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子与情人》中深隐的女性关怀

2012-08-15李丹丹朱欣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莱尔克拉拉劳伦斯

李丹丹,朱欣悦

(1.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论《儿子与情人》中深隐的女性关怀

李丹丹1,朱欣悦2

(1.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以《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长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以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和表现为切入点,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对女性人物的命运及内心世界给予细腻的描摹与深切的关注。《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的成名作,委婉含蓄地映射出了劳伦斯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

母子深情;两性关系;女性关怀

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Lawrence)在20世纪的英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位可圈可点的重要作家。尽管劳伦斯的小说曾受到颇多的争议与误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普通读者、评论界的认可与接受。《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本文主要从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母子深情、对两性关系的积极探索这两个方面破解其中所隐含的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

一、母子深情的动人展现

从小说的表层意蕴来看,首先扑面而来、触动我们心灵的就是女主人公莫莱尔太太与儿子威廉、保罗之间的骨肉深情。

在莫莱尔压抑、贫穷、缺少欢乐的矿工之家里,所有的孩子都特别反感父亲,坚定地站在了母亲一边。后来稍长大一点的保罗,甚至祈祷父亲死掉:“让爸爸死了吧!”“但愿他在井下被砸死!”[1]母亲与儿子们逐渐成了彼此相互依赖、鼓励与欣赏的精神支柱。这是因为艰苦劳累的矿下工作、贫困拮据的生活状态,使莫莱尔这个曾经英俊、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汉子也像其他矿工一样酗酒、暴躁、打老婆、打孩子,既显出他文化的贫乏,也日益拉大了和妻子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随着保罗的出世,夫妻间的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当莫莱尔太太对自己的丈夫、婚姻越来越感到绝望时,身为母亲的她也越来越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到对孩子的培养与照料上。一天与丈夫再次发生冲突后,看着怀里的保罗,她感到“她不再爱她的丈夫了,这个孩子也不是她希望带到世上来的,可躺在她怀里的孩子还是令她牵肠挂肚。她觉得似乎连接她和这个弱小的生命的脐带依然未断。一股对孩子无限疼爱的暖流传遍全身,她把他紧紧地贴在胸口和脸庞,决心尽一切能力和心思来补偿他。……她会不遗余力地关爱他,用自己的爱浇灌他。”[1]正如小说第三章的题目,莫莱尔太太实现了“爱的迁移:从丈夫到儿子”。

在母亲的悉心教育与鼓励下,长子威廉才华出众,16岁就成为当地最优秀的速记员兼薄记员之一,也受到姑娘们的爱慕。母亲却对找上门来的姑娘非常反感。最后威廉凭借刻苦的学习在伦敦找了一份年薪120镑的职位,也因此离开了家。次子保罗便成了母亲的精神支柱,并被送到一家医疗器械厂做学徒。他虽不及哥哥出类拔萃,但喜爱画画,也在心理上依恋着母亲,常与母亲为伴,母子之间无话不谈。小说中有许多段落都尽情地表现了母子之间相互牵挂、疼爱的动人情感,如工厂面试后二人在街上闲逛交谈的情景;一起去威利农场的情景;以及每天下班后保罗都把自己一天的见闻讲给母亲听……这些几乎都成了她自己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母子之间的深情。后来,肺炎和一种罕见的丹毒夺去了威廉的生命,痛失爱子的莫莱尔太太常常呆坐沉默不语,谁也无法劝说她说话,恢复她对生活的期望。直到保罗患上肺炎病倒了才唤醒了母亲,保罗成了母亲的命根子,她的生命里已没法没有保罗。可后来保罗同威利农场的米雪儿产生了恋情,米雪儿成了他精神上的知己。母亲极力反对二人的交往,因为她认为米雪儿会把保罗从自己身边抢走,“她不会为我在他心底留下一席之地。她要拥有他的全部……”[1]莫莱尔太太经常独自痛苦地思想和斗争,她对米雪儿相当冷漠甚至仇视。于是由于保罗与米雪儿的自卑优柔、思想不统一,当然更主要的是由于同母亲难以割舍的情感,保罗“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母子亲情是他生命中最牢固的纽带。每当他思前想后,全面考虑诸多关系时,米雪儿就渐渐遁形了。……于是任何人都不重要了。世上只有一个地点始终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不会化为虚无,这就是母亲所在的地方。……好像母亲是他生活的轴心和方向,他永远也无法逃离这个轴心。”[1]但他的内心也充满矛盾与痛苦,保罗又和道斯太太克拉拉相爱了。这种爱却只是一种肉体之爱,他只是借克拉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母亲因为知道儿子不会与有夫之妇克拉拉结婚,所以也并没有对她表现出任何的冷淡与厌恶。维持一阵的激情过后保罗还是离开了她。

