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城》与圣经原型意象

2012-08-15牛丹

关键词:基督城耶和华伊甸园

牛丹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基督城》与圣经原型意象

牛丹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基督城》是一部乌托邦小说,书中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教氛围,很好地体现了圣经的理想主义。圣经的伊甸园意象、牧羊人意象在《基督城》中都有所体现。

《基督城》;圣经;原型;意象

《基督城》是德国人安德里亚写的一部乌托邦小说,描写了一个位于南极孤岛的理想国,这个基督城据说是最忠实的基督徒漂洋过海建立起来的。安德里亚出身于宗教世家,自幼熟读宗教经典,在大学期间还攻读过神学,具有路德的宗教改革观念。走向社会后的游历经历使他亲身感受到宗教改革的新成就,游历结束后,回到国内担任教会职务。但路德派的宗教观念日益流于俗套,他深感失望。德国的经济落后、政治分裂和文化保守,使安德里亚认识到改革的必要。《基督城》就是他探索改革之路的一个明证。此外,他还在教区间创立经济联合组织,为贫苦人服务。

《基督城》是继《乌托邦》与《太阳城》之后的又一部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具有所有乌托邦文学的特点,即完美无缺但却往往无法实现。乌托邦文学常常会想象存在一个地方,在那儿没有寒冷和饥饿,没有剥削与压迫,每个人都健康快乐。圣经既是宗教经典又是文学经典,它是西方文化的基石,对西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安德里亚酷爱宗教经典,当然也会熟读圣经,那么,其中的乌托邦元素自然会对他的《基督城》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弗莱认为:圣经从古至今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它也以一个整体影响着西方的想象力。书中有许多具体的意象:城市,山峦,河流,花园,树木,油脂,泉水,面包,酒,新娘,羊,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这些意象不断地反复出现,明确地喻示了某种整体化的原则[1](P2-3)。原型是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形象,是可以交流的单位。鉴于原型是可供人们交流的象征,故原型批评所关心的,主要是要把文学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交流的模式[2](P142)。《基督城》对圣经原型的借用主要体现在意象方面。

一、伊甸乐园意象

《基督城》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记叙了作者亲身的经历,直接的观察,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亲见其人,亲睹其物,更加亲切,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3]。作者对“基督城”这个美好的人间乐园进行生动描绘。很显然,作者借用了圣经中的伊甸乐园意象。

圣经开始时,人在天上乐园之中。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理想化的关系,表现了在平等地位上的相互认同。伊甸园是水丰树茂的绿洲意象。对于原来居住在荒漠上的人们来说,绿洲无疑是得到神灵护佑的秩序的象征,是上帝亲手创建与维护的花园,是人类能够认知但又不用经历人类变迁的一个居留地,是人不可见的神所创造的可见的形式。这个乐园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和理想化的放牧意象重叠,就像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1](P185)。

圣经《创世记》这样记载伊甸乐园的景象:耶和华神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创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这些树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4]。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就用土造了各样走兽和飞鸟,还用那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带到那人面前,让他起名。起初的伊甸园里没有纷争,人在其间衣食无忧,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俨然一个美好的人间乐园。

在对照圣经中的伊甸园之后,《基督城》的相似性就一目了然了。在“基督城的概况”这一部分的开头,作者先描写了基督城的外围环境,即开佛·沙拉玛岛的鸟瞰图。

这个岛尽管显得小些,可是岛上万物充裕,放眼望去,这里没有一寸土地不曾被耕耘过,或者不曾以某种方式为人类所利用。岛上五谷丰登,牲畜繁衍,到处都是牧场,河流与溪涧蜿蜒其中,树木与葡萄园装饰其上,这一切使得这个小岛犹如整个世界的缩影[5](P12)。在这样一个水丰树茂的绿洲里,生活着善良的基督城的公民,他们彼此和睦相处,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无疑是伊甸园的翻版,是又一个人间乐园。在对岛上的基督城的描写中,庭园的意象、水的意象和宗教信仰的虔诚占了很重的分量。这些与圣经对伊甸乐园的描写极为相似。

