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述评

2012-08-15超,龙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生研究

王 超,龙 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湖南长沙410208)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述评

王 超,龙 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湖南长沙410208)

在新时期,积极开展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国内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现状、原因分析、加强方式等内容展开。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所以,深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需要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提升研究价值。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综述

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现状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别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肩负起国家建设的重担。积极开展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无疑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不少,但以医学生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则不多。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查阅到专门论及“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因此,对学界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

目前对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内学者也是见仁见智。如赵守政将医学生责任感定义为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1]。在赵守政看来:医学生所应具有的责任感主要是从医学职业岗位上应尽职责和义务中派生出来的,它包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对病人的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感三个方面的内容[1]。其中,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热衷社会的公益事业,热心国际的人道施援。黄萼华等认为医生的责任有三个层次,即保护健康,治愈疾病,恢复人的精神的完满,促进社会公正[2]。也就是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不能仅仅着眼于关心病人,努力解除病人痛苦,还得关注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利益。金聚良提出医德对医生社会责任的要求:一是要把病人健康的要求放在首位,对病人的健康、生命高度负责;二是要认识到医院和医生的特殊角色,特有的社会心理影响,要用高尚的医德进行医疗服务[3]。

(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部分学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当然,问卷调查基本是在学者所在医学院校或加上附近的医学院校随机抽取几百名医学生来进行的。如石丽萍设计了含有160道问题的社会责任感评定量表对所在学校565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4]。金伟琼将社会责任感分为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五个维度,并依据此编制了问卷,对两个医学院校398名90后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所得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6.0进行分析[5]。赵守政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对所在学校的6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同时,还对学校的部分教师、学生进行了访谈[5]。

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是较强的,但有弱化的趋势。石丽萍分析认为:医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但在现实的选择中,许多医学生却有意或无意地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的追求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膨胀,使一部分医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4]。刘英等从医学生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第二,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第三,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第四,思想观念的偏颇,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强调得多[6]。在赵守政等看来,医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是全方位的:学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将学习的主要目的定位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职业道德趋于淡化,敬业意识不高,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社会责任趋于自私化,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对社会缺乏主人翁态度;对待病人趋于淡漠化,不把关心病人疾苦、视病人如亲人视为自己职业的基本道德的要求;自我责任趋于轻视化,忽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严于律己[1]。

(三)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探讨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王欣欣等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块。外部因素主要为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医学院校对责任感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途径。内部因素主要在于相当部分医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7]。杜蔚青等从社会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高等教育方面的因素三方面来分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8]。赵守政认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为四个方面: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如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社会风气的负面效应、多元文化的涤荡冲击等)、学校教育的科学与人文失衡、家庭教育的功能导向偏误、学生自身的观念认识缺位[1]。石丽萍则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分解为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的减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的增强、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爱子观”的影响、学生自身受“唯我独尊”的束缚等六个方面[4]。

事实上,不难发现,学者们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的探讨大同小异,只是分析视角的不同而已。

(四)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呢?综合目前的研究,学界提出的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法制教育。二是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医学生认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摆正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引导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把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产生主动完成的强烈愿望。三是组织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需要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的强化来落实,并进一步转化为责任行为。学校可以组织医学生参加如送医送药等社会医疗活动、“三下乡”活动、参观瞻仰革命遗址等社会实践。四是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无疑会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培养,力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努力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加强和提升亦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六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在培养医学生责任感上,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如赏罚机制,使履行责任的行为得到肯定、奖励和强化,而对不履行责任的行为进行批评或惩罚。

此外,金伟琼主张重视从伦理学角度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指出了三条途径。首先要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因为这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最初的场所。同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从信息伦理观入手更新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手段。最后,应将医学生职业伦理贯穿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始终[5]。

三、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第一,丰富研究内容。现有研究内容明显单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如缺乏对概念的科学界定。通过梳理研究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文献,发现其中只有个别文章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了模糊的阐释和界定,绝大多数文章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个问题。如果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表述,研究过程可能会出现偏差,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再如,对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并不明确。且现有研究仅仅着眼于就业后的职业道德领域,事实上,就业价值观也有必要纳入培养内容[9]。另外,有必要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必要性、培养途径等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综合研究方法。现有的研究方法较单一,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且运用有局限。有部分文章甚至是在没有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完成的。定量研究的薄弱,无疑会导致定性研究结论缺少说服力[10]。研究应深入到医学生中进行科学的观察和调查分析,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今后研究也应实现多学科方法的交叉与融合。如可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进行研究解读,进一步挖掘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深度[11]。

第三,提升研究价值。通过研究全面凸显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价值,确证其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这就需要加强对建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机制和长效机制等问题的研究。目前,关于提出的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几种途径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地探讨这些途径的现实操作方式,也没有相关措施的实践效果评估。而且,在这方面也可以扩展视野,学习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例如通过长课时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判断、责任归因能力,通过社区医疗实践创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责任情境。当然,对于如何借鉴、转化和吸收,并最终为我所用,也值得研究。

[1]赵守政.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黄萼华,王华生,于中鑫.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

[3]金聚良.医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形象[J].江南论坛,1996,(5).

[4]石丽萍.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若干办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6).

[5]金伟琼.从伦理学的角度加强90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6).

[6]刘英,米方林,王大庆,等.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北川医学院学报,2006,(6).

[7]王欣欣,白玉.医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出路[J].学理论,2010,(11).

[8]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等.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6).

[9]黄少芳.在中专医学生中进行责任感培养之我见[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5).

[10]甘生龙.加强医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2005,(4).

[11]王萌.加强教与学的统一,增强医学生责任感[J].卫生职业教育,2003,(S1).

(责任编辑:董红克)

Abstract:It is undoubtedly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w era.The study is mainly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the 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at home.But there are certain deficiencies.Therefore,the deepening study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require us to richen the contents of study,synthesize the methods of study and enhance the value of research.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overview

An Overview of the Medic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WANG Chao,LONG Bi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G526.5

A

1008—4444(2012)04—0168—03

2012-05-0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2010YBA187)

王 超(1981—),女,湖南祁东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伦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生研究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