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模式的创新

2012-08-15彭少杰岳国庆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馆藏检索期刊

彭少杰,岳国庆

(1.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601;2.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近20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提升与广泛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期刊馆藏结构及服务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刊因其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且能够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特点,成为高校图书馆最受读者欢迎的馆藏资源。数字化期刊的出现,改变了纸质期刊时效性差的缺点,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及读者文献获取的速度。期刊载体形态的变化及特殊的网络环境,对期刊服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对期刊的服务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挖掘期刊信息服务的巨大潜力,以求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 网络环境下期刊服务工作的特点

1.1 期刊载体形态多样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业的进步,期刊的载体形态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演变。除传统的纸质期刊外,高校图书馆又陆续引进了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以及网络化电子期刊,馆藏期刊载体类型呈现多样化。电子期刊因应读者的阅读习惯,获取更加便捷,因此得到迅猛发展并在馆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1]。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将会长期并存,互为补充。纸质期刊的继续存在,既有图书馆采购上的需求,又有期刊供应商的强制性要求。比如Elsevier出版社就要求用户在订购网络期刊数据库的同时,保留相应金额的纸本或电子期刊订购,以满足其最低订购内容费的要求。一般来说,大众娱乐性期刊比较适合读者在馆阅读,在订购模式上,建议继续选择纸质形态;学术性期刊,考虑到文献的时效性及获取的便捷性,应尽量选择电子期刊。

1.2 期刊种类更加丰富

与传统期刊馆藏相比,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收藏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传统图书馆期刊收藏以实体馆藏为主,各高校因专业设置、读者需求、经费等原因,订购期刊种类在数十种与数千种之间不等。网络环境下,随着国内外知名学术出版商、学协会组织期刊数据库的引进,各高校馆虚拟馆藏中、外文期刊种类达到一万至数万种之多。一些国内外著名出版商或集成商的期刊资源得以与读者见面,使得高校馆收藏的期刊资源具有了较高的品质,满足了科研工作者较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国外的有如Elsevier的SDOL期刊数据库、以及ACS(美国化学会)数据库等,国内的有如CNKI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库等等。

1.3 读者需求更加专业化

传统环境下,馆藏期刊种类较少,读者往往从期刊刊名、著者等角度进行手工检索,获取文献线索,进而查找原文,检索方式单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数量激增,读者在检索时,往往只需要与自己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源,读者需求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为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减少盲目性,读者平时就需要注意搜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期刊数据库信息,熟悉图书馆订购的各类期刊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功能,通过网络期刊数据库检索平台所提供的多种检索途径,查检原文,或借助二次文献库,比如Web of Science、读秀知识库等,获取文献线索,进而通过全文链接功能,获取原文[2]。

1.4 期刊文献的获取网络化

电子期刊出现以前,图书馆的期刊服务,更多的以读者到馆阅览为主。纸本期刊受到种数和复本量的限制,大多不外借,读者只能在馆查阅,通过记笔记或复印等形式,对所需文献加以利用。电子期刊特别是网络化期刊数据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期刊“藏”与“用”的矛盾,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电脑已相当普及,校园网络不仅遍布教学网点,更通到了学生宿舍。高校馆订购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无论是远程包库访问方式,还是本地镜像模式,均向所有的校园IP地址开放,读者只需使用电脑终端,即可通过网络便捷地访问图书馆订购的各类期刊数据库,并进行全文浏览、下载等操作,实现了期刊的一站式服务,方便了使用。

2 网络环境下期刊服务模式的创新

2.1 转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传统纸本期刊的开放式阅览,囿于期刊种类及检索的限制,馆员在向读者提供服务时,往往仅局限于期刊的上架、下架、装订、复印等环节,被动型较强,资源利用率低。网络环境下,期刊无论是在阅读方式,还是服务模式上,都更具开放性。图书馆不再是读者汲取知识营养的唯一场所,读者只需在校园网内,通过网络即可访问所订购的期刊资源,文献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大多数的期刊读者,并不直接与馆员接触,期刊的服务变得更为隐性,这就需要馆员转变意识,向读者提供更为广泛的期刊服务。期刊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回答馆内外读者的问题咨询,向他们推介馆藏纸本期刊以及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使读者对期刊馆藏的学科涵盖有个清楚的认识,拓展查检期刊文献的途径。当然,服务意识的提升,对期刊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馆员作为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应熟知本馆实体及虚拟期刊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期刊咨询服务[3]。

2.2 加强读者培训,使之熟练掌握网络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数字时代的到来,涌现了大批高品质的网络期刊数据库,鉴于各库资源的收录年限、学科范围的不同,平台检索功能的差异等等,对用户进行特定的培训十分必要。一般来说,学科涉及面较广的资源,比如CNKI等,应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培训;专业型的期刊数据库,比如ACS(美国化学会)等,应尽量走进院系,有针对性地培训特定群体的读者。期刊数据库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平台的检索功能、使用技巧以及科研投稿等方面。在做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培训的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将国内外一些主要的二次文献库,比如SCI、SSCI、CSCD、CSSCI等,对在校师生进行不定期集中培训,指导他们通过二次文献库获取高品质期刊文献、查看研究综述、寻找科研合作伙伴以及投稿的方法和技巧等等。此外,期刊工作人员在新学年开学时,还应努力安排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向他们详细介绍图书馆纸本及电子期刊馆藏情况,使他们对自己学科所需资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有助于今后学习和从事相关研究。

