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安县小型水库安全问题

2012-08-15黄成清黄金平江西省德安县水务局建管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4期
关键词:病险除险大坝

□黄成清 □黄金平(江西省德安县水务局建管站)

德安县地处赣西北,属低山丘陵区,小型水库分布点多面广,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库78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6座、小(二)型70座。它们基本兴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局限于当时条件,工程大多未进行正规的勘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差,大坝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渗漏等安全隐患。加上运行了几十年,设备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大坝无任何安全监测设施,工程管理环节薄弱,这些小型水库的险情逐渐暴露,已危及到水库自身安全。现通过对这些小型水库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便借鉴和推广,使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并发挥工程效益。

1.小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在“水利是农业的根本命脉”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大力兴修水利,德安县共修建各类水库78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6座、小(二)型70座,这些水库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除湖塘、林泉两座中型水库县里成立了专门水库管理所,对水库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外,其余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

1.1 建设质量差

这些小型水库基本上是在“大跃进”时期及“文革”时期建成的。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是大干快上,因此这些小型水库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质量等安全隐患。具体内容如下:

1.1.1 设计质量差

德安县现有水库的全部档案资料仅为填写水库工程指标的表格,文字记载内容非常简单。多位在县水利部门工作的水利行业老前辈,介绍说全县70座小(二)型水库基本无勘测设计资料,从中可以推断这些小水库在建设的过程中未开展任何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小(一)型水库能找到一些简单的设计资料,从这些资料反映当时工程选址及规模基本为当时行政领导现场指定,工程设计未进行任何地勘工作,未进行水文计算和坝体稳定分析。如红桥水库,总库容310.9万m3,坝高32m,坝型为心墙坝,它的大坝设计仅有“坝顶高程78.00m(假设高程),坝顶宽 4.5m,上游坝坡1∶2.75,下游坝坡在60.00m处设2.0m宽的马道,马道以上1∶1.7,马道以下1∶2.0。工程建设资料中没有对大坝作出稳定分析,没有对填土指标作任何要求。再如城门水库,坝型为浆砌石拱坝,总库容215万m3,坝高24m,其工程设计资料中仅找到一份水库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和大坝横断面图,无地质勘探和大坝稳定计算等。主要原因为当时县级水利部门为农林水合署办公,工作人员较少,精通业务的人员就更少,手头能用于参考的资料也不多,工程设计只能做到简单的定性描述。大部分工程为行政领导的口头作品,领导怎样交侍,下面就怎样施工。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工程设计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需进行方案比较,理论上进行定量计算等。

1.1.2 施工质量差

在20世纪50—60年代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这些小型水库大都是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大搞群众运动修建的,大坝填土基本采用“人海战”,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更谈不上有水利资质的正规施工企业,甚至有相当部分的水库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兴建,民工们,饿着肚皮做水库,在这种条件下还谈何施工质量控制。根据县水利部门资料室查阅的资料知,德安县76座小型水库中,75座为土坝,1座为浆砌石拱坝,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一座水库对坝基清理等隐蔽工程作验收,没有一座水库大坝填筑时进行过取样检测或做填土的干容重和含水量等指标实验。这些水库建成投入运行后,均发现大坝背水坡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散浸,甚至存在集中渗漏等险情,它们只能带病运行,工程效益难以发挥,且汛期的水库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 工程管理水平不到位

水利工程能正常发挥效益首先离不开日常管理和调度,水库工程更是如此。科学的管理是确保水库大坝安全、水库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但受早期“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德安县目前水库工程管理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2.1 管理人员素质太低

德安县小型水库大多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交通条件差,工作和生活环境简陋,有的地方至今都未通电话。目前,管理人员大部分已超过了50岁,文化程度不高,加之长期以来处在边远的农村,信息闭塞,原有的一点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思想陈旧,用这种老的思想、观念和标准来开展管理工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水利管理工作的需要。

1.2.2 水库管理人员待遇低

德安县76座小型水库,其中6座小(一)型水库归乡级水管站管理,70座小(二)型水库归行政村或自然村集体管理,甚至有一段时期,有些小型水库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经过近几年的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和全省小型水库落实专管员后,通过各级财政差额拨款,6座小(一)型水库专管员能领取4800元/年左右的工资;70座小(二)型水库专管员每年能领取1800元/年左右的工资。这样低的待遇,专管员不可能将全部的心思放在水库工程安全管理上,他们平时只能兼顾其它工作来提高自已的收入,水库工程管理跟不上,水库工程安全难以保障,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2.3 工程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

