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理矫治为目标的监狱内部空间设计探讨

2012-08-15蔡立勤

山西建筑 2012年34期
关键词:治疗室咨询室服刑人员

蔡立勤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 330046)

1 研究背景

监狱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作为惩戒建筑的类型之一,监狱建筑尽管在满足基本生活物质需求上相比过去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保障监管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和人文关怀,导致罪犯心理问题的加剧和重返社会的困难。因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原有的监狱空间环境已出现越来越多与当今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特征。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按照罪犯心理学相关理论,罪犯的心理问题是由不良的成长环境所致。监狱的空间环境应对罪犯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在满足监狱监管安全机制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创造出对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积极作用的空间环境,为其接受教育,树立目标,重返社会起到良好作用。同时,对未来监狱的设计和营建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3 以心理矫治为目标的监狱内部空间设计

监狱内部空间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人群有很大的消极影响:首先,封闭、受限制的空间体验造成服刑人员心理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异,由入狱前个人、家庭、邻里、社区、城市这种多层次的社会结构突变为狱警—罪犯二元对立的监狱社会结构,监控覆盖的范围严重压缩了个人行为的领域,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应考虑服刑人员消除压力的心理需要,逐步扭转罪犯所处高压封闭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服刑人员的心理修复;其次,在习惯高压、封闭的监狱环境后,狱警—罪犯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逐渐加深,使得服刑人员变得更加顺从、抑郁,逐渐丧失希望。在监狱空间环境设计时,应为其提供不同层级的空间以满足其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的需求,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出狱后所面临的正常社会环境。

3.1 监舍空间设计

监舍是服刑人员在狱中的主要起居场所,也是服刑期间停留时间最久的空间,其空间氛围将直接影响到服刑人员就寝时的心理状态。因此,除了基本的生活条件需得到保障外,监舍的环境也应具备心理矫治功能。

国内大部分监舍空间单一而缺少变化,对于久居其中的服刑人员,将弱化他们感知不同层次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在满足基本监管需求的前提下,可在监舍区中分化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等多层次的空间。同时服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选择最舒服的停留场所,比如独处可选择私密空间,交谈可选择半私密空间,集会可选择半公共空间。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人际交往,监舍生活显得丰富多彩。这样即便是长期服刑的罪犯,其社交能力不但不会退化,反而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增强。

1)监室。《监狱建设标准》规定监室内关押男犯数量应在12人~20人之间,关押女犯和未成年人数量应在8人~12人之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服刑人员尤其是刚入狱的服刑人员来说,人身自由被剥夺而造成的抵触和反抗情绪,实际上是由私密感的缺失所致。如果这时服刑人员又身处于拥挤而嘈杂的高密度监室中,更容易导致其负面情绪唤醒,这将不利于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因此,可在监室空间中分化出起居空间,以满足服刑人员的多样性选择。喜好交往的犯人可以选择在起居空间交谈,偏爱独处的犯人可以选择留在监室。从服刑人员的角度看,这种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更有利于服刑人员适应监狱生活并且愿与他人进行亲密交流。

2)监舍阅览室。监舍中的服刑人员,除了满足其日常起居的需要,还应为其提供学习、教育的环境。许多服刑人员都是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有助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考虑到服刑人员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应为其提供种类齐全的书刊杂志;为服刑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方面的书籍,可以帮助他们增加知识储备,掌握谋生本领,为将来出狱后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监舍阅览室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监舍文体活动室。为满足服刑人员日常交流和体育锻炼的需要,在监舍内设置文体活动室。上文提及的居住单元内的起居空间仅满足单元内部的交往活动,而小型文体活动室为整个楼层进行邻里交往提供了平台,可集中开展组织活动。文体活动室对丰富多彩的监区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平日里可设棋牌桌、乒乓球桌和健身器材,满足服刑人员娱乐和锻炼需求;在特殊节日可组织服刑人员开展联欢活动,可在内墙和天花板上布置一些能体现节日气息的装饰,如元宵节时,能通过挂灯笼的方式勾起罪犯的思乡之情,并通过营造温馨的联欢氛围,对服刑人员心理起到感化作用。

3.2 会见空间设计

合理安排服刑人员与家属的会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修复有重要作用。在家人的感化下,服刑人员的消极情绪得到舒缓,积极改造的心态得到促进,重返社会的愿望更加迫切。从心理矫治的角度,可按照监狱戒备等级和分级处遇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会见方式。