首先,对庭园的介绍。在《基督城》中,作者专门用一节的篇幅来详细介绍基督城中的庭园。每家每户都有一小块菜园,城中共有两排菜园,两排菜园都种有一千多种蔬菜,作物分布井井有条,经过园艺师的精心设计,构成了一幅奇妙又精巧的图画。庭园中养了很多鸟儿,还有蜜蜂。供药用、食用和观赏的植物都分别种在一块块土地上。庭园四周界墙外的园地栽种庄稼,也培育别的植物。和谐的鸟鸣、清新的空气、多样的植物、勤劳的蜜蜂,整个庭园欣欣向荣,沐浴在和谐与安宁的氛围中。这派和谐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美好的伊甸园。

其次,水是《基督城》中重要的元素。作者也专门用了一节的篇幅来讲解基督城人对水的使用。水在伊甸园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在对伊甸园的描写中,特别提到“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还具体写了这条河的四道支流。弗莱称伊甸园为“水丰树茂的绿洲意象”,特别是对于那些居住在荒漠地带的人来说,水的作用非同一般,简直就是生命。伊甸园中的生命树也是靠水滋润生长的,水就是生命线。在《基督城》中,城市的位置就在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上,水源自是充足。这个城中的居民非常重视对水的有效利用,引进城中的都是源源不断的清洁水。同时,他们还利用地下水道,将污泥浊水排到湖泊中。这个城中还设有浴室,也有供洗衣服用的设施。菜园中的水流也非常充足,水经过水管巧妙地流到地里去,虽流水潺潺,但毫无浪费现象。城墙之外,有道护城河,里面养着鱼。水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活力,也营造了有益于生命生存的良好环境。基督城也是一个“水丰树茂的绿洲”。

最后,宗教信仰。在《基督城》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基督城公民的宗教虔诚,几乎每一节都体现出该城公民的宗教信心和热情。最能体现这份宗教虔诚的是城中居民的公共祷告、宗教信仰和大教堂建设。每天的早、午、晚祷告是公众礼拜必做的事。他们双膝跪地,十指合拢,向上帝虔诚祷告,赞美上帝,祈求上帝的帮助。他们全心全意地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信仰耶稣基督,信仰圣灵再生,信仰基督的王国是永恒的,信仰末日审判和肉体复活,信仰不朽的生命。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就是位于市中心的圆形大教堂。这座教堂的富丽堂皇,与基督城一贯的简朴风格大相径庭,四周墙壁上到处开有窗户,阳关可以照进每个角落。基督城公民对于上帝的信心坚不可摧,他们从内心深处遵循基督的教导,信仰上帝。这种神在心中的安宁生活与伊甸园中亚当那无忧无虑、信靠上帝的生活极其相仿,《基督城》的公民就是人类始祖亚当的回归。

二、牧羊人意象

圣经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即“牧羊人”意象,其字面意思是指看守羊群的人,引申意为负责看管人的神或领袖,是普通人的保护者。这个意象在《基督城》中也存在对应的人物。

在圣经中,上帝是人类的保护者,是牧养羊群的神。除了上帝,《旧约》中的摩西和大卫也曾以牧羊人的形象出现。至圣经《新约》,又出现了被赋予牧者形象的耶稣。不论是摩西、大卫、耶稣还是上帝,牧羊人始终都存有一些良好的品质,如治理国家、爱护百姓、富有责任心等。

首先,在圣经中,“牧羊人”在政治方面都有出众的治国之才,如摩西和大卫。摩西带领以色列民众脱离埃及法老的压迫和奴役,将民众最终带向迦南福地,并在旷野中颁布神的戒律,使民众思想归向上帝,保持各部族的和谐统一,虽然他最终未进入迦南,但他的领袖地位和护民官身份却是不可动摇的;大卫以他的勇敢和智慧博得了民众的喜爱,取代了扫罗,受膏为王,此后为本民族的利益南征北战,最终建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在圣经中,牧羊人在政治上的成功虽然在于上帝的护佑,但是也与其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治国态度密不可分。他们即使发动战争也是为了捍卫民族利益。