最后母亲患上肿瘤痛苦不堪时,保罗用过量的吗啡帮她获得了最终的解脱,但自己却久久不能从失去母亲的心灵痛苦中走出来。他神情恍惚,“分不清日期,分不清星期,甚至分不清身在何地”,什么事也做不了。在他心里,“无论母亲在哪里,他的灵魂都不会离开她。如今她离开了世界,进入冥冥黑夜,此刻他仍然和她在一起。母和子没有分开。”“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惟有母亲支撑着他,使他保持着自己。……他需要她的抚爱,想要母亲把他带在身边。”[1]这样的母子深情不禁使人心碎、使人动容。虽然很多评论都是从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的角度来解读保罗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但这份情感与其说是变态畸形的,不如说是太过极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罗与其他姑娘的交往。从本质上讲,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不过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正如有论者指出,“因为人类童年以来的本能均是被文明压抑的,现在我们是从文明的角度看问题,但本能中许多要素,是文明认为反常的。恋母恋父便是典型的例证。”[2]所以我们尽可以享受小说中凄婉感伤、令人心痛的母子深情,而不必对其感到厌恶与可耻。这也是劳伦斯自己生活经历与内心体验的折射与艺术写照。

二、两性关系的积极探索

再深入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通过莫莱尔夫妇、威廉与丽丽、保罗与米雪儿及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经历,积极探索、寻找着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美好状态。

遗憾的是这几对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某种缺憾。莫莱尔太太与丈夫起初是由于彼此都是对方所不熟悉的类型而深深地相互吸引、结合,但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日渐清晰地凸现出来。文雅与粗俗的反差,使他们的感情陷入僵局。在一定程度上,莫莱尔成了一个空壳丈夫,妻子正在无情地疏远他,转而全身心地关照孩子们。二人在情感上缺乏袒露内心的沟通交流,莫莱尔总是在逃避和麻木自己的心灵,最终导致夫妻间心灵的背道而驰。

而威廉与丽丽之间的情感则似乎可以理解为美貌与物质之间的交易,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丽丽年轻美貌,是个万人迷,但她除了谈情说爱、叙叙叨叨之外什么也不懂,喜欢出风头,刻意修饰打扮,不喜欢读书,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根本不是才华出众的威廉志同道合的伴侣,而丽丽其实也只是要他充当一个掏钱埋单和卿卿我我的情人。威廉对她的欲罢不能也许更多地是被她外表的美貌所吸引,他曾自己预言道:“要是我死了,她最多只会伤心难过两个月,然后就会渐渐把我忘了。”“等我入土不到三个月,你就会另寻新欢。”也确如威廉所说,在他死后不久的圣诞节舞会上,丽丽尽情跳舞,一支曲子也没落,玩得开心透了。由此可见,没有牢固情感基础的爱情是多么不可靠。

保罗与米雪儿之间长达七年的青梅竹马的爱情却更多地停留在精神层面上。他们是精神上的知音,却因米雪儿的强烈宗教观念,以及两个人性格中要强而又自卑的因素,使得二人的情感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于是在相互折磨中痛苦地退却又欲罢不能。最后保罗还是与米雪儿一刀两断了,因为他是母亲心中的惟一,母亲是他心中的第一,他要忠诚于母亲。

与米雪儿的精神之恋是保罗的罗曼史的第一阶段,结束后不久他便开始了第二阶段与克拉拉的肉体之恋。克拉拉虽然名义上是道斯太太,但因丈夫找了别的女人而与他分居。她性感、美丽、高傲、大胆,富于个性,还是女权运动人士。但她与保罗的交往中缺少精神上的沟通,当肉欲的激情冷却、消失后,保罗离她而去,同时她看到病中的丈夫不禁也受到了自己内心道德的谴责,回到了丈夫身边。于是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男女之间是难以做到真正平等、公平的,即使是克拉拉这样的女权运动者,也只是画了个圈子又回到了老地方。

