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12-08-15河南任宝珍

职业技术 2012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机电校本

河南 任宝珍

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模式决定了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所培养的人才必须以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为基础,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必须主动为专业课服务,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要求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数学校本教材。为此,我校进行了机电专业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一、对现在数学课程及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压缩为两年,企业定岗实习一年。文化基础课程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程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其中数学课程被压缩为98—144课时。如果数学任课教师完全按照课程大纲安排教学,其结果就是:《电工基础》任课教师讲完正弦交流电,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正弦函数;《机械制图》课程中关于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令学生无所适从;钳工实习时学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对工件进行测量与计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准备,无法支撑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那么,在“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总体要求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改革能否也尝试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能使数学更好地与专业课衔接,我们学校由教研室牵头成立了机电专业数学校本课程编写组。为了尽快熟悉机电专业课,编写组成员通过自学及寒暑期高校培训相结合,组织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编写组成员与机电专业教师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最后经专家指导与师生研讨,完成了这本机电专业数学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中职机电专业数学校本教材的框架结构

根据机电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在这本教材中减少了原来的必学部分内容,增加了与机电专业有关的内容,并适当调整某些章节的顺序。教材以模块式设计,共分5个模块:有立体几何、函数、角、向量、概率与统计。

在立体几何模块里,主要安排了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常见的几何体(包括汽车零件)的性质以及面积、体积的求法;斜二测画法、正等测画法;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三视图。通过本模块学习,使学生对机电有关的资料和产品说明书能有更好的理解。

在函数模块里,主要安排了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一元一次函数、电解液的密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幂运算及指数函数、函数的实际应用。在这一模块里,我们利用函数图像来理解电动机的特性及蓄电池的工作特性等。

在三角模块里,主要安排了解直角三角形、斜度与锥度、角的概念、弧度制、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计算器操作训练及应用。这一模块里的重点是用三角知识解决机电专业中的有关计算问题并学习了电路图、电学的基础知识。

在向量模块里,主要安排了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数乘向量、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运算、向量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向量在求合力矩与力偶矩中的应用、外力偶矩和扭矩。这一模块重点突出了向量在力的分解与合成及求合力矩与力偶矩、扭矩中的应用。

在概率与统计模块里,主要安排了集合、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故障诊断中的概率分析法、统计初步。在这一模块里,主要是运用概率的知识来诊断、分析机电设备发生的故障,运用统计知识来预测机电设备以后的技术状况。

除了以上内容外,我们在每个模块中都开设了1到2节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课及技能方面的实践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机电专业数学校本教材的实施过程

1.教师的培训

机电专业校本教材数学编写完成后,由我们编写组成员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因为教师是这一课程理念的呈现者和实践者,所以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综合素质、工作态度、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

2.校本课程是一个特殊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为了使校本教材得到不断的完善,我们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体会、想法反馈给编写组,以便编写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发讲义的形式施教于学生。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我们进行多次各教研组内、教研组间关于理论、专业知识方面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并要求教师不断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观念和方法,使学生在乐学中增长知识。由于校本教材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大大增加了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

四、对中职机电专业数学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考

校本教材的编写、使用,得到了我校绝大多数师生的认可,但是,经过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整个实践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还有待加强

由于编写校本教材的教师全是数学教师,因此,对专业课知识还不够熟悉,只能做到数学内容的顺序适应专业课的需要,而不能全面深层次地考虑专业课对数学内容的要求。

2.配套资源缺乏

教师普遍认同本方案的灵活性、现代性与开放性,上好专业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参、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最好还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教育资源。

3.教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校本教材的教法

校本教材自由度大、内容涉及面广、与教师创造性实验能力小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校本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专业课结合的紧密性、与上课时间固定性的矛盾处理得不是很好。

总之,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中职机电专业数学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这些有待于在以后的探索中得以完善和提高。

[1]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年5月.

[3]林忠.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与建设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4]陈玉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机制探究[J].天津教育,2004.

[5]曾朝锋.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猜你喜欢

专业课机电校本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