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及启示

2012-08-15杨耀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意识

杨耀芳

(中共呈贡区委党校 教务科,云南 呈贡 650500)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及启示

杨耀芳

(中共呈贡区委党校 教务科,云南 呈贡 650500)

公民教育源于近代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与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方近代国家主义的产物。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以倡导人性的解放为主旋律,尊重公民在民主社会中的自由、平等为前提条件,培养公民独立思考、社会批判的意识与能力,民主参与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我们需要积极总结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西方;公民教育;公民意识;公民权利

公民意识是从法律制度规范走向现实法治秩序的重要桥梁。在西方,公民意识的培养最早源于古希腊城邦建设,大规模的、系统的公民教育始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宪政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的过程中。

一、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公民教育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民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以课本作为公民教育最主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课本的讲授,让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这是西方公民教育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对公民教育的不断重视,公民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公民教育的实践都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化。西方国家都把民主教育的主阵地设在学校,各个国家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园至高中设置了循序渐进的民主教育课程。例如,美国在1994年颁布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公民和政府〉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建议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要对学生进行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性格三个方面的教育,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校公民教育的课时也要逐渐增加。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从小学开始延伸至初中,一直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并在高中阶段得到了加强。从教学大纲的规定来看,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公民教育课程,试图围绕着“人类的人”和“公民”两大概念来组织,并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逐步深入。日本的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目前,日本学校公民教育所设置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法律规范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2、注重实践锻炼和公民技能的培养。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在重视课堂知识的正面传授外,更强调价值认同与能力的训练,认为公民教育的情感、技能目标较之于知识目标而言意义更加深远。因此,在各科的教学上,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课堂教育外,还把公民教育延伸到校园社会和社区,让学生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广泛地参与而受到教育熏陶。其突出的特点是针对局限于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弊端,利用逐渐发展起来的重要教育资源——社区,将学习内容蕴于学生所生活的社区之中,直接选取学生生活的社区当中的公共政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调研、讨论、最终形成报告等一系列训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社会的管理中去,从而发挥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公民技能的培养,以适应民主社会的要求。美国的“社会研究”课把培养公民技能作为重要的目标,包括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数据、陈述自己的主张与措施、建构新知识、参与群体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说,就是通过社会研究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解决冲突与分歧的能力,认识到在群体中相互间的伦理责任和公民的职责。法国高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工作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承担职责的能力。法国2000年的公民资格教育大纲总则指出,要培养自主的公民,让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国家生活而宣扬自己的批判理性。

(二)坚持公民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充实和丰富。

1、注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教育。西方国家通过检讨以往的公民教育,由强调公民责任教育逐步转向更加重视公民权利教育,以实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衡。1980年代,法国重新检讨以往的公民教育,突出公民权利,从育儿学校就开设有关民主与权利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国人精神。美国的公民教育,从早期侧重于公民责任教育正逐步转向公民权利教育。早在193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在题为《美国民主教育之目的》的报告中,提出了公民责任的12方面的目标。进入90年代,美国的公民教育更多地强调公民身份与权利。1994年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到2000年,每一个成年美国人都应该是有文化的,并能够掌握履行公民权利和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加拿大的教育者认为,公民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教育就要明确地教授这些权利和义务。由于权利和义务可能会发生冲突,所以,公民教育也旨在教会人们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冲突。

2、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的兴起。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在发展上的趋同以及各国之间依赖性和一致性的增多,国家对公民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美、英、德等国,大量移民的涌入迅速使国家转变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许多学校不得不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合格的本国公民,教育本土学生与移民学生、不同种族与肤色的学生彼此尊重文化传统,成为公民教育的新任务。1971年,加拿大议会宣称,多元文化是其明显特征之一。从那以后,全国的学校都把多元文化教育看作整个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大多数多元文化教育集中在历史、社会研究、语言和文学、音乐和艺术等方面,主要通过课外活动,如社会活动、交互参观、文化节日和仪式等来进行。近年来,美国更加重视多元文化价值的教育和全球意识的教育。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文化、种族、宗教信仰等不同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美国实施的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总之,西方各国普遍认为,在我们共享一个地球的理念指导下,公民教育就要使学生了解世界,尊重多元化,促进国际理解,愿意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3、主动公民教育观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持续下降,造成的对民主的稳定与发展的担忧,西方发达国家把实施主动公民教育作为主要政策追求,强调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等各种教育途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美国人把公民的投票率看作是公民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而事实情况是,相当多的人不参加投票,许多年轻人除非直接涉及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否则,他们根本不关心国家的政治事务,不参与政治生活。因此,美国开始注重培养民主社会的参与性公民,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内化公民应有的技能与方法。英国政府要求在正规学校课程中为公民教育开辟空间外,还要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拓展年轻人社区参与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以及培养他们自主、自信和独立创造、寻找新的参与方式与行动形式的能力。加拿大的公民教育在实践层面上,也更加强调参与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现实公共问题和有意义的公民事务。可以说,主动公民教育已成为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