劳伦斯在这样的种种否定与对比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理想的爱情,应该是灵与肉双向的和谐与交流,而其至关重要的牢固基础则应该是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沟通。因为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威廉与丽丽、保罗与克拉拉的关系都是昙花一现,缺少深刻的支撑与基础。克拉拉也曾敏锐地感受到保罗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是她所把握不到的,而这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他的内心世界。劳伦斯自己也曾说过:“男女之爱,当它完整的时候,它是双重的。既是溶化在纯粹的交流中,又是纯粹肉欲的摩擦。只有当这两种爱——交流的甜美之爱和疯狂骄傲的肉欲满足之爱,合二为一,这是最理想的。”劳伦斯非常看重爱情对人的重要作用,他曾借保罗之口作过如下表述:“我想,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应该是,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真真正正,火热的激情——一次,一次足矣,哪怕它只维持了三个月。再看我母亲,她好像拥有过她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必要条件,所以,在她身上找不到丝毫的庸俗感。……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经历,你就成熟了,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1]炽热真挚的爱情,在劳伦斯看来甚至成了支撑人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具有关乎生死存亡的第一要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性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劳伦斯关注探索、积极思考的主题。在《儿子与情人》中,他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揭示,对于读者来说无疑也是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的。

三、深隐的女性关怀

透过以上两层思想意蕴,我们不难察觉到隐藏在其后的劳伦斯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他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寄寓着深切的理解与同情,他在思考、关心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出路及命运,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女性的体恤与关怀。

小说中的莫莱尔太太尽管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文雅、美貌,但是她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因而也没有办法独立生活,不能离开丈夫莫莱尔,虽然她已经不爱他了。她只能把全部的希望与情感寄托在儿子们身上,并极端到不允许其他人来分享和占有。从小说的叙述笔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对莫莱尔太太是同情和理解的。如果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我们也可以说,是贫穷的矿工生活,是粗鲁缺少教养的矿工阶层的存在,是19世纪英国工业化的进程造成了莫莱尔太太的婚姻悲剧。莫莱尔太太是众多矿工妻子的代表与缩影,她们在社会的底层默默承担着生活的重负,也忍受着丈夫的酗酒与打骂,他们小小的家庭也成为畸形的英国工业社会的缩影。小说的批判锋芒其实已经指向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中其他的主要女性人物,如米雪儿、克拉拉和丽丽也都无一例外地是悲剧性的人物。米雪儿有思想、有追求,笃信宗教,不甘于平庸,希望拥有学识以出人头地。克拉拉则是有个性、美貌、高傲的女人,并且还是女权运动人士,丈夫却离她而去与别的女人厮混在一起。她们在与保罗相恋的过程中,一样得投入,一样得深情,但是保罗在放弃与她们的感情时也都是一样得坚定果决,一样得快刀斩乱麻,没有犹豫没有留恋。从她们二人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男性中心主义的影子:即使是在恋爱中,女人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或被选择或被抛弃,不能求得与男子一样的平等。

威廉的女友丽丽表面上看起来风光艳丽,是个“万人迷”,但她只能作为一个花瓶而存在。她甚至比米雪儿和克拉拉还要可悲,因为她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只有简单浅薄庸俗的享乐、快活、打扮的追求,没有教养,没有思想,并且自己对此还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可以断言丽丽这样的女孩只能依附于男人而生存,只能靠着自己的美貌与风情成为男人身边的点缀而已。

女人如何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女性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虽然在小说中劳伦斯由于思想与时代的局限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他对女性内心世界及生活命运的理解与关注足以发人深省。小说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仍在以她们的生活、她们的内心启迪着当代众多的女性读者,去思考把握自己的命运。

综上所述,《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小说的成名作就因其深隐的女性关怀意识而显示了其独特深邃的思想意蕴,也为劳伦斯后来的小说创作定下了艺术基调。时至今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这部作品仍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在众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中仍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佳作。

[参 考 文 献]

[1][英]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季益水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67,40,215,249,476,478.

[2]刘恪.先锋小说技巧讲堂[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85.

I561.074

A

1008-178X(2012)11-0110-03

2012-07-09

李丹丹(197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莱尔克拉拉劳伦斯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重来一次的机会
原始的能量——莱尔·卡尔巴哈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来自V星球的使者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