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2中国农资的账本

2012-08-15中国农资传媒编辑部

中国农资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化农资氮肥

□中国农资传媒编辑部

在2012年的第一周,我们回望2011年,农资圈里面要说的事真的很多,但我们却不想翻来覆去地盘点。只想再去探访一下那些曾让我们倍感深刻的感悟,那些让我们无奈的价格迷局,那些纠结着政府与企业的政策导向,那些让我们看到收获的营销模型,以及那些对新年的希望。

这一年,淡储依然成为大流通商过冬的手段,尽管仍然需要谨慎;关税和窗口期成为拖动市场行情的杠杆,厂商已经开始习惯国家关闭资源外流的大门;尽管渠道下沉没有对化肥大流通造成绝对的影响,但这个趋势已经让流通企业开始更新传统的营销模型。

这一年,氮肥企业终于改变了一成不变的分子式,新型氮肥眼花缭乱地出现在市场中;于是肥化并举将成为2012年氮肥企业的目标,氮肥企业开始进入化肥农化终端的争夺战;出口关税政策依然是企业最关心的话题,其风头甚至劲过了产能过剩。

这一年,尽管成本的压力让市场行情产生了波动,但磷复肥企业占据矿产资源努力依然执着;市场已经模糊了淡旺季的分界线,关税政策更是阻碍了资源出口的念想,但企业也开始习惯市场的变化;随着行业整合的力度加大,以及刚性需求的增加,磷复肥产业正在成熟和健康的发展。

这一年,农化服务已经开始常态化出现在农资企业的营销会上;农化培训增值服务已经成为圈定客户的重要手段;农化服务愈加专业化、营销人员愈加专家化;尽管增加了企业的投入,但稳定了客户群,增加了品牌知名度,从另一个方面说,还提升了农民的耕作技能,这也算是农资圈中得公益事业吧。

这一年,政策导向、产品创新、试验示范、农化服务成为新型肥料行业竞争的关键点;由于产品有创新性,而且能搭上绿色环保的顺风车,再加上客观的利润,新型肥料发展颇有风生水起的意味。至少将科技转换到田间地头,同时促进农化技术的推广,新型肥料功不可没。

这一年,尽管世界的经济并不景气但人口依然在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提振了化肥的供应量;谨慎拿货减少库存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经销模式,但并不影响二铵、尿素产能的扩张;中国不但是价格洼地,其出口政策还是成为影响国际肥料价格的结点。

从一个普通农资经销商、一个普通化肥生产企业、一个普通种地农民以及一群认真报道农资产业发展的 《中国农资》媒体人那里,我们能体会到无数的中国农资人在这一年的辛苦与收获、悲伤与喜悦、反思与领悟,所有一切共同构成了2011年的中国农资的心灵账单和对2012年的展望。

猜你喜欢

农化农资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
农化人不谈九九六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