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文明观理论对生态广西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2-08-15曾志诚

关键词:全区广西文明

曾志诚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论生态文明观理论对生态广西建设的借鉴意义

曾志诚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人类社会经历了工业文明后,在21世纪逐步进入到生态文明社会,关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显著标志。运用生态文明观理论对广西生态省建设和积极推进广西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探索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实践,对于促进我国构建文明的生态完整体系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生态广西建设

当前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缓解环境压力,化解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全世界人民进行着各种有益的探索,希望通过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完善人类的道德体系,建构科学的发展观等方式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于是,旨在重新构筑文明生态完整体系的生态文明观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推广并逐步被全面接受。

一、生态文明观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

(一)生态文明观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纵观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在“生产至上”的价值观指导下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对全球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大量的资源枯竭与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境地。于是,如何探索一种更平等、更公平的价值观理论来指导人们实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尤为迫切。

(二)生态文明观理论的理论渊源及其科学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认识与实践的深化,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十分丰富。“天人合一”明确了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天命而用之”要求人们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状态;“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才能形成共生共荣的太平世界。反对以人类为中心去征服和改造自然,强调按自然规律办事,反对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从根本上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观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为生态文明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说:“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藐视和实际的贬低……一切生灵,都成了财产;但是,生灵也应该获得自由。”[1](P195)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1](P385)人类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利益,为了获取利润不惜牺牲自然,改变人类从属自然的关系,形成人能主宰和统治自然的思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遭受自然的报复。马克思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1](P25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P383)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提醒人们需要重新建构一种文明的完整生态体系。

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发展观,在尊重自然与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科学的生态发展意识和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二是强调公平的发展观,注重代内公平与代际均衡的原则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要把生态平衡当作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与共荣。

二、广西省生态建设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2]走生态文明道路,化解生态危机,超越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束缚,探索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省份,广西积极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动态平衡。

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生态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广西生态省(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七年来,在生态广西建设中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规划和启动了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等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全区积极培育生态产品品牌,用“循环式经济”取代“线性经济”,延长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鼓励优先发展新型能源、新型环保材料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增强了全区人民对生态省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进过程,第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受限于物质和技术层面制约,资源、能源遭到大量浪费。环境质量的退化和社会公害事件的大量增加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省建设不能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生态广西建设的新局面,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生态文明观理论对生态广西建设的启示

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时代逐步过渡到生态文明时代,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观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指导理论,对广西生态省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一)树立生态文明观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经济

广西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一方面采取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控制对自然的掠夺性破坏;另一方面有赖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的指导,促使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状态。在全区树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新形态,要加强生态广西建设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区人民对生态省区建设意义、内涵、目标和任务的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广西生态省建设必须构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巩固资源型产业的优势地位时,还应该积极承担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等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和生态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开创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在生态省建设中,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与完善用人机制,加大对清洁技术、资源综合利用、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资金投入。对不可再生资源积极探索并建立有效地替代与转型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动态平衡,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政府功能定位,以提高运行效率作为政策制度的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区党委、区政府必须明确责任,坚持和认真落实资源环境工作,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责任制、协调机制与激励机制,制定重大项目和决策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保护生态环境的业绩纳入考核中。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地方环保法规的立法工作,制定和落实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有利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在“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制度下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建立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总动员,使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到生态广西建设中,实现生态广西的宏伟目标。

(三)积极培植多中心治理的发展理念

生态广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广西应积极构建以区党委政府为核心的多元治理模式,同时应该积极培植由社会中的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利益团体、大众传媒等个体基于一定的集体行为规则,通过互相博弈,相互调适、共同参与合作等形式参与到生态广西建设中来,形成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公共治理模式。这些利益集团和社会组织不同程度的在各自可以发挥优势的领域,按照一定的规则,采取较为灵活的、理性的方式,帮助政府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区党委政府应以开明的态度,尊重多元社会主体的利益和意见,鼓励全区人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到生态广西建设中来。

(四)全区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推广健康的消费模式

“无论在城市或乡村,我们都需要自然环境。为使人类能延续下去,我们必须把人类继承下来的,犹如希腊神话里象征丰富的富饶羊角一样,把大自然的恩赐保存下来。”[3](P10)在全区广泛开展“关爱自然、保护家园”等生态建设行动,给全区人民创建一个高质量的生存发展空间。全区的城市建设必须要遵循节约原则,体现节约的理念,要制止城市的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的趋势,走紧凑型的空间节约的发展之路。

全区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节约资源、提高生命价值等与生态文明要求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共同推动广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省区。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

[3][英]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The Model Significance of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Guangxi

ZENG Zhi-cheng
(Shool of Politics and Law,Guangxi Normal Institute,Nanning 530001,China)

After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the human society has entrance into a socie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Focusing on nature,pursu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the notable symbols of these days.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spans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t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xploring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man and society.This kind of thinking will endow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civilized ecological system and rea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Guangxi

F205

A

1008—4444(2012)04—0079—03

2012-04-16

曾志诚(1986—),男,河南商城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晶)

猜你喜欢

全区广西文明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请文明演绎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广西尼的呀
文明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