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树立专业理想的思考

2012-08-15胡星鹏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7期
关键词:理想技能职业

◆胡星鹏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一、专业理想的界定

1.与职业理想的比较

专业理想,是指建立在现实可行性基础之上,对专业知识和娴熟技能的追求与向往。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

专业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所学专业本身的追求,一个是学以致用的追求。拿法律专业举例,专业理想是法律条文、内涵理解的准确程度,达到某部门法的熟悉操作能力;而职业理想在于律师、公务员、法律顾问等职业岗位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专业理想其实是职业理想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专业是职业的基础保证,但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学生专业学习心态失衡,寻求工作岗位急功近利,仅以职业理想作为发展目标,忽视专业理想树立,从而导致职业无依托,产生学习与就业的矛盾。

2.专业理想的特征

第一,以专业基础理论准确掌握为根本;无论本专科生,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这是专业理想树立的根本所在。

第二,以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为目标;刻板教育已经阻碍青年学生的创新发展,因此,在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均应将灵活运用作为目标,必须有实践性、操作性的能力积累。

第三,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不考虑就业的前提下,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避免理论的枯燥乏味,也避免理论无用武之地。

第四,能够在专业某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其博大精深之处,我们要求在树立学业目标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在知识领域精深掌握的目标,不能泛泛了解,无侧重既无导向,在就业领域缺失专业地位。

二、专业理想的树立

在我国大学中,新生报道通常举行入学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等等。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将对专业体系、核心课程、专业技能、就业导向做出全面介绍。然而,诸多高校开课设定的教学进程及理念,无法得到普遍学生的共识,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学一行、厌一行”现象,因此,学校必须有明确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新专业理想,以提升广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1.强化专业特色及优势

大学教育本科、专科差别理应明晰。本科注重综合知识运用,专科提倡技能化学习,然而,部分学校鉴于历史原因、师资力量、学科研究领域的侧重导致本科专业课知识理论性太强,专科实务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无法实质区分,这使得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无明确方向,产生消极心理,认为学校学习与就业无关,忽视知识累积的重要性。

因此,大学专业教育的特色性、精深性、多样性必须加强,虽然复合型人才是社会所需,各方面知识结构都应该具备,但专业造诣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对口企业的关注。

2.围绕专业,树立专业理想

中国学生早期教育常以成为“科学家、画家”等目标作为理想发展方向,然而实践成功者甚少。现代教育理念,提倡项目驱动教学,如果将教学目标精细化并落实为可行性目标,树立学生短期理想和长期目标的有效结合,建立创新型专业理想。例如,将会计专业学生分为就业导向和研究导向两类,对于需要就业的学生,明确告诉学生大一应该具备从业资格、出纳的工作能力,并安排相应岗位以供实习;大二应该具备初级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并懂得实务;在毕业时学生必须具备企业会计主管级别的业务能力,并能考取相应资质。对于研究型学生而言,大一实现多重性理论知识积累目标;大二将新理论拓展为目标,伴随国内外优秀专家理论,可结合自身实务需求提出浅显理论研究成果;毕业时能自成研究报告、开发会计软件或在国内、省内的专业赛事取得一定成绩。由此,实现不同类型学生专业理想的发展需求。

3.专业技能提升

学生技能不能完全进入社会再提升,在校期间就应加强。要明确高精的专业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升专业强化度。近年流行的网游“三国杀”即为某高校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后带来巨大商业利润。因此,在校生专业的累积完全有能力创新、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必须途径。

树立专业理想,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知道在本行业内,应该实现的成绩、成就,达到哪一种水平。

三、专业理想实现的保障

1.加强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专业理想的建立,必须有相关专业老师的潜心指导。首先,要求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较高,除理论教学外,应不断更新自身学识,对实务领域也应有所建树;其实,要求教师依据社会需求、经验,将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技术、技能传授于学生,包括基础理论、社会实践、技能操作、创新思路,等等。

2.提升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专业理想建立,除学生有兴趣外,还必须学以致用,并得到行业认可。通常学生失去专业兴趣,除自身主观原因外,就业状况差、层次低是一个客观因素。对于就业并不理想的专业,除引导学生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专业的精深度对本行业就业的重要性,即便是通常认为层次较低的就业,也有精准的专业需求。这更需要相关的专业老师把握教学的实战性、技能性,将行业生存的核心能力交给学生,以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推动专业群的知识拓展。入学时许多学生专业选择存在盲从性,入学后才对某一方面产生兴趣,但诸多专业并不孤立存在,可能有学生改变兴趣,倾向于其他专业,自学考取其他专业资格证书。例如,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物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并不相同,但是专业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面对很多对本专业失去兴趣的学生,可在专业群或者兴趣方向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技能。

[1]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杨琴.大学毕业生职业取向与职业兴趣、人格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王斐斐.大学生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理想技能职业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