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庚精神:集美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

2012-08-15

关键词:嘉庚陈嘉庚集美

吴 薇

(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 [2004]16号)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 [2004]16号)中特别强调,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和丰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全面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一、“嘉庚精神”元素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1.继承“嘉庚精神”的民族性,升华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嘉庚精神的核心。陈嘉庚先生对祖国充满了深情挚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终生奉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教育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能教育学生把弘扬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与推进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村教育事业相结合,把爱国和爱校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日常行为,立足本职,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4]

2.坚守“嘉庚精神”的文化价值,巩固公民道德教育。陈嘉庚先生认为德育在于“养成德性,裨益社会”,提出“为公众服务”,为国民尽义务。他一生重公义,轻私利,坚持真理,明辨是非,讲究良心,注重人格,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为后人树立了典范,行高于世,有口皆碑。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嘉庚精神所包含的诚信坚毅的为人品格与慷慨激越的人生情怀仍是当今大学生诚信品格缺失、人生激情减弱的氛围中修炼精神境界的生动典范,嘉庚精神所展现的仁慈忠厚的道义情怀与躬行务实的事业精神,仍是物欲激荡、浮躁风行时代知识精英为人成事的真实楷模。

3.丰富“嘉庚精神”的时代感,提升创新素质教育。陈嘉庚先生一生坚持“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从企业经营到兴学育才、社会改革,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紧跟时代步伐,矢志追求真理的品格。这些无不折射出陈嘉庚先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一生能有诸多建树,为国家民族和华侨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原因。通过解读陈嘉庚先生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创新精神,能进一步教育广大学生培养创新理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尝试,勇于实践。

二、“嘉庚精神”与集美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

1.积极推进“嘉庚精神”理论系统化。早在合并之初,学校领导就提出要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建校的根本,要把“宣传陈嘉庚,学习陈嘉庚”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要把嘉庚精神作为集美大学师生的一门“必修课”。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广大学生理解陈嘉庚,学习陈嘉庚。为此,学校成立了陈嘉庚研究所,支持并指导集美陈嘉庚研究会的工作;组织政工干部参加“陈嘉庚精神读书班”;编辑并出版了《陈嘉庚精神》等专门教材,培养了一支兼职的教师队伍,课程有规范的教学、实践和考核要求。集美大学还积极组织发动在校学生积极参加陈嘉庚研究会的相关活动,成立研究嘉庚精神的学生社团。2004年10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首次在新生中开设了《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校史课程,获得了良好效果并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6年5月,学校党委成立了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和陈嘉庚精神教育领导小组,并把这两门课的教学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学经费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学校向集美校友会订阅《集美校友》期刊,发放至每个班级,供学生定期阅读学习。

2.现场教育使“嘉庚精神”教育设施形象化。学校每年都组织新生参观鳌园、嘉庚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新生清晰地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风貌,学校每一栋具有“嘉庚特色”的建筑,不论是建筑风貌还是建筑物的名称都凝聚着陈嘉庚的心血和智慧,这些凝固的历史都成为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动教材。学校还重点建设体现学校“嘉庚精神”的人文景观。学校的“诚毅”校训集中体现了陈嘉庚精神,学校把“诚毅”校训以醒目的方式布置校园,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景观。为进一步美化校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学校重点建设了陈嘉庚塑像、陈嘉庚先生语录园、基石广场、严力宾烈士塑像、黄克立展室、航海校史展览室等一系列不同形式、功能互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具有优良传统与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国热情,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为拓展教育领域,在有关部门和学院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网络的教育途径。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嘉庚精神研究专栏及嘉庚精神教育影像资料库,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教育,点击、下载率较高,成效较为显著。

