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面”与“全面”
——从王兆胜先生的林语堂研究谈起

2012-08-15肖百容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林氏片面湖南师范大学

肖百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片面”与“全面”
——从王兆胜先生的林语堂研究谈起

肖百容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科学研究要力求全面,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支,当然要遵守这样的准则。王兆胜先生在林语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突破,就是全面地分析了林语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这种全面不仅指他对林氏创作的主题和题材各个方面均有涉及,更指一种高屋建瓴的研究姿态。因为如果能够跳出以往林语堂研究的时代局限、政治局限和研究模式的局限,就能够站得高,看得全,不会拘泥于一叶一木,而是能透过整个森林,看清全局。林语堂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但他不属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中国的国情与林氏在“闲适”体文章中所鼓吹的情趣相去太远。不过中国的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可谓大矣。今天的国情正是林氏的闲适哲学发生效果的良好土壤。王兆胜对林语堂的肯定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他的《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一书,不从政治角度,也不依据文化研究的一般模式,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从人文主义、传统文化、性别文化等角度,以辩证的方法,论述了林语堂其人其作的各个方面,可谓是详尽周全,善之又善。

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王兆胜先生又好做看似“片面”的论断,表现出深刻的锋芒来。比如他对林语堂与佛教的关系曾下过这样的判断:“林语堂一向是反对佛教的,认为印度教及佛教思想反对物质主义,反对武力抵抗,反对现世人生,把人类的幸福寄望于来世的虚无缥缈之中”。[1](P24-25)可以说,林氏在骨子里是崇尚西方文化的,尽管他说自己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但他的文化本位立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其目的是为华裔美国人争取话语权,是美国人内部各群体之间分配利益的筹码之一。所以他对佛教虽没有达到“一贯反对”的程度,但确实是没有多少亲近感的,至少是不虔诚的。兆胜先生的此番言论在语言和表层推理上让人感到存在偏颇之处。不过,它却揭示出了林语堂精神信仰最深刻、最真实的一面。有趣的是,林语堂自己也不相信语言和逻辑。他说,按逻辑推理,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但事实上,中国却打败了日本。可以说,王兆胜的偏颇和深刻无法割裂开来,它们相辅相成。因为在本质上,任何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都是片面的,我们人类无法跳出世界之外来打量这个世界,因此也就无法真正看到它的全貌,个人在某一时候和某一个具体场景都只能看到它的一点或者一面,也只能对这一点或者一面进行揭示、描述、和评价。你在某一点上看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在另一点上犯错误。那些看似四平八稳的观点,实质上只能是常识,无法真正深入事物本身,也就没有多少意义。王兆胜先生的研究就是这样的明朗而真实。他的全面和“片面”是他研究的特色和个性形成的根源。

全面要想不成为面面俱到和八面玲珑,就要靠在一些点和面上的深入观察,这样才能够揭示出走马观花或者蜻蜓点水者所无法看到的事物面貌;“片面”的价值是以为全面的考察提供有益的基础或者角度为出发点的。所以无论想获得有价值的全面认识还是“片面”认识,都需要付出努力,超越常识,深入事物。也就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喧闹之中,而是要安静地坐在书房里,细心观察,冷静思考才可以。兆胜先生是用心在做学问的。学界有所谓耳学、眼学、心学之说,我认为兆胜先生的学问当属心学。他不慌忙,不激进,也不功利。他总是安静地做人,安静地做事,也安静地为文。这一份静的意义自是十分丰富。当前人文学术界因为浮躁,既无法做到全面观察,又无法深入某一方面,尤其是一些人总是以肤浅代替全面,以消解代替“片面”,那就哪一面都没有价值。

[1]王兆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012-04-28

肖百容 (1970-),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主题思潮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林氏片面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作品
论片面共同犯罪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浅析刑法中的片面共犯
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及其范围
论片面帮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