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实践平台

2012-08-15张忠华

大连干部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生态

张忠华,刘 飞

(中共中央党校 科社教研部,北京 100091)

循环经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实践平台

张忠华,刘 飞

(中共中央党校 科社教研部,北京 10009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平台.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循环经济

生态思想是一种生态观,即以生态学的视角全面审视和总体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专门论述,但他的哲学与经济学思想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一思想在其主要著作中均有体现.在我国当代,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破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难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危机与人道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十九世纪中叶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使人类大规模利用和改造自然成为可能,但同时也使得适合人类和其他物种繁衍生长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同时,人道主义思潮再度兴起.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81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虽突破了人道主义历史观,但坚持了人道主义伦理原则.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人类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性进行了科学分析,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他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3]105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劳动实践实现统一.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劳动实践实现统一.在实践中,人们必须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造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曾警示人类: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4]383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会导致 "物质变换裂缝",即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农业遭到破坏的现象: "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们的对面,则造成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4]再次,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反映.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5]3344因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而是人与人之间所涉及自然的利益之争,进而,要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能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即"人与自然的和解"要以 "人与人的和解"为前提.最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认为,要重新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本途径在于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他说:"只有在社会 (指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5]8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最终实现"两个和解".

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经典阐释,为当代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第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领域的运用和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确地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成果,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第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与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统一,奠定了科学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石,明确了人类实践活动基本生态伦理原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产党科学执政的重要价值取向;第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直接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导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实践平台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循环经济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发展理念.但国内外学术界在谈论循环经济时,往往把循环经济思想的提出归功于提出 "宇宙飞船理论"的美国学者鲍尔丁身上.其实,从真正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才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或思想萌芽.

在 《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关于物质变换和循环理论中,马克思谈到 "物质变换裂缝".他不是就事论事地谈技术层次上的物质循环,而是试图发掘造成循环断裂或 "物质变换裂缝"的社会深层次原因,从经济制度安排的根本性问题上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缺陷.根据他的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都围绕着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展开,这种扩大化的再生产势必造成生产消费能力的无限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不断深化,必然导致生态和环境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在出现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出现生态危机,即所谓的 "双重危机理论".马克思对此问题最早做出了科学分析和正确预见,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

2.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变革[6].

循环经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首先,循环经济是一种发展,是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其次,循环经济又是一种新型的发展,它以马克思物质变换和循环理论为基础,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实现了从重视数量增长的线性发展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也是人类活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典范.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的重要实践平台.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思想正式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鲍尔丁的 "宇宙飞船理论".他指出,地球就像在茫茫宇宙中飞行的飞船,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依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需求超过地球承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为此,人类必须改变以往的单向线性经济,建立资源利用的闭路循环,以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理论一经提出即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到九十年代循环经济理论开始形成并开始较大规模地指导各国实践,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从不同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涌现出一批成功典型,比如德国垃圾再利用型循环经济、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美国循环型消费模式以及丹麦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我国也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在党的文件和《十二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在企业和工业园区层面进行了广泛试点,并于2008年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实践层面,循环经济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依次展开,相应地对应三种发展模式,即小循环模式 (企业清洁生产):其研究对象为单个企业,手段表现为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中循环模式 (区域循环经济):其研究对象为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企业共生组织,手段表现为生态工业园区;大循环模式 (循环型社会):其研究对象为社会整体,手段表现为发展静脉产业.三种模式分别在企业内部、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次展开,三个层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目前循环经济建设体系.

2.以发展循环经济破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难题.我国目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消耗不可避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日益突出.对此,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7]

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破解资源环境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16.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刘丹,马晓辉.马克思物质循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学刊,2011(5).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2010,10,18.

F062.2

A

1671-6183(2012)05-0037-03

2012-03-29

张忠华,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刘飞,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姜卉]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生态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