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教育公平推和谐城市建设——以保定市高新区校园规划为视角

2012-08-15翟小娜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保定市高新区公平

翟小娜

(河北金融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51)

教育公平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选拔,对教育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这一问题有众多学者从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城乡差异、各阶层经济收入差异、性别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里笔者尝试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区域校园资源的规划进行研究,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规划教学设施配置,以实现本地区的教育公平。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规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因此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实现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促进本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公平理论综述

教育公平的内涵是指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目标和实践中的诉求,所强调的是制度公平、义务教育的公平和教育选择权的公平。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教育公平内涵的另外一种阐述: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就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1]。

二、校园规划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规划可以增加学生的入学率、降低学生的辍学率。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规划只是局限在学校规模的建设、学校校舍的改造、学校面积的规划上,本文所论的校园规划除上述内容外,还探讨了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没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无法吸引学生接受教育,传统的校园规划和设计已经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疲劳,应该加强对学校校园设计的创新来缓解学生对校园的审美疲劳;现代仪器和教学设备的引用,高端教学人才的引进同样也能推进学校的教育,以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

笔者主要以保定市高新区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尤其是小学校园规划为切入点,对其规划中所体现出的教育公平进行评析。保定市高新区大部分为农村,生源较少,学校施教区范围较大,教育设施不健全,中小学的校园规划不合理。高新区的校区占用面积与学生人数不匹配。在高新区的12所小学中,东贤台小学的建筑面积为2 140平方千米,但是在校生仅198人;留马小学的建筑面积为860平方千米,在校学生数达到了239人;温屯小学的建筑面积为1 140平方千米,在校生人数只有48人;大边坨小学的建筑面积为1 499平方千米,在校生人数也仅为145人。这种校园建筑面积与在校生人数不匹配的情况,说明在校园的规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这12所小学的办学规模不一,相差悬殊。从师资方面来看,在12所小学中教师人数少于10人的有1所,少于20人的有6所,少于或者等于30人的有11所,教师人数超过30人的只有1所学校[2]。高新区小学师资力量的短缺,必然会影响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量与质,构成了小学教育公平的难题。总之,小学校园规划的参差不齐,学校发展差距的加大,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不同步,必然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

三、改善校园规划,实现教育公平

(一)规划原则

1.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高新区目前大部分为农村,生源较少,学校施教区范围较大,教学设施不健全。校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

2.与村庄改造相结合

随着高新区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企业和人员迁入,村庄逐渐被改造为居民区,高新区迅速成长为建成区。教育布局与村庄改造需要紧密结合,还要考虑到与人口变动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缩小区际差别,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3.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学校布局调整应综合考虑高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城市建设、人口分布等因素,保证学校布局与居住用地、居住人口相适应,结合本区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制订学校布局与高新区建设一体化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做到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教育用地资源留够存量。

(二)保定市高新区改善校园规划的建议

在调查保定市高新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占地面积、在校人数、在职教职工人数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结合城中村的改造来实现区域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并改善师资力量来实现教育公平。

(1)根据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布局,应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等情况,并综合考虑校园现状、交通、环境等因素,以方便学生就学的原则来确定。要避免学生穿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下学。小学布局要充分考虑城区、村庄等不同人群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调整校点布局,适度集中办学。对小学进行合并建设,撤消或减少办学规模和师资不达标的村小学,比如道口小学与温屯小学、大马坊小学与中南韩小学、东贤台小学与留马小学都可以进行合并;教师则需要竞聘上岗,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开支,拨付专项资金购买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让学生享受现代教育资源的优越性。从小学到初中实行寄宿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实现不了寄宿制可以暂行学校班车制。时机成熟时可以实行免费寄宿制,给离家较远的教师和学生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同时,对于外围乡村的小学应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逐步实现合并,以便实现区域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这些城镇外围的村小学学生获得与城镇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享有同等教学资源。

(3)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区域建设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实行对农村幼儿开放制度,让农村儿童一样享有入园的机会。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做好现有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办学,对配备齐全、设施较好、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让其更好的发展,取缔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幼儿园。实现公立幼儿园与民间力量结合的合作办园。调整发展好有潜力的民办幼儿园,并对其加强监督和引导,使其获得老百姓的认可,以树立民办幼儿园的形象,逐步缓解目前入园难的局面。

本文以校园规划为切入点,旨在探讨校园规划所体现出来的教育公平,并对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的校园占地资源及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探讨,以完善教育设施配套体系和教育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保证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本地区的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城市建设。

[1]杨锴.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3).

[2]河北省保定市国家高新区教育布局规划(2011-2020)[Z].

猜你喜欢

保定市高新区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笨柴兄弟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