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态与环境”选修课教学改革探讨

2012-08-15李晓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环境课程教师

李晓波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5;2.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一、课程目的和定位

“城市生态与环境”是运用环境生态学和城市科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市的结构、功能、演变动力和空间组合规律研究,探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人工控制对策[1,2]。国内高校涉及地理、园林、环境工程、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均开设有城市环境生态学课程,开课方式有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如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开设的该门必修课,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城市生态与环境”课程类别为全院公共选修课,其目的是在以教育、人文学科环境中,作为学生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等知识的有益补充。通过课程学习,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有关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懂得如何解决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学问题等。而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开设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需求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宗旨,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为目的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公共选修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别于专业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与专业课有着较大的区别[3]。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教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饱和,跨学科、跨专业师资相对缺乏,公共选修课开设总量不足,学科分布不均匀,与学生选课需求不对应。通过分析全院近年来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发现环境或生态类课程开设较少,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不匹配,对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素养的力度不够,开设“城市生态与环境”课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公共选修课面临课时相对少、学科知识覆盖面大、选课人数多、课堂秩序不易维持等教学困难,加之选修课多安排在中午或晚上授课,教师和学生处于精神疲倦状态,教师的讲课渲染力和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均受影响。而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也不利于安排学生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学时短、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整讲授课程内容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情况,课堂气氛易枯燥[4]。而且高校对选修课的考核制度还不尽完善,选修课开设的不连贯和随意性比较突出,为了增加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任课教师大多属于“孤军作战”,缺乏同行的合作和交流,他们大多没有依托的教研室做支撑,无教学团队辅助,教研活动或优秀公开课的参与几乎为零,教学交流较少,大多仅限于与督导员的谈话,造成跨学科、跨专业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城市生态与环境课程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课程,应该有一个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做后盾。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涉及学生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层面对选修课的态度、任课教师的授课态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通过开设“城市生态与环境”公选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学生修读指导,促进互动

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对学生加强选课指导尤为重要。在教务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学校选修课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向学生提供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开课计划、选课要求、考试方式、教学用书等信息,并及时更新。这样学生选课时目标明确,一群爱好该领域的学生所形成的良好听课氛围,反过来也会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还可开设相关QQ群或微博,发布学科最新动态,或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或实习。

(二)科学搭建课程框架,点线面结合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而学生对该领域的认知程度较浅,如果铺开讲述,必定受课时限制而无法完成授课计划,而过多的理论阐述也会让学生降低听课兴趣。因此,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提炼。对学生开展选课动机和需求进行调查,多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领域,如城市防灾减灾、城市污染物类型与处理、城市化与城市人口动态、生态型园林(人工湿地公园)构建等,用专业知识结合精彩的案例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学习增添乐趣。一学期课程结束后,认真总结,结合各方面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调整,力求使课堂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兴趣

为了避免和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研习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精品课程,时时将学科发展动态引入教学,让课程有新意。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等优势,在课件制作上多下功夫,挑选视频资料。这样,一门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带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也符合学生对选修课的听课心理[5],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四)增加实践环节,锻炼综合素质

实习本该是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积极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为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可就近选择实践场所。如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市近郊的新建校区,可以让学生切身认识到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所带动的周边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或与临近的长生桥垃圾处理厂、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实地了解垃圾或污水从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全过程;或者结合重庆建设的实际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讨论。

(五)多样化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公选课如采用传统的你说我听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动性。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公选课应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多样化的授课,如预习提问式、研讨式等,以调动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出勤率和注意力。可以结合课程考核,在期中将学生分成多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拟定一个方向,在教师的辅助下,以学生为主通过查找文献、实地调研等方式形成报告和PPT,在学期末,安排课时让学生阐述,其他同学评论,老师进行总结。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六)构建教学团队,保证课程质量

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务部门应摸排选修课教师的情况,对“单兵作战”的教师,要明确是否属于教学单位的专任教师或行政岗位的兼职教师,依据其开设的选修课的授课方向,将其划入相应的教学单位或教研室进行托管,如笔者开设的该门选修课可划入旅游系生态旅游教研室,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授课水平,保证课程的质量。

(七)重视过程与结果,形成考核机制

公共选修课作为素质拓展课程,考核方式多为“考查”。如无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态度不区分,老好人、轻松过关的考核将助长不良风气,影响课程的出勤率、课堂氛围,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但考核方式和内容太难,又将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根据笔者的经验,考核应同时注重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过程即教师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互动效果给出平时成绩,结果即学期末学生提交的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自身感受撰写小论文所获成绩。对于高职高专大一、大二的学生,小论文的撰写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是要鼓励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和动笔,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公共选修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杨本俊,傅先兰,龙花等.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以皖西学院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1,(2):47-49.

[2]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鲁红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新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57-159.

[4]陈丽丽,陈世清,虞依娜.高校开设旅游类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国家旅游地理》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91-92.

[5]范梦晓,李骏程,赵智华.重庆市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217-220.

[6]张燕妮.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1,(17):252-254.

猜你喜欢

环境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