1)候见大厅。在一层入口空间设置接待厅和家属候见厅、伙房、民警办公室等功能。左侧为犯人专用通道,右侧为家属专用通道。两股流线于建筑中部会合。接待室和候见厅的设置,为家属到达监狱后提供一个缓和和休息的空间。

2)电话会见区。服刑人员与亲属之间设有物理障碍,包括防弹玻璃、铁丝围栏或者其他障碍物,服刑人员与亲属往往使用电话交谈。这种会见室主要适用于高度戒备监狱,目的是防止亲属与罪犯之间传递违禁品或进行危险活动。

3)亲情餐厅。服刑人员与亲属可以有一定的身体接触,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物理障碍物,监督的民警往往在较远处进行监视,也可以设电子监控进行监控。会见室布置餐座和通透式的间隔,服刑人员和亲属可以边吃边聊,凸显浓浓亲情。其空间相对独立和安静,为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提供了更加直接、更加亲近的会见场所。

4)亲情同居室。是服刑人员与亲属之间单独进行的会见场所,主要以与家人进餐、同居的形式开展,因此,在室内设计上,应营造温馨、宜人的居家氛围,形成归宿感。

3.3 心理咨询空间设计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而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环境的感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空间在监狱中的设立,为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心理矫治师通过与服刑人员沟通,可达到为其解脱痛苦,舒缓压力的目的。心理矫治空间可分为情绪宣泄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治疗室、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等。

1)情绪宣泄室。情绪宣泄是缓解服刑人员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对于缓解压力是有益处的。犯人普遍都带着消极情绪来访,可令其在一个指定主题、安全、受保护的环境下,发泄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同时实时监测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播放指定的情绪主题的正向引导语,调节来访者的认知,正向鼓励和安慰来访者,从而真正做到宣泄情绪、建立良好认知,防止宣泄引发暴力倾向的目的。

2)音乐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是以音乐为手段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场所。经过情绪宣泄后,犯人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这时引入音乐治疗,能让其恢复平静,进入冥想、思考的状态,发掘自己内心的能量,进而能帮其建立支撑系统,学会自我治疗。音乐治疗应根据来访犯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音乐。针对情绪失控的犯人,可选用安静的音乐;针对忧郁悲伤的犯人,可选择欢快的音乐;针对麻木、绝望的犯人,可选择励志的音乐。

3)沙盘游戏治疗室。沙盘游戏治疗室是应用沙盘游戏等表现性治疗技术,它能帮助服刑人员开启内心、发现问题、接纳错误、用心改造。来访者通过使用沙子、水和大量的小型玩具,一定尺寸的沙盘空间内创造图画、三维场景或抽象的图案,在治疗师营造的自由保护的氛围里,和内在的生命沟通,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4)个体咨询室。个体咨询室是以个别服刑人员为对象的,是心理咨询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辅导的区域。经过前面的行为矫治手段后,再通过深层次的交流,对个人进行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危机,使其能正常地适应监狱生活环境,更好地促进自我改造。个体咨询室的室内设计应把握简单模糊与个性化两个原则。所谓简单模糊,是指应提供一个方便个案投射内心世界的空间。因此,咨询室不能放置太过于私人化的物品,如咨询师的全家福照片等;所谓个性化原则,是指咨询室要结合来访服刑人员的具体特征进行布置。比如对于抑郁型罪犯,可烘托出轻松活泼的气氛,而针对情绪失控型罪犯,则可营造一种沉静、安宁的氛围。

5)团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又称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同时对多个来访者展开心理咨询的形式。团体咨询是一种多项性的交流,既有心理矫治师与罪犯的交流,也有罪犯之间的交流。由于来访罪犯的问题比较接近,都有解决问题的急迫性,这会促使他们积极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解除重负和心理治疗的目的。监狱中的团体活动室承担了团体辅导、集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课、放松训练等多项功能。

4 结语

本文是以罪犯的心理需求和空间感受为出发点,对以心理矫治为目标的监狱内部空间设计进行的一次尝试性探索。通过对监狱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监舍、会见室和心理咨询室在空间营造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为今后的监狱设计和营建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1]潘孝银.监狱建筑个性化与品质塑造——在罪犯心理行为需要层面上的探讨[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2):5-9.

[2]朱新秤.监狱环境的心理负效应——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启示[J].政法学刊,2001,18(4):68-71.

[3]黄勇峰.矫正技术视野下的监狱建筑[J].中国司法,2008(7):93-95.

猜你喜欢

治疗室咨询室服刑人员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大选登记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稳律灵治疗室性心动过速58例
治疗室消毒效果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