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运河区水利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12-08-15沧州市运河区水务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4期
关键词:水利设施水资源

□李 杰(沧州市运河区水务局)

1.运河区水利现状及能力评价

1.1 水利设施基本情况

运河区地处沧州市城区西部,南运河纵贯南北。全区共拥有防洪堤防40km,干渠13条,长度60km,小型泵站3座,水闸7座,农用机井1771眼,有效灌溉面积0.46万hm2,区域性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解决人畜饮水安全2.1万人。通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各方面的努力,城乡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了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全面配套,水利工程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行阶段,水资源利用及水行政执法正常有序开展。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水利设施老化,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

运河区的水利设施及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有的甚至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水利设施为当时的工农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南运河自20世纪80年代断流以后,大规模的超采地下水,不仅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也使大部分的水利设施失去了原有功能。

南运河作为运河区主要行洪河道,也已20多年未行洪,仅在引黄输水期间过水,其余时间除市区段蓄部分景观水外其他河段常年干涸。区内的主要排水沟渠多年没有疏竣,淤积较为严重,如果遇较大洪水则难免产生沥涝灾害。地表水利用率较低,且存在污染现象。

1.2.2 水利建设投入不够

由于运河区辖区较小,行洪河道少。国家对区里的投资力度较小。多数工程由村里自行管理,加之农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村里两委班子更迭的影响,许多项目难以实施,原有的工程设施也缺少维护而损坏。这几年区、乡财政村自筹资金情况难以保证,对水利投入不够,许多扶持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明显减弱,不能到位,农村水费征收工作困难重重。

1.2.3 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深化改革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理和保护的有机统一,难以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资金投入尚未建立有效的机制,投资力度与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地位不适应。水利工程水价偏低、收缴率不高,工程管理经费短缺,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2.水利设施和水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

由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制定现阶段新的水利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本次规划以运河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思想。根据运河区目前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需要,今后一个时期,运河区水利工作的重心将由农田水利转移到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节约和管理上来。

运河区水利要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城市旧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全面推进全区现代水利的建设进程。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程建设

3.1 发展目标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利,城市发展也离不开水利。今后运河区将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打破城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观点,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厉行节约,有效保护,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新建、改建、维修、改造和加强管理等手段实现全区的水利设施合理配置。

3.1.1 农田水利方面: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规划新建、改造灌区0.326万hm2,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7。利用村边排水沟渠及坑塘蓄积地表水,新建小型扬水站点,保浇面积0.09万hm2。对部分老旧机电井分批进行更新改造。对4条区内主要干支渠道进行综合治理,清淤河道40km,扩挖及新挖渠道10km,建成布局合理的农村排灌网络。

3.1.2 人畜饮水安全方面:充分利用地表水,将饮水不安全的29个村2.69万人口列入近期工程规划优先解决,将已达到饮水基本安全的22个村2.14万人口列入远期工程规划,逐步将所有供水人口都纳入地表水工程供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3.1.3 城市水系建设方面:配合市政府的环城水系建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小型涵闸4处,新建、改造泵站4座,开挖、扩挖渠道40km。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的城乡排灌网络。做到把黄河水“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的目标。运河景观带的规划及立项工作正在进行,为了配合市里的中心工作,做好运河景观带周边的河道、堤防整治工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协调环保、卫生、市政等部门做好其它工作。

3.1.4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加强与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涝抗旱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用水需求,逐步实现井、坑、河、渠相互贯通,引、排、灌、蓄、供统筹规划,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3.2 重点工程建设及投资

3.2.1 小型农田建设

一是利用南运河本辖区段以及小流津河、小圈干渠、村庄边排水沟及废弃窑坑等,新建小型扬水点32处,保浇面积0.09万hm2,一方面充分利用辖区地表水资源,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降低农民群众灌溉取水成本。工程预算总投资151万元,其中拟争取上级补助121万元,项目村群众自筹30万元。

二是对现有机井进行更新。本着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拟对本辖区难以发挥作用的机电井分批次逐步进行更新与改造,解决农民群众灌溉难的问题。

三是推广咸淡混浇技术。在条件适宜的区域,每一眼灌溉深井配套一眼浅井,拟在本区建设83组咸淡混浇井组,实施咸淡水混浇,降低群众灌溉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板结。

四是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疏通沟渠、整修坑塘、平整土地、整修台前沟、大畦改小畦等,通过以上农田措施,达到防涝、抗旱、节水、增产的目的。

3.2.2 南运河河道堤防整修工程

运河区境内南运河段长30km,堤防长度40km。其中险工段16处,有一部分经过工程处理,大部分未建设防护工程。另外由于多年断流,河道内非法违规取土导致河道断面破坏严重,需要整治的河道长度为12km,需要修复的滩地埝长度5km。

3.2.3 改善民生工程

新、改建南队、胡嘴子等7座农用生产桥,对尚未硬化的南运河大堤堤顶路面进行整修,达到通车条件,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方便。以上两项工程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预计投资350万元。

3.2.4 市景观水系建设工作

为配合全市城市景观水系的建设及运河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进行沟渠扩挖和清淤工程,并新建和维修4座小型水闸,新建和改造3座小型泵站,初步建成全区排灌网络,利用和沟渠结合的坑塘发展集中供水的新模式,减少过去以村为单位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

4.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虽然运河区已进行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如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资金太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不够明晰,南运河兼职巡堤员的聘任及工资问题。在五年内,就要集中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水管站人员的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的维养资金足额拨付,进一步明确水管站的职责范围,解决临时护堤员的工资问题等。

5.保障措施

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投资需求量大,必须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原则,积极研究增加水利投入的新渠道,广辟资金来源。

正确履行职责,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努力实现规划目标。加强水利社会管理,规范水事行为;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依法行政,依法治水,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要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因其他重要原因,本规划目标、任务等需要调整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审议批准后实施。

猜你喜欢

水利设施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民生设施非“摆设”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