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2012-08-15田素云孙俊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双师会计专业应用型

□文/田素云 孙俊花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会计是一个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实用性专业,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同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确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紧密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素质与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多数毕业生理论脱离实践,常常不能很快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这种情况也在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

一、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现状——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1、教学过程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在影响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诸多外在因素中,来自专业教学方面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决定了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理论传授、轻应用能力培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实现有机结合的情况。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基本与学术性院校不同,但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教学计划仍偏向学科式培养模式,体现不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模式的特色。以我校为例,在会计本科教学计划中虽然设置了《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课程,但总计64课时的教学时间相比该专业教学总课时来说份量很低;而各其他专业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时候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根据目前学生毕业后反映的情况来看,即使增加《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的课时,限于这两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实践面窄、实践环境脱离现实、综合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等问题,仅仅靠《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对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应用型本科会计学生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落后。主要采取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在教室的黑板上,甚至很少利用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接受老师和教材传授的理论,对专业课程对应的实践工作一无所知,这种迷茫的、无具体目标的理论学习反过来也影响了理论的接受程度。

2、实践型教师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和教学过程,造成教学过程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这一现状的原因往往也受到教学硬件实践场所和教学软件双师型教师缺乏的影响。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师除了拥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外,还要有相应的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注:本文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是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应专业的实践能力的教师,而非双证教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挑战,双师型教师需求增加。

由于高校教师招聘制度、过去的精英式高等教育模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级高校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现实——新老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当教师,基本没有实质的会计岗位工作经历,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一般理论知识积累丰富,但没有会计实践经验。此外,受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影响,企业优秀人才很难补充进高校,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做保障。长此以往,学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就会出现偏理论化,而实践能力不足,对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实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每一个会计学教师的希望,但是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使得教师最后放弃了这种追求,其中一个现实的因素就是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相应的保障。

1、教学实践场所不足。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从事会计实践的经历,限制了教师本身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导致出现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会计行业的特殊性,由于财务数据的不公开性,使得企业会计之外的其他人员很难真正接触到会计工作。如果能够提供相应的教学实践场所,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然而,现有的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接受高校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规定和相关要求。同时,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会计实践,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很难形成,真正通过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同时,随着地方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近两年会计专业报名人数更是显著增加,专业教师日常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能够较好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已经让教师应接不暇,也就谈不上接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了。

2、相应的人事制度不健全。首先,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不列入培养计划。在教师的后续教育制度中,主要以学历提高、理论培训为主,多以参加学历进修或研讨班的形式出现,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普遍没有要求;其次,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导向也往往偏离实践教学。各个学校对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老师往往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及其他的鼓励,对专业实践能力较强或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则没有相应的鼓励和支持,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绩效考核标准中都强调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实践教学成效的考核。教师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引导下往往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论研究,而失去了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最后,当前的教师招聘制度相比较政府公务员考试来说是相对较为落后的,一般是从各大高校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然后通过试讲等程序来确定人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考核应试者相应的专业理论和课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一般不列入考核范围。同时,由于当前严格的人事编制制度也限制了一些已经进入相应的专业实践领域的,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样是高学历的人员进入高校。

三、基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对应用型本科会计的教学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即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会计教师,增强会计教学实践效果。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培养要求:

1、努力开创实践基地,国家提供政策保障。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来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在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实习的环节既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目前各高校在会计专业本科第四年的时间都会设置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的教学环节,基本以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形式来进行。但实践表明,这种实习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指导教师不会去实际参与,学生大部分也不会进行实际会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会计毕业实习之所以不会取得实际效果,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这种学习形式缺乏政策的保障和约束,导致学生和教师的力不从心和不重视。如果能够像医学专业那样有指定的实习地点和实习过程,那么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限于教学任务中理论教学仍占较大比重,不可能派遣所有的教师去参与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各高校在选择培养双师型教师时,可挑选有优势、有意愿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以老带新、教学观摩、互相切磋等方式,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水平。

2、改革教师聘任机制,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的招聘可以参考公务员招聘制度,通过设定学历条件的公开招考,可以避免教师来源的单一化,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熟悉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引进后需要进行教师岗位培训,具备教师任职资格后方可上岗。这样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素质。

当然,在当前人事编制的限制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聘任兼职教师的方法。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同时也没有脱离会计实践岗位,通过兼职教师也可以收集、反馈用人单位信息,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用”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就教师聘用成本而言,一个兼职教师要比一个专职教师成本低得多。国外高校比较普遍采用这种形式,如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中兼职教师占了总数的2/3,其他高校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从50∶50到30∶70不等。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的比例也达到80%以上。因此,引进兼职教师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措施。

3、制定“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积极成为“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相应激励机制。例如,在教师按培养计划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期间,学校也应当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在晋升职称、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同时保证师资队伍结构的稳定。

[1]崔杰,刘长平,喻黎霞.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与策略.网络财富,2010.15.

[2]邓亦文,易冰娜.谈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财会月刊,2011.27.

[3]郭静.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华章,2010.29.

猜你喜欢

双师会计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