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德威尔艺术观探析

2012-08-15张体敏孔国庆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德威尔文艺思想幻象

张体敏 方 文 孔国庆

考德威尔作为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先驱,被称为“战前英国唯一真正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创新对英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之一,曾一度引起了 “关于考德威尔的论争”,获得褒贬不一。考德威尔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为基础,对艺术展开了深刻探讨,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情感的社会性安排”,并率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英国文学相结合,探讨关于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系列问题。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发人深思的启迪性。

一、考德威尔艺术观及其分析

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它在发展过程中,曾得到众多学者的阐述,所以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变化不断。马克思曾提出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超越,意味着艺术是人对现实有限的超越,是对未来的向往的具体表现和真实把握。19世纪末法国的欧仁·佛隆明确提出了情感的表现为艺术的本质。而在普列汉诺夫看来,任何的艺术总是跟经济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他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现时,总是与当时的经济生产状况相联系。例如,他谈到原始社会的舞蹈时指出,它们是劳动愉快的一种表达;在谈到18世纪法国戏剧和绘画时,提出了它们是“优雅的贵族风味”的胜利。在这些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考德威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艺术展开了深刻探讨,认为文学艺术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经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决定的,认为艺术是对情感的安排,艺术具有社会职能。

艺术是对人们情感的安排。情感向来是艺术的创造主体打动接收主体的渠道,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考德威尔在借鉴马克思、普列汉诺夫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理论观点,他认定艺术使用的是关于 “内在现实本身的语言,感情与情绪的语言”,“艺术是感情的科学”。他还认为:“美起于对以社会方式认识到的事物中的情感因素所作的社会性的安排。”“这种安排工作就是艺术。”“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1]可见,在考德威尔那里,作为一种意象的艺术,它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安排情感的同时,表达着情感,也表达着创造主体自身,表达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社会观点来看,艺术是社会成员情感意识的塑造,是对其本能的调节。”[2]这是一个人与人和人与世界的交流对话过程,因此,考德威尔的艺术观打上了丰富的社会烙印。他认为,艺术不仅是“社会自我”的展现,而且,它也能动地改造着自我本身以及周围的世界,使人的情感社会化,创造主体的精神幻象最终都能在艺术的调节中得到改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取得社会性安排。

艺术具有社会职能。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艺术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对世界产生着能动的反作用,他们从艺术掌握的角度来理解人对世界的掌握,即人对世界的影响和改造。而考德威尔则从艺术的社会表现角度揭示出艺术的意义,即艺术是一种社会职能的艺术。他认为:“只有当艺术发挥某种社会功能时,它才成为艺术,才被承认为艺术;只有当人们能够通过行动改变彼此的情感时,他们才能生活于共同的情感世界之中。”“艺术意识到情感世界的必然,由此实现了自由。”[2]由此可见,艺术是创造主体情感自由的表达,这种“自由”作为一种个人理想或社会理想,通过艺术的表现,逐渐演变为对实践的改造,从而实现了“自由”的完成。纵观社会历史,不乏这样的例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堂吉诃德、达芬奇等文学家通过文学艺术创作,歌颂人性,启发人们基于现实对人性、对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唤醒那些被压抑的人们发挥自身力量去赢得人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先驱通过发表文章、演说等多种方式,掀起文学运动来启迪世人,开化思想,摈弃迂腐,进行社会革命。这些正符合考德威尔所坚持的艺术具有塑造健全的个性,实现社会理想的社会功能的特点。

二、考德威尔艺术观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贡献

考德威尔曾在工作之余,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创作了两部文艺理论批评专著,即《幻想与现实》、《传奇与现实主义》,这两部著作体现了考德威尔的文艺思想。批评家戴维·洛奇认为,《幻想与现实》是第一部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所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在许多方面至今仍是最好的著作。[3]考德威尔的艺术观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考德威尔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它是人类情感的有意识的幻象,是审美的意识形态。国内专家陆建德曾经指出:“考德威尔的艺术观的核心就是这幻象与现实的错综复杂的关系。”[4]而幻象就是以幻想为主要内容的,包括人们的情感、理想、信念等意识形态。人们在实践中产生幻想,将幻想投之于实践,两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以艺术为媒介展现给世人。考德威尔以实践哲学为基础,认为文艺的本质就是呈现幻象,文艺具有审美的形态性,是意识形态的表达,而文艺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这与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相区别,具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独有特色。基于此,考德威尔说:“艺术存在于社会世界中,只有结合人普遍有的经验才有价值。”[5]这就解释了艺术为什么具有阶级性,以艺术作品去透视阶级生活,反过来以阶级生活去分析艺术价值,应该说是相得益彰的。

