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

2012-08-15刘虎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刘虎

大众传媒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

刘虎

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相互依赖、密不可分。针对现代大众传媒呈现出娱乐化和低俗化动向,必须强化大众传媒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大众传媒中的主导地位。

大众传媒;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

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作为沟通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制约监督的重要平台,是党扩大执政基础、稳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大众传媒正在走向内容庸俗化、立场模糊化、形式随意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话语地位在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的撞击融合中逐步走向弱化的方向。所以,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不仅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动摇,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地位不动摇。

一、大众传媒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关系厘析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一个内容和形式的交融体。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传播的过程、目的与策略、传者与受者、控制与效果等。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也包括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以及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他最新的现代传媒方式。福柯指出:“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1]所以,话语权是人们表达个人意愿的权利与资格,是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拥有控制、引导、规范社会生活甚至为社会立言的权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理论观点、政治立场有资格、有能力主导、领导、指导社会。

在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一种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有赖于大众传媒的发展进步。一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理论观点、政治立场的传播与接受需要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手段。尤其是现代新兴传媒手段的出现,可以更快、更广、更有效地为广大人民所接收,并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续与稳固需要得到大众传媒的支持。意识形态确立以后,只有得到大众传媒的认同与帮助,才能建立稳健的执政基础,否则思想上的混乱必将带来社会上的动荡。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大众传媒进行反馈和监督。大众传媒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观点、执政措施在群众中的反响与评价及时地反馈给执政当局,以便及时地调整、更好地服务人民。所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大众传媒这一利刃,必须保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大众传媒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大众传媒的发展进步有赖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指导和支持。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为指针。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主导地位是大众传媒存续的前提。无论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不会支持质疑甚至反对其执政地位的大众传媒的存在。第二,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进行指导。大众传媒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一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大众传媒只有坚持了这一宗旨才能开出健康美丽的花朵。第三,大众传媒需要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政党为其提供素材。大众传媒的发展需要好的素材,而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素材是其最好的养料。

二、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消解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十分注重运用大众传媒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话语争夺,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马克思主义话语逐渐崭露头角,政治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从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时,马克思主义话语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导话语,加之我党注重意识形态的建设,这一时期大众传媒与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关系总体上较为正常[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社会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3]“报纸上要多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多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工、农、兵、知识分子为四个现代化奋斗的成就,多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决议,少宣传领导人个人的没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和讲话。”[4]江泽民提出了“舆论引导”和“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两个重要命题。胡锦涛指出,必须“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5]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代领导集体不仅对大众文化建设非常重视,而且还注重引导大众文化的舆论方向,注重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地位的建设。

现代大众传媒在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传播主体的复杂化、沟通渠道的多样化等,使马克思主义话语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

第一,多元信息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挤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相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受传统时代压抑的人的思想得到了爆炸式的释放,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纷纷将其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通过各种传媒方式表达出来。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导致了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的差异性,从而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也会因人们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而产生参差不齐的局面。市场经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内容的丰富性,使得现代信息不断膨胀,这些信息会通过手机、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冲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挤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另外,国内外各种思潮会通过大众传媒等平台展现在人们面前供大家甄别吸收。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势必会挤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削弱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力。

第二,虚假信息和不准确信息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削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作用力。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媒自由度的释放一方面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食粮,使人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大事;另一方面,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传媒的植入人群,低门槛化的资格准入会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加之监督能力的弱化,致使虚假信息挤占真实信息的空间,人们的价值观出现混乱。虚假信息的膨胀一方面会挤占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关注量,另一方面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对广大民众的作用力,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第三,西方国家异质文化的大量渗入,危害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西方国家利用自身传媒技术的先进性不断对中国进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的渗透,这一方面可以开阔人民的眼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其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负面作用,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在经济上,西方国家极力鼓吹私有制,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攻击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他们极力宣传西方议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企图迫使我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而选择“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领域,他们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在我国招摇撞骗,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试图使我国摆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西方国家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大肆宣传异质文化,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打开中国思想的大门,直到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要注重自身内功的修炼,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我们的大脑。

第四,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和低俗化动向,消解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凝聚力。近几年,部分大众传媒逐步走向了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方向,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传媒业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很多媒体为了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推出大量低俗性、娱乐性、消遣性产品,扭曲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影视媒体为例,近年来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选秀、相亲、娱乐、追星节目,超男快女的盛行、相亲求偶的泛滥、明星八卦的挖出、搞笑电影的呈现,这些不仅会误导广大民众走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更会导致人们对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藐视,使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庸俗化,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地位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治理大众传媒的过分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加大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建设力度。

三、加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功能建设

大众传媒在实现和保证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中起着“喉舌”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宣传表达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

第一,加强对当代大众传媒技术的掌握和建设。大众传媒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喉舌”,是现代社会交流沟通的必备方式,我们不仅不能打击,相反还要大力扶持。信息的传播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抵御国内外不良思潮和信息的滋生和传播,首先要掌握先进的传媒技术,只有掌握了先进技术才能把马克思主义话语植入进来,在社会中产生共鸣。其次,要加大现代传媒技术的建设和创新力度,建立合理高效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网络群,这样才能过滤不良信息,提高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效果。

第二,加大对我国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各种虚假信息和西方庸俗文化的大量进入,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媒技术手段的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大众传媒领域的监管力度不够。首先,建立完善的影视审核制度,从根源上杜绝相亲等低俗化节目登上电视舞台。其次,建立高效的网站监察制度,只要发现各类虚假信息和西方国家刻意诋毁、污蔑的网站就及时封锁。最后,建立有效的报刊审核制度,对于那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诋毁信息的报刊杂志要及时过滤和封锁。

第三,注重马克思主义“三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民众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形态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的根本途径,只有建立了正确有效的意识形态话语,才能在社会中产生普遍共鸣。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和正确的举措,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并转化为人民容易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才能在人民心中产生共鸣,人民才会自觉接受、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另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并自觉在国内外普及,以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回击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渗透,挫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

第四,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推广方式,创造健康的舆论氛围。马克思主义话语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提升和引导,要借助于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所以我们要借助大众传媒加大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推广力度。一方面要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方式,以鲜活新颖的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提高民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认同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宣传队伍建设,不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宣传队伍,还要培养社会成员有效运用大众传媒方式的能力和甄别健康信息的能力,扩大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普及面。总之,只有扩大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力度,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福柯.话语的秩序[M].肖涛译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1.

[2]丁柏铨.执政党与大众传媒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82-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72.

[4]邓小平.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坚持少宣传个人[N].人民日报,1980-08-12.

[5]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N].人民日报,2004-09-27.

D61

A

1673-1999(2012)04-0008-03

刘虎(1987-),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601)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建设研究。

2011-12-19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