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初步了解到德安县这些小型水库属于受益乡村集体所有,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停留在汛期砍砍杂草,库水位稍高时巡巡堤;汛后旱季放放水的粗放管理模式;水库养鱼也是人放天养,产量低,水费未征收,水库基本经济效益,水库基本上为当时建成的模样;至今无管理房和进库公路,更谈不上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水库大坝等存在的安全隐患难以被及时发现。全县76座小型水库大坝均未配套测压管和位移等观测设施,更没有预警预报系统和防汛现代化设施,水库大坝等枢纽工程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完全凭管理人员的感觉。近些年,为了确保这些小水库的安全,在每年的4-6月份主汛期,县防汛部门安排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集中时间对全县小型水库现场检查,督促清杂砍草和防汛物资及人员到位情况,要求每座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实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虽说上级部门的工作很细也很到位,但对水库大坝浸润线、扬压力、位移、内应力等变化情况是无能为力的,只是在大坝出现明显裂缝、滑坡或管涌等被发现。水库由于库水位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一旦出现上述险情为时已晚。

2.对策

2.1 更新小型水库现有的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德安县对现有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革,但成效甚微,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小型水库管理现状,小型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仍由乡级水管站完成。管理模式未能改变,群众参与管理意识不高,体现不出“谁受益,谁承担”机制。配备的水库专管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仍不能适应现代水利管理工作的需要,难以胜任这些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水库大坝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水管站与用水户存在水费征收的隔阂。小型水库应该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行使管理权,水管站应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聘任站长、工程师、专管员等各岗位人员。每年定期召开农民用水户协会聘任大会,评议各小型水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对不称职的人员可以随时解聘,让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工作效率的管理人员参与水库的管理工作。通过竞争机制的设立,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水库大坝等枢纽建筑物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2.2 组建大坝安全监测中心

针对目前德安县小型水库大坝基本处在无任何监测设施和手段的状态,虽然在每年的4-6月主汛期,县防汛部门安排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集中时间对全县小型水库现场检查、督促,但这种检查、巡视只停留在表面上,水库大坝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察觉。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法对所有小型水库在短时间内全面配备监测设施的情况下,建议在市级水利部门组建小型水库安全监测中心站,中心站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负责本辖区内的小型水库大坝的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监测工作,使本辖区内的小型水库大坝等枢纽建筑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据有关资料报导某市水利局于2005年引进“ZDT-1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在全市范围内对小型水库大坝渗流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多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水库安全度汛方案,为水库安全运行除险加固积累第一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设备和该项技术值得在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中推广应用。

2.3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要持久深入

德安县共兴建各类水库由于局限于当时条件,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渗漏等安全隐患,加上运行了几十年,工程险情逐渐暴露,已危及到水库自身安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06年德安县经现场复核申报国家第3批病险水库规划之列共56座(包括第2批未完成除险加固的水库),其中:1座中型、5座小(一)型、50座小(二)型。目前,1座中型和5座小(一)型病险水库已争取到国家除险加固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这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但九江市范围内的监理、施工力量难以跟得上,实施时县级水利部门开展现场管理工作非常被动,基本上动员了全局力量,而5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开展只能留于形式,一方面小(一)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牵扯的人力太多,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基本上无技术人员可安排;另一方面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地方财政投入,由于近年来地方财政较困难,根本拿不出资金,仅依靠县水务局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以奖代补资金约6万元/座,这些有限的资金只能对大坝渗漏等危及水库安全的严重险情进行除险,水库根本不可能除险达标,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3年内完成这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可以讲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要持久深入,做到量力而行,根据资金情况,按设计、监理和施工力量进行安排实施,不违背客观规律,真正做到除险一座,脱险一座,使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起到预期的效果。

[1]马丹.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思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2):157-158.

[2]王洪恩,卢超.堤坝劈裂灌浆防渗加固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甄亮.某水库大坝抗滑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32):361-362.

猜你喜欢

病险除险大坝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基于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元的病险大坝渗流分析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小型病险水库输水设施加固措施浅析
浅谈水库的除险加固
正式挡水的马来西亚沐若大坝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之防渗方式探讨
河南省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