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2012-08-15□文/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成本核算绩效评价财务

□文/袁 娟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筹资渠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也进一步加剧,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已经难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财务风的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有些风险影响很大,如果不加以重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一、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长期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和风险意识淡薄”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落后,与社会、企业之间主动对接的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学费收入等)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经费被用来满足日常运转的需求,经费总体上较为紧张。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资金预算管理相对滞后,只注重核算,缺乏财务预算的理念,往往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工作,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真正地落实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统筹经费方面,由于从分管财务的领导到基层的办事员,其思想不够重视,并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而财务部门则缺乏科学理财的观念,其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没有深入地对全校账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缺乏全局的观念,常因急于满足日常经费的需求,而挤占了教学、实训经费,并因此而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上述这些问题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过度的“集权”观念均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见,由于受制于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观念以及由其所引致的诸多问题,致使其已经难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急需树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新理念,以提高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兼顾长短期目标的整合与协调。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仅仅为了维持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就可能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相背离。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财务人员缺乏对学校建设发展及管理运行方面与预算的关联进行研究,加之编制预算的财务人员对纷繁的教学实训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缺乏缜密、科学的论证,从而容易造成年度预算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脱节,导致其预算编制的质量相对较低,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可操作性大大地降低,财务预算的局限性较大。

加之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不严格、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预算的控制作用被弱化,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等后续问题。再则,由于对预算下达之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有效的监督,使预算运行效果成为盲点,导致监督不利。最后,由于预算管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年度考核和奖惩充分地结合起来,奖罚不分明。因此,要构建以全面预算为中心、具有高职特色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财务机构及其内设科室,并注重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高职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学校的经费来源趋于多元化,如果缺乏系统、有效、全面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监督力量不足,或者其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全,就很可能导致投资风险加大。此外,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外延的扩张与内在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不配比。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对财政预算内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却弱化了对预算外经费(特别是创收收入)的内部会计控制,部分采用分级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将其二级财务纳入内控的范围,使其内部会计控制范围明显狭窄,有着较大的盲点,这些都将大大地增加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如何合法有效地用好这些资金,需要内控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财务集权和财务分权的选择。无论是集权管理模式还是分权管理模式,其财务内控均十分重要,它应该渗透在人才培养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薄弱,实质上是由其财务管理模式构建中存在的缺陷造成的。高职院校审计监督等相关控制机构的内部控制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通常需要由学校的领导层来负责安排,而审计人员则基本上没有选择被审计单位的权利,这往往容易导致那些高风险的领域不能被及时地监督和控制,风险基础审计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行。因此,必须通过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降低财务风险,这也成为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重构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四、绩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的推动,以及高职院校社会职能的不断拓展,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公众和社会阶层的关注,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有“说明”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绩效观念和轻视成本核算等问题,在政府和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对自身进行效益和效果评估并做出“责任说明”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问责制度的需要,必须构建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地加强内部财务绩效管理。在此背景下,基于绩效评价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的院系等二级部门注重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规避和化解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这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认为,高职院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其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就成为重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难题之一。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就是对高职院校在经济责任制与财务监督、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有效的资源优化与配置、财务预算的控制与管理、健全的财务制度与真实的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评价。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在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也日趋多元化,使得其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局面日趋复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构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考量绩效评价问题,为此,需要尽快地建立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五、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由于缺乏对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教育成本指标的需求拉动,导致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教育成本核算机制被淡化。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实行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既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效益和实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成本知情权的一项基本要求。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不科学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合理,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因此,高职院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必须重点解决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合理等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普通高校的会计科目设置,由于其会计科目设置较为单一,弱化了高职院校特有的会计核算目标,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实施。在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中,在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方面,重点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主要考虑的是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却没有考虑到高校进行成本核算的需要。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于高校支出是按支出的性质进行分类而不是按支出的功能分类,难以满足教育成本核算的实际需要,这就给高职院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今后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改革就首先必须对其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革。

六、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很多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就是只注重于向上争取国有资产投入,很少注重于现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内部强化管理、服务社会、余缺调剂等管理观念,因此出现了多头购置、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现象,许多国有资产无法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机构不健全,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资产管理手段也较为落后,没有充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平台进行资产管理,这对资产的统计、处置、查询等造成了诸多不便,最终导致了账实、账账和账卡之间的严重不符。

此外,在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中,盲目投资和产权不明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之中,由于校企双方的产权界定不明,导致校方忽视了对产权收益的界定和国有资产的监管,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地侵蚀了学校的合法权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对其所拥有或控制的国有资产长期未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和账实核对,或者对报废及出入库等管理不严,导致国有资产的账实也严重不符;而学校的领导层对于学校的资产状况也未确切掌握;加之学校对外投资的决策程序不规范,正常的投资缺乏决策前的调查或者前期调研不足。这样,就容易导致投资风险急剧上升,并可能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1]赵国忠.加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之对策[J].当代经济,2009.1.

[2]高秀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研究[J].财会通讯,2010.20.

[3]何秀贤.加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

猜你喜欢

成本核算绩效评价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水利财务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