是科技创业主体的同时,政府大有作为,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和海门市政协主席黄汉忠共同启动“百名专家教授海门行活动”

海门市科技局局长许栋新介绍,目前全市已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始终把人才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实施“东洲英才”计划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企业聚才”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创业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和岗位津贴发放以及人才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为突出“筑巢引凤”的人才引育思路,海门市依托四大园区和海门镇等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企业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2011年新增海门科技创业园、神舟科技创业园和中南科技创业园3家科技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7.8万平方米。

同时,在“东洲英才”计划的统领下,海门市还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紧缺急需为导向,组织开展了“名校揽才”“企业聚才”“产学研对接”“海外猎才”“智力汇聚”“我才回流”等六大重点人才工程。2011年全市累计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179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10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9名;成功引进江苏省第四批“科技镇长团”10位博士教授挂职。

目前,海门市已经形成了“以科技支撑转型、以人才引领发展”的生动局面。到2011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已突破17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737人;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9000人,其中,拥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人才865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3人、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7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7人、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对象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1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0.2%,总量居南通第一。

多种合作提升独特竞争力

在海门首届科技节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参会代表,抱着与海门这样具有独特区域优势、地理优势寻求多种合作,共同打造海门的独特竞争力。

“海门与上海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门的产学研合作也应接轨大上海。”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教授徐旺盛表示,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是组织上海高校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主管部门。这次就组织了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高校的专家教授来参加海门首届科技节,开展产学研合作。

徐旺盛表示,海门与上海很近,海门企业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这都为海门与上海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已经与海门多次洽谈,准备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海门企业的技术难题的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提供合作平台。

徐旺盛说,海门首届科技节的举办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了平台,开启了创新之门。海门也可以以行业为单位,组织相关企业小分队出击,带着技术难题和项目到高校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和项目合作的机会。目前上海已经有260多名技术经济人,海门可以通过与技术经济人联系的方式,及时获取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总之,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的方式有很多,希望海门加强与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的联系,深化企业与上海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加快接轨大上海的步伐,实现互利共赢。

“企业需要科技创新,而高校也希望科研成果得到转化,这就需要政府搭建平台,畅通企业与高校的通道。”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金龙介绍,这次他们一行来到海门参加首届科技节,是应南通海舟船舶设备有限公司邀请。该公司科研负责人何超告诉记者,原先他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2006年来海门工作,此次邀请老师金龙一行来海,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双方准备共同研发船用自动识别系统和电子海图一体机,该项目投资200万元,一旦开发成功,将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如何才能让企业与高校的交流更加频繁、更加畅通?金龙认为这就需要政府来牵线搭桥,海门首届科技节的举办就为企业与高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希望这类活动能经常化,让企业了解高校,也让高校了解企业。

“我与海门企业合作搞项目已有好几年了,感谢海门首届科技节搭建起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期待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喜冠南教授表示,自己在日留学和工作期间,申请各种专利65项之多,2009年回国后被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聘为教授,主持的工作室承担起全热强化、液压设备节能等方向的科研,着力与企业展开科研合作。

“前几年,经朋友介绍,我与海门镇企业家邱总结识,帮助企业开发垃圾处理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把泔水转化为燃料、饲料与肥料,从而实现泔水类垃圾的再回收、再利用。同时,我还帮助企业开展政策性研究,推广泔水类垃圾处理新方法。”

谈到与海门市企业的交流合作,喜冠南介绍,他还开展粉末数控液压系统节能方面的研究,并把这一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我在科技节活动介绍中,看到海门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我就带着饱满的诚意来了,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加强与海门企业的交流合作,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携手共赢。如今迈出一小步,将来一定跨越一大步。”(摄影/王锐)

企业和院校对接

观摩海门部分科技成果展示

猜你喜欢

科技节海门海门市
台上三分钟
我多想去看看
亲历校园科技节,感受科技之光
——陕西省运城市东康中学第六届科技节侧记
科技节采风——厦门实验小学
江苏省海门市龙信幼儿园活动掠影
吃火锅的发现
海门赞
◆南通海门:“淘米记”成为当地大米公用品牌
科技节,真好玩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