2.3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课题跟踪等专深服务

数字图书馆时代,高校馆建设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应为资源和服务。资源方面,随着各类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的引入,各馆馆藏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馆应重点突出其服务功能,图书馆工作不能再局限在开馆、借还书等一些常规性的基础功能。对于期刊工作者来说,应转为向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为专深的知识服务,比如信息咨询、课题跟踪等。期刊馆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还应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研究人员的课题方向,通过网络期刊数据库平台提供的Email定制、Alert提醒、RSS(信息聚合)等功能,向科研工作者定期推送研究领域最新的科研资料、研究进展等。近些年,高校馆引进了一些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硕、博士研究生来充实队伍,提升了图书馆业务管理、文献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利用这部分新进人员组建学科馆员队伍,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有三点好处:一、知识结构较为合理,涉及不同学科,有利于馆员队伍建设;二、素质较高,均已在所学专业跟随导师从事或参与过相关研究,对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方法较为熟悉;三、对外文文献的查找及阅读,基本不存在检索障碍、语言障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水平。

2.4 开发馆藏期刊导航系统,创建期刊发现平台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订购的数千甚至数万种的期刊,回溯年限长达十年乃至数十年之久,如此众多的刊种及卷期,必须得到很好的揭示,为读者所知,方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对馆藏期刊资源进行准确而全面的揭示,成为摆在期刊工作者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技术条件较为成熟的高校馆,独立开发了本馆馆藏期刊导航系统,读者可通过期刊导航平台,按照刊名首字母顺序或学科分类浏览期刊。检索到的期刊,提供刊名、载体形态(纸本或电子)、ISSN号、链接网址、来源数据库、EI/SCI等收录情况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条件较为薄弱的高校馆,可通过订购一些商业公司研发的期刊导航系统或免费使用CALIS外文期刊网提供的西文期刊导航功能,实现对本馆馆藏期刊的较好揭示。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只要为读者创建了馆藏期刊的发现平台,就能够达到对馆藏期刊资源的有效揭示,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4]。

2.5 借助数图平台,开展馆际合作和期刊文献传递服务

21世纪,知识信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任何高校馆,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囊括所有的人类知识的。同时,图书馆盲目地订购一些读者需求较低的期刊文献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借助一些数图平台,广泛地参与馆际合作,可以在期刊资源上,弥补馆藏的不足[2]。目前,CALIS成员馆可以免费使用其提供的E读、E得、外文期刊网等系统,对CALIS成员馆的期刊进行检索,获取馆藏信息,并通过平台所提供的文献传递服务,获取所需的文献全文。图书馆也可通过订购超星公司研发的百链云图书馆平台,对全国600多家主要馆的馆藏期刊资源进行揭示,借助文献传递,较好地解决本校读者的文献需求。此外,CALIS的一些省中心,也已通过自主开发或订购区域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了对本地区高校馆藏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促进了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省、市内高校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期刊资源。

2.6 挖掘网络资源,做好对网络开放期刊的开发与利用

OA(开放获取)期刊的不断增长,使得我们期刊工作人员在做好馆藏的纸本、电子期刊服务的同时,不能再忽略这块免费的“蛋糕”。网络OA期刊,访问不受IP限制,且大多经过同行评审,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期刊工作人员平时只需要注意搜集此类资源,在本馆主页相关栏目添加链接即可。有条件的高校馆,也可将OA期刊添加到本馆期刊导航系统中,做到对订购的纸本、电子期刊以及网络OA期刊的统一揭示。此外,一些机构或组织也已经对OA资源做了大量的搜集与整理,在同一平台上集中揭示,这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的“Socolar”、Informatics (India)Ltd 的 “Open J-Gate”、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提供的“开放获取期刊集成检索系统”、DOAJ等。各平台整合的期刊种类在数千至万余种不等,尤其“Open J-Gate”,集中提供了10500余种OA期刊的检索,其中近七千种期刊为同行评审期刊,品质较高。在做好OA期刊挖掘的同时,期刊馆员还应利用培训、馆办刊物等渠道努力向读者宣传、推介,提高OA期刊的利用率[5]。

3 结语

网络化电子期刊的出现,对传统的期刊服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却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虚拟馆藏的激增,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期刊文献保障,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库检索平台功能的优化大大提高了期刊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效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注重期刊资源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期刊馆员自身的素质,培养他们开发、利用、获取期刊文献资源的能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

[1]刘顺昌.期刊电子化网络化环境下服务工作创新浅探[J].河北科技图苑,2009,(2):61-63.

[2]刘静.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期刊信息服务[J].河北科技图苑,2009,(6):89-91.

[3]谢爱芹.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期刊服务工作[J].管理观察,2009,(15):192-193.

[4]马圣芹,张福俊.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探究[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1):119-120.

[5]胡皓.学术性OA期刊馆藏建设综述[J].情报科学,2011,(1):150-154,160.

猜你喜欢

馆藏检索期刊
馆藏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