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12-08-15李化俗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政治

周 纯,李化俗

(南京林业大学 a.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b.南方学院,南京 210037)

2008年10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1]。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时代要求,也是把大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更好的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措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使学生更直观地面对和接触社会,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人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增长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自我成长,从而真正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点

志愿服务,英译Volunteer Service,学者韩森在《做志愿者》中将其定义为“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泛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2]。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在校学生这个特定主体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在志愿服务精神的指引下,不以获得物质性报酬为目的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等为社会、社区、群体和个人提供帮助的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具备了志愿服务的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而且有着自身较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神文明的实践性,如高校每年暑假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二是参与主体的集体行动性,不管是出于服务需求还是组织者要求,大多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都是集体行动;三是参与活动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参与时间和参与方式上。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种类和内容

对于志愿服务的类型,大多数研究者赞同英国学者斯密斯的研究结论,将志愿服务类型分为四大类,即互助型(Mutual aid)、慈善型(Charity type)、倡导型(Advocacy)和参与型(Participate in type)。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因主体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参与贫困山区或边远地区的“三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志愿服务,如“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活动”;其二是以大学生进社区参与心理援助、政策宣传和疾病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如2002年中央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其三是以大学毕业生到西部的县、区、市基层参与农、医、教、卫、法等领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如2003年开始的由团中央等四大部联合实施的“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其四是以参与国家和政府主导的重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活动和广州亚运会志愿活动;其五是以参与植树造林、污水治理、环境监测和荒漠化治理等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如“保护母亲河”活动、“关注生命之源——三江源”行动。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志愿服务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运用启发、教育、引导、批评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个人理想信念的导向,即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对于公共道德的导向,首先志愿服务活动属于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内容,其次志愿服务活动还促进了社会道德风气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三是对于志愿者成才的导向,志愿服务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无形中促进了志愿者认识自己、端正态度和明确个人的成才方向,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四是对于公众行为的导向,即通过志愿者树立在一定的群众基础之上的、对群众具有感召力的良好行为活动,使公众对其加以效仿。

(2)激励功能。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功能,就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各种形式的内外部刺激,激发和鼓励群体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激励功能主要可从对志愿者的激励和对志愿服务对象的激励两个方面考虑。对于志愿者,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为“自我实现”,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奉献自我、服务他人”的志愿精神恰恰就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志愿服务对象而言,激励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活动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此过程中达到自身意识的觉醒。

(3)保障功能。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功能,即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建设起到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发挥保驾护航的功能。在经济建设中,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在保证经济建设沿正确方向进行的同时,还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和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政治上的保障功能则体现在志愿服务活动在政府有形之手所不能及的区域发挥着重大作用,此外,志愿服务活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4)示范功能。志愿服务活动的示范功能,则是通过志愿者的服务行动以及从中体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等,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和典型,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方式。“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被称为志愿服务的四大精神,大学生志愿者在这个精神的指引下,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奉献自我、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同时也在无形中得到了自我实现,这不仅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1993年底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之一,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和促进高校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重视不够、目标不明确、机构不健全、培训不到位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发展。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党团组织高度要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别于按照独立自主原则开展活动的一般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具有鲜明特性的大学生,因而有必要对其活动的内容、计划、方向等进行必要的管理。首先,高校党委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活动中的党建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在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识形态领域占住主导地位,保证志愿服务方向的正确性。其次要重视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核心作用,将志愿服务组织骨干的素质要求与党员发展条件项结合,确保志愿服务组织骨干人员的代表性、先进性,为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和长效的保障。

共青团组织在推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高校团委要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审核、监督、审批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还要志愿服务组织的内容和项目设计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保证活动质量;另外,团委还要在志愿服务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和活动指导上发挥好其引导作用,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组织的稳定和提高志愿活动的服务层次。

(2)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各项功能要求。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导向功能,要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把握,才能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在规章制度上,主要是把党的基本路线、政策方针等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志愿者的政策观念意识并应用到实际的行动中去。从志愿服务的激励功能角度看,完善激励机制是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条件。对于志愿者而言,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尽管志愿服务与获得物质回报两不相干,但荣誉表彰和精神激励对大学生志愿者意义重大,获得表彰、得到尊重、感到自豪,是大学生志愿者持续提供服务的重要动力。对于服务对象激励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榜样激励,通过树榜样、立典型在无形之中影响到服务对象,达到激励目的。志愿服务的保障功能要通过凝聚共同理想、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和强化志愿服务精神来实现。凝聚共同理想能使大学生志愿者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培养爱国主义意识能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强化志愿精神则可以增强其凝聚力。

(3)多方位立体结合其他资源促进功能实现。高等学校的“两课”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载体,可以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机集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也符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得出理论的哲学规律。志愿服务还可以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可以利用每年3月份的社工日、学习雷锋日和12月份的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到社区、养老院、特殊学校以及流浪儿童援助中心等机构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还可以开展演讲、论坛和讲座等活动形式进行志愿服务文化理论学习和交流。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建立规范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网站、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志愿者QQ群、志愿者博客等,可以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途径、加速志愿服务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

(4)建设专业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系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合理、健康、长效发展是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尤为重要。建设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要注重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化和服务载体的基地化,富有影响力的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活动的特色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社会公众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个性特征的印象,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和认知水平。志愿服务的基地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的发展和运行,建立大批校外志愿活动基地不仅可以明确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各合作单位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联系的重要连接枢纽。

[1]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8-10-10(2).

[2]韩森.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政治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