《基督城》中的国家首领、政府官员等领导阶层在政治方面同样成绩卓著。这个小小的岛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戒备森严,但从不侵略别的国家。这是一个三人联合执政的共和国,共有政府官员八名,每个官员还有一个下属作为助手,立法机关的议会由二十四名议员组成。领导阶层都是品德高尚、才能卓越、以身作则的典范。国内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对于流亡者、穷人和病人,基督城的公民总是予以特别的优待,提供长期的支持、足够的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基督城的公民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并身体力行宗教的教诲,扶老助弱,心存怜悯,人性的光辉在神性的笼罩下越发耀目。这个国家既对外开放,又不放松防御,还有超越阶级与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与拥有好的“牧羊人”密切相关。《基督城》中的“牧羊人”就是圣经中“牧羊人”的翻版。

其次,在与民众的关系上,牧羊人通常扮演保护者的角色,既保障民众的安全,又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圣经中的牧羊人在保护民众方面确实尽心尽责。如摩西受耶和华神的启示引领以色列民众出埃及,耶和华神便在旷野为这批难民供吃供喝,降吗哪和鹌鹑给民众充饥,吩咐摩西击打磐石出水给民众解渴。一路上摩西靠耶和华神的扶助引领民众,教诲民众,并带领他们走向流奶与蜜的迦南福地。上帝与摩西共同充当了保护人的角色,给处在绝望与苦难中的以色列民众带来生的希望与幸福。《新约》中耶稣的保护者形象更加高大,他为救赎百姓,甘愿流血牺牲,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充当世人的替罪羊。

《基督城》中的世俗领袖和宗教领袖都致力于保护民众,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操劳,完全符合圣经中“牧羊人”的特点。基督城中的官员们领导别人不是靠言词,而是靠自己的模范行为。所有官员都表现出父母般的慈爱,丝毫没有傲慢专横的样子。在这里,一切都是公开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委诸上帝[5](P36)。主事牧师是一个精神激昂的人,他是天国的热爱者,经常身体力行,节制淫逸,护卫全体教徒,唯独忽视自己。更为奇妙的算政府,它非常明显地运用建设性的智慧去管理众人和保卫居民。在这里,他们树立了人类三种良好的品质:一律平等、渴望和平与蔑视金钱[5](P105)。

其实,扮演牧羊人这一角色的人不止一个,可以说,这个国家的所有领袖都积极地在为百姓服务,为国家的和平、安宁而操劳,牧羊人的责任似乎已经深深扎根于基督城中每个领袖级人物的心中。

三、结语

安德里亚生长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德国,又出身于宗教世家,从小就接触圣经故事,长大后还曾研读过神学,圣经的美好世界与神圣精神早已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成为他潜意识的一部分。在着手创建他的理想国时,他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了圣经中的原型意象,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伊甸乐园和牧羊人。正如学者所说:“《圣经》中的原型是全人类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更是希伯来人世世代代普遍性心理的长期积淀。由于作为语言符号生成基础的人类感觉和联想的共通性,所以它具有一种跨文化的语义普遍性,得以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学原型,在后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6]《基督城》的创作明显地受到了圣经原型意象的影响。

[1][加]诺思罗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加]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高放.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安德里亚著《基督城》评介[J].文史哲,1989,(2).

[4]圣经[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8.

[5][德]安德里亚.基督城[M].黄宗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肖四新.《圣经》原型——莎士比亚创作的基石[J].外国文学研究,1996,(1).

Christianopolis and the Bible Prototype Image

NIU Dan

(College of literary,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Christianopolis is a utopian novel,books filled with strong Christian atmosphere,properly shows the bible idealism.The bible Eden image,the shepherd image in Christianopolis can be seen everywhere,this paper employs the fletcher archetypal criticism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bible image to Christianopolis creation influence.

Christianopolis;The bible;Prototype;Image

I106

A

1008—4444(2012)01—0118—03

2011-11-09

牛丹(1985—),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菊芹)

猜你喜欢

基督城耶和华伊甸园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亚当家族
伊甸园
伊甸园
创世记
谢欣:伊甸园ENED
追 寻
宗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