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推进井研发展新跨越

2012-08-15左文良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左文良

(中共井研县委 四川 乐山 613100)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美好蓝图,确立了“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奋斗目标,为井研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井研县委明确提出要将省委、市委总体战略部署与井研的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艰苦创业,努力跟上全市发展步伐,奋力推进井研发展新跨越。

一、思想再解放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部环境的变化已深刻影响到井研的发展。特别是天府新区和乐山“双百”大城市建设,为井研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井研发展要破局,必须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

(一)立足优势,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井研作为乐山东部门户,处于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天府新区1小时时空圈,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伴随“三高两铁”交通枢纽的建设,井研将成为联结成渝、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井研还有丰富的盐卤资源、农产品资源,新兴产业、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盐磷化工、机械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在交通上连接成乐,在产业上融入成乐,努力实现同城发展,井研就完全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二)事在人为,坚定信心拼搏奋进

井研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发展基础薄弱,要干成一件事需要比条件好的地方付出更多努力、经历更多艰辛,干群思想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县委鲜明提出,资源不是决定发展的必然因素,关键是事在人为、艰苦创业。改变井研面貌,必须要高起点定位发展、高标准落实工作,力争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从根本上扭转井研发展速度不快、发展后劲不足、财政增收缓慢等难题。

(三)敢为人先,坚定信心勇争一流

发展不够是井研最大的县情。如果仍然按部就班,不但不能赶超先进,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必须拿出敢于突破的胆略、勇于创新的气魄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非禁即准。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在坚守党纪国法红线、廉洁从政防线和道德操守底线的基础上,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禁锢,基础不好大胆想,缺乏先例敢于闯,没有禁止努力办,探索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发展路子。

二、思路再完善

思路决定出路。推进井研跨越,必须跳出井研看井研,把井研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和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审视和谋划,让井研未来发展与现实基础相对应,与区位条件相对称,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符合。

(一)明确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井研将以“突破崛起、强县富民”为奋斗目标,初步建成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业宜居的丘区经济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突破崛起,就是要努力实现县域综合实力在全市上档进位。强县富民,就是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最终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转变,推进井研实现历史性跨越;加快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力争到“十二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

(二)确定发展定位

以“融入成乐、‘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为战略重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三产融合”的乐山东部门户。融入成乐:准确把握发展趋势,背靠乐山大城市,借力天府新区,乘势而起,主动作为,不断增强要素聚集和扩散能力、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借力推进井研发展跨越。“两化”互动:以工业强县为主导,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统筹城乡:充分利用井研作为全省统筹城乡试点县的政策优势,着力打破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同步的二元格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是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镇、产业、交通、土地、文旅和新农村建设等规划,形成综合性的县域规划体系,引领“双核带动、两翼齐飞、中轴发展”的总体格局。双核带动:以县城区为主核,建设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马踏片为副核,建设新型工业、文旅、物流功能中心。两翼齐飞:以马踏片为重点,建设南翼工业文旅物流功能区;以周坡、研经片为重点,建设北翼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轴发展:以国道213线为轴,将城镇、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物流、文旅等串联融合,打造县域黄金经济走廊。

三、重点再明确

以工业高端化、城市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基础配套化为重点方向,着力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形成“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一)工业高端化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引导工业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约集群发展,打造四川畜产品重要加工基地、纺织工装面料生产基地和乐山盐磷化工基地。一是构建五大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以福斯科技磷酸项目为核心,引进关联企业,着力开发磷酸燃料电池、膜材料及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产品;农产品加工集群依托蓝雁、哈哥等企业,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和精深加工延伸;纺织服装集群以意龙印染为节点,构建完整的“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链条;盐磷化工集群依托昊熙盐化、桂祥化工等企业,拓展下游产品,向“精细化工”高端发展;机械制造集群以卫东机械、成工铸造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对接省市机车汽车、石油和工程机械等产业配套合作发展。力争到2015年,五大产业集群分别实现产值5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20亿元、30亿元。二是建设两个百亿园区。坚持“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导企业入园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100户,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两个“百亿”园区。三是培育一批亿元企业。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坚持招商选资,着力引进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通过“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进”,“十二五”期间建成主营业务收入100亿企业1户、20亿企业2户、10亿企业3户、5亿企业4户以上。