3.情感教育使“嘉庚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每学年的新生入学,嘉庚精神教育都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列入新生入学教育计划。通过组织学生唱校歌、听报告、观故居、访专家等活动让新生了解陈嘉庚先生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感人事迹,了解陈嘉庚先生一生艰辛奋斗历程所体现的“诚毅”品格,上好新生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同时还把《陈嘉庚精神》列为学生必修课,以教学的形式在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嘉庚精神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将嘉庚精神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使之内化为集美大学在校学生的自身要求,成为大学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嘉庚精神才能真正深植于学生的心灵;只有让嘉庚精神进入课堂,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刻地理解嘉庚精神博大精深的内涵,嘉庚精神才能进入学生头脑,成为学生人生的行为准则。[5]校党委决定从2006级学生开始,开设《陈嘉庚精神》课,在学生中全面普及陈嘉庚精神教育,这不仅将“必修”落到了实处,而且跨出了学习和弘扬陈嘉庚精神的新一步。

4.让“嘉庚精神”在道德实践中得以深化。大学教育是青年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青年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针对目前在校生普遍存在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问题,学校将积淀厚重、可感可知、可歌可泣的嘉庚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特别加大了诚信教育力度,努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具有诚信品质的合格人才。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诚信教育月活动,培养学生诚以待人、实事求是的诚毅品质,培育“诚信”的校园文化和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在党团活动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嘉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各学院每年都能结合专业特点,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以弘扬嘉庚精神,塑造诚毅人生,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陈嘉庚在我心中”、“诚毅伴我成长”等成为许许多多班级、年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知识竞赛等的鲜明主题。力争使集美大学学习嘉庚精神活动常态化、多元化、丰富化,从而积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使参加活动的在校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影响。

5.让“嘉庚精神”在诚毅品格塑造中内化。对于毕业生则重点加强“诚毅”校训精神的教育,讲述“诚毅”校训在校主陈嘉庚人生道路中的指导作用和他的个人艰辛奋斗历程,让毕业生充分认识以“诚”爱国,才能振兴中华;以“诚”办事,才能成就事业;以“诚”待人,才能赢得信任;以“诚”修身,才能完善自我。教育毕业生要矢志不渝地践行“诚毅”校训,对事业不懈追求,满腔热情;对工作勤勤恳恳,乐于奉献;对他人虚怀若谷,胸怀坦荡,使“诚毅”真正内化为当今每位集大人的优良品质,作为一生的做人准则。教育广大学子走向社会,要仍以“诚毅”校训为座右铭,以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为己任,鞭策自己的一生并使其发扬光大。几十年来,“诚毅”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集美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嘉庚精神已经深深地铭刻在集美学子的心里,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精神力量。很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多年的集美校友,对于学校的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和具有集美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和校园文化铭刻于心。近20年来,学校先后有航海类近万名师生随远洋实习船远航各地,但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违规问题,充分体现了集美大学师生坚定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以特色校园文化制度为导向。特色的校园人文精神,配备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员工进一步认识到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区别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文化,保证其可行性。同时,针对学生社团对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制定短、中、长的校园特色社团文化规划纲领,使得社团体现逐步规范,并永远以坚持“嘉庚精神”为文化导向。

2.以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校园文化活动是展示和推动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可以将富含嘉庚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创建。在这个过程中,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推动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真正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

3.以特色校园文化媒介为新载体。充满“嘉庚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载体和机制的保证。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为校园特色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媒介。一方面使得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获得竞争优势,降低管理成本,体现了经济性;另一方面又因为直接面对学生,且覆盖面广,满足了传播的有效性。建设有独立特色校园文化,务必充分利用、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引导、营造和谐舆论的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媒体作为积极推进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渠道。◆

[1]徐莉萍,赵香.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培育时代优秀人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1):55 ~59.

[2]李倩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78 ~79.

[3]陈永斌,潘红霞.传媒类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9,(2):108~109.

[4]张培春.陈嘉庚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品质养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25 ~29.

[5]林德时,张培春.“陈嘉庚精神”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95~97.

猜你喜欢

嘉庚陈嘉庚集美
赓续百年嘉庚学脉勇担师范教育使命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建院105周年
陈嘉庚选采办
在线教学法在大学健身健美俱乐部的运用研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汽车手绘作品选登
“金鸡”璀璨嘉庚故里“华语电影展望”高峰论坛在集美大学举行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