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模式探析

2012-08-15仇伟明陈建军

河南科技 2012年22期
关键词:产学研深圳园区

仇伟明 陈建军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3)

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成立于199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是吸引和促进国内外名校、科研院所来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将大学的综合智力优势与深圳的市场环境优势相结合,突破地域限制,引入国内外异地名校的有效资源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区。

1 积聚创新人才资源,深入开展政校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奠定结实的基础

深圳虚拟大学园规划总面积226000 平方米,一期已开发面积173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1000 平方米,二期规划用地59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将达到160000 平方米。截止目前,深圳虚拟大学园集聚了54 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其中:国内名校38 所,香港院校7 所,国外院校6 所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2个院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建设产学研基地。各院校在深圳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86 家,转化科技成果1099 项,校企和项目1212个,孵化科技企业648 家,承担国家级项目91个,获得专利288 项,培养博士1362 名,培养硕士30060 名,引进博士后72 名,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院士专家讲座1201 场。

2 加强管理,不断完善自主管理体系,提高园区服务管理水平

明确深圳市科技局(科技局和高新区办公室合署办公)是管理主体,按照深圳市政府确立的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来指导、规范各入驻院校产学研基地的发展,使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掌控能力不断强化。管理主体在管理园区的同时打造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懂科技、懂经济、善管理、善经营的管理团队是虚拟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建设主体多元性、分散性给园区管理带来的困难,通过召集各入驻院校探讨确定园区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了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这种制度建设,打破由于主体的分散性给园区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封闭性和盲目性,实现园区建设和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的和谐统一,功能区划的合理设置。从而使得管理主体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建设协调向业务体系的建立转变。

3 建立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功能园区,做以促进产学研结合为中心工作的孵化器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考虑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时候就将其功能定位为: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随着13年的建设和发展,园区的企业孵化机制完善、功能齐全,管理主体按照各院校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鼓励和引导各院校建设专业孵化器,引进具有相同研发领域的企业进驻,逐步形成“一栋楼一个产业、一栋楼一个产业集群、一栋楼一个创新集群”的发展特色。院校自建的产学研基地作为孵化器主体,政府投资建设的空间用于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由于深圳虚拟大学园是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的模式建设的,呈现进驻院校多、建设主体多、运营主体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产学研结合是深圳虚拟大学园的特色,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其核心任务。产学研结合是双向发展的轨迹,既是科技推动型,也是市场引导型。院校可以向企业推介自己的科技成果和合格的智力劳动者,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反馈,调整自己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企业既可以获取院校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人才以提升自己的研发实力、产品结构和经营能力,也可以向院校传导市场的前瞻信息,引导院校提高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功能园区的建立,特别是汇聚着 680 多家成员企业的以深圳虚拟大学园等功能园区为代表的孵化器联盟的形成,为“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企业资源,为进一步聚合资源,推动园区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4 政府扶持、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结合日益完善,努力使孵化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

深圳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探索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较早的开展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科技投融资体系平台等创新尝试。目前,高新区聚集了由6 家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常驻机构、46 家银行分支机构、8 家证券营业部、20 多家担保评估机构,20多家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组成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一条龙的投融资服务,实现了科技与金融的渗透和融合。

深圳虚拟大学园是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成果,它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完善自主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功能园区,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是实现市校共赢、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典范,已逐步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基地、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机制等创新资源的集散地。

[1]深圳虚拟大学园.《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12期

[2]张鹏、宣勇.关于虚拟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3]卢海.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开创国内大学科技园新模式.《广东科技》,2004年01期

猜你喜欢

产学研深圳园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