(二)城市特色化

按照建设“宜居绿城、产业新城”的总体目标,拓展新城,塑造特色,完善功能,推进产城融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尽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动协调省市交通部门,合理确定国道213线城区段改道、仁沐高速公路与县城的距离,尽力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北进、东拓、南延、西优”的城市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建设控制性详规。二是塑造城市特色。塑造体现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丘区山水绿城。城市建设要显山露水、错落有致,避免大挖大填,保留翠屏山等部分山头作为城市绿化用地,形成依山就势、山环水绕的丘区城市风貌。要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沿入城大道、新城干道和茫溪河两岸“栽绿透绿”,建设生态绿城。在城市建筑物的形态、色泽、功能、文化上要融入国学文化元素,打造国学文化城。着力打造城市入城口和城市主干道等重要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三是推进产城一体。以新城“三纵”(城西环线、幸福大道、国道213线城区段)、“两横”(迎宾大道、新井中校至国道213线)、“一干道”(南北干道)路网为骨架,以学校、医院、宾馆等重点城市功能项目为带动,加快建成一批精品商住小区,“十二五”期间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着力优化园区物流商贸、信息服务、公共交通、基础医疗、文化休闲等功能,逐步建成兼具产业、城市、生态功能的产城综合体。

(三)城乡一体化

坚持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的理念,以蓝雁、哈哥、华象、惠群水产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猪、兔、渔、竹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以打造高端品牌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业主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二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提高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坚持“成片连线、扩面连片、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整合项目和资金,整体推进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连片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支持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实现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目标,2015年建成新农村综合体5个。三要创新体制机制。认真借鉴成都、广安等地改革发展的经验,用好用活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多元化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基础配套化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井研提速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一是交通先行。加快推进“三高两铁、两干道、两环线”的交通建设,提升区位优势。抓好“三高两铁”井研段建设,构架覆盖全域的高速、铁路枢纽网络。谋划好两条干道。改扩建国道213线井研段,主动对接天府仁寿大道,实现井研与天府新区核心区1小时内快速通达;尽快启动乐井路改造,并规划新建一条到乐山中心城区的快速新干道,实现半小时直达乐山。规划新建城内环线和县域公路外环线,实现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科学分流,县城与最远乡镇之间30分钟内到达、相邻乡镇之间相互贯通。二是能源保障。推进重大电网枢纽工程,力争城南110KV变电站年内开工,2013年投运;金仓220KV变电站2013年启动,2014年建成。到2015年,完成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乐山地区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井研段建设。三是水网构建。抢抓全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契机,完善大佛水库右干渠及引水干渠渠系配套,连通县内12座冲囤水库;对全县23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县的工农业水网。

四、保障再强化

着力以过硬作风、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保障和服务发展,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推进井研更快更好发展。

(一)抓好队伍建设

以建设“钢班子、铁队伍”为主线,以“干成事、不出事、创一流”为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和一线识别、培养和选拔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学习力度,通过轮岗、挂职锻炼等形式,帮助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长才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磐石工程”,做好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党员、骨干、人才和群众基础。

(二)狠抓工作落实

强化对目标的过程管理,坚持定期督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重点督查与跟踪问效相结合,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健全工作督查、问责和考核机制,将工作落实情况与干部进退流转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全县干部“跑起来干事、跳起来摸高”。着力完善效能监察、行政问责、服务质量评议等制度,突出整治庸、懒、散,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三)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原则,强化并联审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到审批少、服务好。着力强化对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户优势企业,帮助指导企业发展。对重点投资项目,由县政府成立专门协调班子,进行项目跟踪服务,确保新上项目“零障碍”进入和实施。加大建设环境、治安环境、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投资吸引力和人民群众幸福感。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