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2-08-15马慧莲

对外经贸 2012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有机食品

关 兵 马慧莲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一、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的特点

(一)国际化特点明显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产业发展之初,就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近年来,黑龙江省有机食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贸易伙伴也不断增多,有机食品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客户消费群体。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加拿大及美国成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俄罗斯由于地缘优势,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有机食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二)发展势头良好

黑龙江的有机食品历经多年发展,其基地面积、生产总量和经济总量等主要指标已居全国之首,成为黑龙江省继石化、装备制造、医药、能源和森工之后的第6大支柱产业。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100万亩,产量达到3440万吨,实现总产值750亿元。

(三)不断拓展新领域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依托林广、粮多、水净等优势,黑龙江省不断拓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开发新领域。截至目前,全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达667个,产品涵盖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产品和特色产品等多个系列。在已认证产品中,种植业产品367个,占55%,渔业产品26个,占3.9%;山特产品和食用菌类产品230个,占34.5%,自2007年宝泉岭开发有机猪肉以来,全省已认证有机畜产品25个。并打造了“北奇神”、“北大荒”、“五常大米”、“寒地黑土”、“大兴安岭”等一大批有机食品知名品牌。

二、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制约因素

(一)生产供给因素

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得天独厚的生产要素资源,如适宜有机食品生产的自然资源和丰裕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产基地的天然资源,如土壤、水质、空气,以及气候条件如光照、温度等因素。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土地面积辽阔,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基地不受污染,具有生产有机豆类、谷物和油料作物等自然优势。劳动力资源方面,由于有机食品生产的单位面积人工投入要比普通食品生产多10%~30%,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众多,成本低,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

(二)经营主体因素

有机食品经营主体(包括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是组成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主要从两方面来影响出口贸易:一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素质高低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定市场的营销策略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等方面均有影响;二是经营规模。经营规模的大小对于有机食品成本的降低、经营主体驾驭市场的能力都有影响。有机食品产业的生产成本和产业准入门槛高,且收益慢。据调查,资金短缺仍然是很多有机食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黑龙江省从事有机食品出口的经营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资金、技术水平、对外营销渠道和经验都很有限,大多数有机食品经营主体都处于按计划进行生产的阶段,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出口创汇能力弱。

(三)农业科研因素

科研能力是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缺少科技支持,出口竞争力就难以提高。随着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涉足该产业的科技研究人员数量尽管有所增加,但从整个产业发展需要来看仍然不够,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开发,标准技术含量偏低,部分从事有机种植或有机养殖的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低。政府对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培训重视不够,从事有机农业的技术人员较少,缺少推广和总结有机农业生产中有关施肥、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的专业人员,对种植有机食品农民的培训更是微乎其微。

(四)政策因素

有机食品产业是一个开拓性的新生事物,在其起步和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扶持,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产业的迅速发展都与其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如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为其农场主提供有机农业补贴。较之发达国家给予有机农业的财政支持,黑龙江省地方财力投入略显不足,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缺乏发展经验,常常在政策效果还未显现时企业就已经因生存困难而倒闭。

(五)食品卫生安全因素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已经从数量需求转向数量、质量双重需求,可见食品的安全品质直接关系到出口。为防止食品安全危机,许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化肥、农药使用都做出严格限制,致使生态农业、有机食品迅速发展。从全国来看,我国国际标准采标率和效率都相对较低且标准技术水平落后,农业标准采标率仅为10%。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区虽然病虫害相对较轻,施药较少,农药残留较低,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但与发达国家卫生安全标准仍有一定差距,难以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加之国际标准日新月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证机构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测技术是很困难的,这种潜在的绿色贸易壁垒制约着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出口。

(六)品牌因素

产品质量、品牌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企业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之一。受消费行为影响,即使产品的价格和实际质量相符,许多消费者除了信赖有机食品认证的标识,产品的声誉和口碑是其消费的主要选择依据。对独立的经营主体而言,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所建立起来的信誉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比有形资产的作用更大。黑龙江省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有五常大米、北奇神等中国名牌产品,但国际知名品牌严重匮乏。品牌知名度及营销手段的落后导致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品牌的经济效应和资源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三、促进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黑龙江省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逐步完善市场销售网络,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

(一)大力宣传引导企业开发有机食品

积极向企业大力宣传开发有机食品和申办认证标识的必要性和相关优惠政策,让企业明白申办有机食品认证,开发有机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从而调动企业生产有机食品的积极性。

(二)重视有机食品科技研发

有机食品的技术进步越快,产量越容易大幅提高,产业更容易具有持久竞争力。有机食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面临很多生产技术问题,黑龙江省应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机制,引导和重视有机食品的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把生物化学技术、机械技术以及节本增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中。要加强科学研究先进技术的推广,提高机械化程度,促进规模经营,打破以低价为竞争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惯例,提高有机食品国际竞争力。

(三)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有机食品的出口制定鼓励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对有潜力的企业要对其给予资金上的有力扶持,如给予有机食品开发和出口企业必要的生产税收优惠政策、出口补贴或减税政策、低息或免息开发性贷款等政策措施;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提高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规范化的认证形式接轨,让中国的证书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第三,还要对部分地市的有机食品获证单位和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并查处假冒行为。如对标志使用不规范产品限期整改,对过期使用标志或超范围使用标志产品依法查处,以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控制和惩罚力度。

(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知名品牌

黑龙江省要加大对品牌的重视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品牌培育工作,在加大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力度的基础上,依托龙江小米、大米、葵花和林果等地域农产品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以垦区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等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的品牌为主导,发挥名牌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迅速扩张“寒地黑土”、“五常大米”、“庆安大米”、“北奇神”等地域品牌,把区域内的有机食品整合到地理标志之内,通过宣传和培育,尽快把黑龙江省有机食品打造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得到国内外广泛认知、认同,全面提升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的知名度。

[1]霍建军.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4):56-59.

[2]刘文杰,车明诚.黑龙江省水稻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33-35.

[3]李艳芳.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2009(8):32-33.

[4]孙璐,郭旭.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55.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有机食品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食品造假必严惩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