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全与和谐的临港工业区规划研究

2012-08-15赵剑凌武志东

山西建筑 2012年18期
关键词:工业区沙河临港

赵剑凌 武志东

(1.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12;2.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登沙河临港工业区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东部登沙河镇辖区内,东北特钢的入驻给登沙河临港工业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行临港工业区规划,不仅是完成一项规划任务,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条件,以安全为主导,研究新的规划思路与工业用地布局方式,协调“港、产、城”综合发展,最终建设成为产繁荣、配套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新型工业区。

1 规划用地综合评价

本次规划对地形地貌、高程、坡度等影响建设用地使用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分析规划用地的适宜性,使土地使用规划尽可能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以保证土地的集约利用及用地的合理布局。

1.1 地形地貌

规划用地属低丘缓滩区,由登沙河及其支系所形成的冲击小平原交互毗连,构成广阔的低丘缓滩地形,地势较平坦。规划区内登沙河从镇区西侧蜿蜒向南入海,两岸形成鱼塘、盐田。其中,大部分盐田现已回填,作为工业区建设用地。登沙河下游生态河道整治后,将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1.2 高程分析

规划用地西高东低,南北方向中部高,两边低。规划区中部地形交错起伏,形成多条山脊线和汇水线,区内汇水排至登沙河。制高点位于用地中部山丘顶部,海拔39.0 m,最低点位于登沙河沿岸盐田和滩涂,海拔0.4 m。

1.3 坡度分析

规划区为低山缓丘,漫岗起伏的地形,坡度平缓,适宜建设。现状镇区建成区及村庄建设区坡度平缓;盐滩及鱼塘用地经填方后标高填至5 m~7 m;镇区南部向西用地起伏坡度变化较大,用地平均坡度1%~5%。

1.4 综合评价

通过对用地的地形地貌、坡地及高程等建设用地主要影响元素的分析,将规划用地分为三类:一类建设区主要为城镇及村庄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地形坡度较缓,地质条件良好,是适宜建设区。二类建设区指盐田、滩涂用地加以整治,可以成为很好的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区主要为河流及其沿岸保护区、沿海浅滩等,通过岸线整治,形成生态绿地和滨海公园。

2 产业区、配套区开发建设强度分别控制

为保证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提出工业用地控制容积率下限和绿地率上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容积率一般控制其上限,绿地率控制下限,这种控制方法的初衷是维持建设量与自然生态环境及各种设施配套之间的平衡。在工业区的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一大批“花园式工厂”,造成了土地资源及配套设施的极大浪费。因此,为保证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依据《辽宁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工业用地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下限和绿地率上限。

本次规划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的容积率确定为0.6以上,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上,绿地率20%以下。其他用地如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和绿地率下限。

3 注重生态,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基地东南临海,北部倚山,大、小黑山山体景观与南部城山头自然保护区为天然的绿色屏障,研究范围内有登沙河、马蹄河、大李家河由西向东蜿蜒入海;拥有沙滩、漫滩、湿地、峭岩等稀缺的滨海资源,自然条件优越。

规划充分利用工业岸线景观和滨海公园景观,构筑城市滨海景观带。结合登沙河规划蓝线,以乔木、灌木种植区为主,形成防护林带,设置步行空间和休闲场地,形成滨河生态公园和绿化景观带。滨河景观带包括近河的控制绿线、宽广的生态林地、宽阔的河口湿地等。结合工业防噪、防尘的要求,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及铁路两侧设置防护绿地,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4 完善的设施配套建设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是工业区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规划依据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环境交通等要求设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考虑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环境交通多方面的要求,规划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医疗设施、街道办事处及派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又重点解决了如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4.1 污水处理厂、热电厂选址

规划最终确定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基础设施位置。污水处理厂选址综合考虑场地高程,近远期污水排放等因素;热电厂选址综合考虑铁路专用线的利用,热、电负荷等因素。

4.2 220kV变电所选址及走线

确定220kV变电所选址及走线。选址综合考虑距大钢等用电大户距离、高压走廊、动迁及近期实施等因素。高压走廊宽度:220kV,66 kV—174 m,66 kV—45 m(双线),25 m(单线)。

4.3 消防站布局

依据《大连市消防规划》,与消防等相关部门讨论研究,并结合规划地区实际,进行消防站布局。规划共设消防站4座,其中标准站3座,专业消防站1座,由东北特钢自理。

4.4 现状管网改线及道路断面

规划将热电厂北部现状光缆、电缆、自来水管线外迁至新修姜大线两侧,保证工业用地完整。疏港路、大钢路已修,规划结合实测道路断面,充分利用现状绿化带,重新布置市政管线,满足工业区近远期建设需要。

5 顺畅的道路交通

规划重点完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内部交通组织,发展集铁路、港口、快速路、轻轨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组织工业区对外交通,合理规划专用码头,引入铁路专用线,发展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规划道路格局强调滨海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要,形成轴线放射形延伸,面向海洋呈环形展开的特色。针对工业区的交通需求特点,工业区选择方格网式的路网结构,各功能区之间交通有效连接,形成顺畅便捷的道路体系。停车场、库主要结合交通枢纽、大型公建、文化娱乐设施、公共绿地以及商业区的设置。

在公共交通方面,加大公交线路的站点密度,保证城区站距为500 m~800 m,郊区站距800 m~1000 m,使大部分居民步行不超过300 m,可就近搭乘公交车。规划区内预留轨道交通线,建立优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做好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使城市公交与轻轨交通、长途客运之间互相补充,减少换乘次数,方便居民出行。规划轻轨车站并预留轨道交通车场和保养维护场地。

6 建设安全的临港工业区

6.1 东北特钢及周边区域排水

从东北特钢企业规模及防灾角度考虑,提高临港工业区的安全性,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共设4座排水泵站,解决特殊时期场地内涝问题。局部路段位于两条渠道中间,结合道路横坡设计,把水排向两侧沟渠,解决路段排水问题。

6.2 河道蓝线控制

规划用地内有三条河流,为保证工业区的安全,规划确定各河道蓝线控制范围。登沙河自上游至下游河道宽度200 m~350 m不等,蓝线控制宽度230 m~410 m,出海口500 m;马蹄河自上游至下游河道宽度44 m~10 m不等,考虑铁路专用线等因素,蓝线控制宽度66 m~26 m;大李家河宽度自上游至下游为28 m~51 m不等,蓝线控制宽度40 m~65 m。

6.3 竖向设计

规划充分结合现状地形,进行细致的道路及场地竖向研究,避免大切大挖,降低工程造价。按规范要求,沿海最低点设计高程4.5 m,道路纵坡不小于0.3%。

7 结语

从城市综合防灾的角度,提高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的安全性,在规划中就铁路专用线、河道设计、滨海地区道路及场地竖向等有关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多次研究、协调。目前,东北特钢已经入驻,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进行跟踪与解决,贯彻安全与和谐的规划思想,将登沙河临港工业区建设成为“港、产、城”综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区。

[1]徐 龙.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以钦州港工业区为例[J].城市,2011(3):73-76.

[2]吴贤文.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兼容[J].规划师,2005(15):9-11.

[3]董 菲.武汉汉正街都市工业区规划与建设思考[J].规划师,2006(36):55-57.

猜你喜欢

工业区沙河临港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白沙河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流域汇流计算方法在风峪沙河段的应用探讨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