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部县升钟库区加快发展蚕桑产业

2012-08-15赵成元

四川蚕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养蚕桑园蚕桑

升钟库区蚕桑产业始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升钟库区三年扶贫攻坚,历经近6年起立、起步、起跳,蚕桑产业不仅成为库区群众持续增收的核心引擎,而且为打造升钟湖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钓鱼城市”两张名片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基地建设规模推进

2004年,升钟库区12个乡镇仅16个村栽桑养蚕,零星分布小桑园14hm2、桑树87万株,年养蚕1720张。2006年以来,全域全面推广“旱地桑园化”,建成桑园3333.3hm2(5万亩),其中桑果采摘园66.7hm2(1000亩),龙桑、垂桑等观赏桑33.3hm2(500亩)。2011年,库区养蚕6万张,产茧230万千克,养蚕农户人均增收1606元。

2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

一是“四化养蚕”模式纵深覆盖。截至2011年底,库区累计建设小蚕集中共育室145个,搭建省力蚕台52万m2,推广纸板方格蔟110万片,发放塑料折蔟26万个。二是栽桑模式重大转变。立足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着力推广667m2植1200株以上的“密植桑园”,成功改建“密植桑园”666.7hm2(1万亩)。三是综合开发深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桑套中药材”、“桑套马铃薯”和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蚕农多渠道增收优势加速显现。

3 组织体系日益健全

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先锋蚕业合作社为龙头,基本形成“乡有联社、村有分社”的组织体系,以及“签约指导、风险包干、统一收烘、二次返利”的产销对接模式,入社社员14675户,占库区养蚕农户的70.5%,新增养蚕10张以上的业主大户1216户。

4 推进机制彰显活力

一是建立院地共建机制。聘请苏州大学和西南大学教授担任蚕桑产业顾问,为升钟库区及全县蚕桑生产把脉导航。二是创建企业反哺机制。收购企业按每千克鲜茧0.4元的标准提取发展基金,返还乡镇扶持蚕桑生产。三是创新政府推动机制。坚持蚕桑生产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按季评比、量化考核、经费挂钩、通报问责,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抓好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养蚕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