2.对文艺的特殊规律和思维特征的探索。关于文艺的特殊规律,考德威尔主要从文艺具有特殊的反映对象和特殊的表现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他认为文艺具有特殊的反映对象主要是相对于科学而言。无论文艺还是科学,都是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但考德威尔明确地说:“很明显,艺术家关心的是感情意识,然而一切艺术都是主观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唯一差别是一个对意识和生活中的主观成分感兴趣,另一个对意识和生活中的客观成分感兴趣。”[5]艺术是“虚幻的模拟世界”,因为它在反映外在现实方面是失真的,但它却表现了“真实的共同自我”;科学在反映“社会自我”方面是失真的,因为它力图使自我“非人格化”,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现实。[5]正是由于艺术和科学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不同的劳动分工,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人们的意识活动产生分化,二者反映对象的不同也在情理之中,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考德威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虽然强调艺术是情感幻象的反映与表现,但并没有否认艺术也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

关于文艺的特殊表现方式,考德威尔认为其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对幻象与情感的表现,而幻象与情感则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因此,考德威尔一再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譬如他在阐述诗歌时曾经指出:“诗里典型的对外界的表指和感情的交汇不是一种掺杂,两者水乳交融。”[5]艺术创作虽是主观情感的表达,但若脱离了客观世界,便失去了其创作的艺术来源,更失去了本有的社会价值。另外,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借鉴其他人的情感,采取社会承认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艺术作品。

关于文艺思维特征,考德威尔认为艺术创作采用的是形象思维。艺术的幻想即形象思维,它的最根本的规律是 “人塑造外界现实时遵循着社会自我的法则”[5]。所谓的社会自我是指一定社会历史中人们普遍具有的感情,因此,当一部艺术作品越是符合社会自我法则时,创造主体与接收主体越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艺术就很容易被接收主体所接受,体现出其社会价值。依据这种形象思维的社会情感法则,考德威尔说:“就对环境理解的一致性而言,诗是非理性的,但它就感情的一致性而言是理性的。”[5]可见,考德威尔所强调的形象思维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的形象思维虽不像科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般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但是,艺术家在表达艺术思想时,必须控制思维内容符合社会标准,表达感情具有内在逻辑。正如他所说的:“一首诗的内容并不仅是感情,它是加以组织的感情,是对外部现实一个片段加以组织的感情态度。”[5]

3.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考德威尔虽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对文艺作品进行美学分析,但他坚持文学批评绝不能在纯粹的美学领域进行。他认为艺术是社会的产物,不单单属于美学、经济学等领域,文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要对文艺作品作全面的美学分析。在历史原则的指导下,考德威尔在评析英国的文学时,总是置身于具体的社会条件,对运用历史的分析方法进行艺术批评。例如,在《传奇与现实主义》一书中,他始终围绕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的影响,而达到正确客观地评析英国资产阶级文学史,按照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艺术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评价作家创作的成败得失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考德威尔通过主客观相结合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全面阐述,他的文艺思想使英国的文艺批评走向了主观批评与客观批评相结合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迪我们艺术具有阶级性,在创作的时候,要采取社会承认的形式去表现;在评价文艺作品的价值时,要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批评原则,从而达到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但是,由于考德威尔文艺思想和视野的开放性与宽广性,以及国内对其学术研究的缺乏,本文的研究不足以达到对考德威尔文艺思想的全面完整的阐述,他的文艺思想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

[1]朱光潜.朱光潜全集[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214.

[2][英]考德威尔.考德威尔论文集[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420,140.

[3][英]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M].葛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38.

[4]陆建德.谈谈克·考德威尔[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4):119.

[5][英]考德威尔.考德威尔文学论文集[C].陆建德,黄梅,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143,233,184,129,185,126,192.

猜你喜欢

德威尔文艺思想幻象
范德威尔:为客户创造价值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特别篇:幻象前线(下)
特别篇:幻象前线(上)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漂浮之物(2)
徒手登顶900米绝壁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