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品味文学,收获华彩人生——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2012-08-15余学强

文教资料 2012年29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语文

余学强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浙江 杭州 311106)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为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①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德育成功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注重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应同时加强德育的研究与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道德的启迪。

一、中职语文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1.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正是中职语文的价值归旨。然而,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就业率”的制约下,重专业轻文化现象非常普遍,而语文老师也一再被倡导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语文课承载着的德育功能,致使语文课失去“思想性”这一灵魂主宰,失去文学中蕴含的道德灵性,使语文教学的德育目标悄然沦为“镜花水月”。

2.中职生的品质特点。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十五六岁或十八九岁,偏执叛逆心理严重;他们大多属于中考落败者,失落和自卑感强烈;他们大多成绩不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热情。家长要他们到学校学门技术,他们就在学校混混日子;他们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法制和是非观念淡薄,自控能力不强,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的磨炼,在心理品质上呈现出意志薄弱、自私任性、心理脆弱等特点,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促进职高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势在必行。

二、中职语文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1.立足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古往今来,道德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阅读教学正是德育教育的首要阵地。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风雅隽永的锦绣文章,有深邃睿智的哲学思想,有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这些内容都用我们亲切的民族文字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心灵的启迪,因此,教师不妨采用多种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章的德育因素。比如,在学习《藏羚羊跪拜》之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感人至深的情境:在凄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们看到了茫茫雪域中藏羚羊的无尽神采,然后画面陡然一转,出现藏羚羊被杀戮后的凄惨情景,巨大的视觉反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此基础上,我正式导入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分析重点词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藏羚羊伟大、神圣而又悲壮的母爱,树立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又如在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文中重点字句,让学生感受石缝间的松柏生活环境的恶劣,生命历程的艰难,生存意志的坚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从而明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对于一个人的前途乃至生命的重要意义。

除了创设情境、巧妙引导、在文本中挖掘德育因素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介绍背景材料时渗透道德教育。如,在学习《鸿门宴》之前,我介绍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13年写成巨著《史记》,让同学们在唏嘘中感受司马迁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高尚精神。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之前,我先介绍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有民族气节,树立自尊自爱、为国奋斗的人生理想,使德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

2.结合语文活动,感悟德育魅力。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为中职生提供了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的锻炼机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获得道德的深刻启迪。

例如,通过开展灯谜竞猜、春联觅趣、民歌民谣采风等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充分感悟祖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提升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在“成长的烦恼”、“花开应有时”等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抒发成长中的感悟,正确疏解内心的困惑,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超山梅花节和塘栖枇杷节期间,我先要求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写出导游稿,然后为游客导游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体验为人民服务的乐趣。

口语交际训练同样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演讲、辩论、朗诵、评说……无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平台。

针对很多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我开展了“上网的利与弊”的辩论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使学生明白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武器,用不好是凶器,从而自觉抵制网瘾,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通过时事热点评说,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小悦悦事件的评说,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冷漠;通过对最美司机吴斌的评说,引导学生感受职业与责任;通过对神州飞天的评说,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了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逐步克服了畏难情绪,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紧扣写作训练,逐步积累熏陶。

鲁迅先生认为:“写作固然要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②这句话形象地诠释了写作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因此,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写作领域之中,更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例如,由于中职生特殊的学习经历,许多学生都缺乏必要的自信,而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却如当头棒喝,让学生在现实生存的困惑中看到人生的希冀,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因而在学过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将自己的启发与感受写出来,使学生的内心获得进取的力量,逐步树立人生的自信。同时,我又在写作评价环节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更坚定了他们对于未来的信心。

中职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对父母的奉献视为当然,因此在学完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之后,我又搜集了一些关于感恩父母的材料。当同学们看到汶川大地震中26岁的年轻母亲用自己微弱的身躯在废墟里为仅有四个月大的孩子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时,当再次读起“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沉重的遗言时,当聆听了红色演讲家邹越“爱父母”的演讲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流泪了,流出的是真诚感恩的泪水。我趁势要求学生重温与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一下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多次写作训练,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也应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例如,在情思隽永的记叙文训练中,可以启发学生在文字的美妙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心灵的成长;在文笔犀利的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使其学会理性地对待人生中种种困境;精密的说明文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谨务实的应用文可以使学生轻松应对未来职场中的写作需求,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长期的写作积累和情感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更有利于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4.开展课外阅读,放飞职业理想。

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时刻为学生带来思想道德的启迪,为学生增添奋勇向前的勇气和力量。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灵鸡汤》、《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等书籍,可以使学生在精美的故事中品味人生的哲理,感悟坚强的力量,从内心生发出刻苦学习、笑对挫折的心灵感悟。对于职高生而言,他们面临的是就业的挑战,此刻教师不妨为他们推荐一些有利于职场生涯的励志书籍,如《邮差弗雷德》可以使学生懂得成功的基石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质的服务,懂得真诚、体谅、守时、乐于助人等职场美德;《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明白成功的距离往往就在于细节的差距,使学生学会努力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曼狄诺的《羊皮卷》则让学生懂得“立刻行动,绝不拖延”的道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中有大量关于人生、成功就业的间接经验,可以使学生轻松获得所需的精神营养,而这些精神力量往往蕴含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之中,特别符合中职生的阅读兴趣,不失为一种快乐的德育渗透方法。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教学中处处有德育,只要教师善于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不断思索与创新,德育教育必将收到显著的效果,职业教育也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列宁人民出版社,2007,(10).

②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9).

[1] 王美霞.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J].学语文,2011,(2).

[2] 王建利.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0,(4).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