西方的公民教育是为未来的公民的民主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主要包括为民主生活准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三个方面。因此,公民教育就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来开展,主要的教育途径有课堂讲授、各科教学的渗透,更重要的是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公民教育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一)通过学校实施和开展公民教育

基本的课程有历史、地理、公民学与政府、社会学、全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环境教育、消费教育、生计教育、法律教育、性别平等、社区教育、经济等。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通过社会研究、历史和地理研究实施公民教育的,1998年规定在1-6年级开设社会研究科,7-8年级开设历史和地理。社会研究课意在使学生获得关键性的社会科学概念,包括变化、文化、环境、权力和市场机制;历史课为学生提供有关加拿大发展概况的知识,以及它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学生可以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是怎样影响未来的决策的;地理学习涉及地球的物理体系和地球上的人,还有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美国的公民教育以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社会课作为主要教学课程,它涉及的学科有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世界史、美国史、公民学、政府、法律、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法国的公民教育的任课教师通常由历史,地理教师担任,他们的教学是由一种包括历史、地理、公民知识在内的单行本教学用书提供指导。概括起来,西方公民教育的知识传授可为以下三种方式:(1)专门开设公民课程。(2)将公民教育整合渗透到有关课程中。(3)开设综合课程。为公民教育设置的专门课程,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和集中,实施起来难度不大,且能让学生有一定的课时保证接受公民教育;渗透性教学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公民教育方式,因为公民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通过各科教学的广泛渗透,推动学校共同关注、参与公民教育;开设综合课程,如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公民伦理教育等,将公民教育编作课程的一个单元进行授课。该途径可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也能与其他跨学科课程,如品德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联系起来实施,可以避免过细的学科分类。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英国,小学里用《品德教育卡》,通过卡片组成故事,让学生面临道德两难问题,如是应该保护犯了罪的朋友还是向警察报告。教学采取的一般步骤为:准备问题、陈述故事、小组讨论、思考其他类似的问题、全班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小组和全班讨论。提供给中学生的有声幻灯片《民主中的价值》,包括40个道德难题,每一题描述民主中不同的价值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能,学会批判性的思考。法国中学特别注重公共辩论能力的培养。2000年的公民资格教育大纲强调辩论法教学,包括四个步骤: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其次组织学生着手辩论的准备工作,进行工作分工、小组工作和协调。可以通过报刊、网站、访谈或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展开辩论,按照师生一致同意的方式,选择一位学生担任辩论主席,指定报告人来表述其小组收集的论据和资料,主席对各方论点进行总结;最后进行成果报告,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或书面综合报告,也可以展示其成果,如展览等。经过这样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商、交谈、辩论等民主技能。在加拿大,随着全球化问题的逐渐彰显,特别是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从日益扩散到全球范围的问题中找到希望,一种新的学校科学教育实践途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简称STSE)教育应运而生。在STSE教育中,科学教育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部分,强调多种学科的整合,其实施步骤为:收集某个问题的相关信息;研究问题的背景材料,发现该问题的现实意义;总结该问题带来的各种影响;找到问题解决策略,采取行动;评价行动过程。

(三)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校生活来学习民主

在西班牙,学校委员会是由教师代表、父母和学生组成的,对于课程计划、财务和学生行为等问题,将由他们来决定。当前法国公立中等学校的改革旨在给学生对其所受教育有更多的发言权。在英国,人们越来越支持在每所学校设立学校和(或)班级委员会。德国、丹麦、意大利也有相应的学生组织讨论课程内容、纪律、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西方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们认为,学生需要经历民主,而不是简单地教授民主。美国的教育者也认为,若要公民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让学生把民主的准则运用到实践,通过民主的实践训练学生。较有特色的民主管理模式是在加利福尼亚圣第亚哥市的拉梅萨中学(LMMS),类似于美国国会的学生联合会,即学生“国会”在那里产生。学生按年级分成几队,分别开展活动,这些队就像美国的州一样,每队推选出两个“参议员”,并代表各自的队组成“参议院”,每队(州)分成4—6个小团体,其功能类似于行政区。每个小团体推选1名学生组成“众议院”。这样构成学生“国会”,其基本功能是审议并通过学生联合会行政机构的“总统”签署提交的文件,学生“国会”有权否决。这个学生“国会”通过预算,承认学生的权利;拟订影响学校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划拨不同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解决突发问题,代表们向学生选民作解释工作等等。这些活动增进了学生对政府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民主管理学校的经验。

(四)把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培养公民的重要方式

社区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学生自愿的,内容包括改善环境、帮助老人、支持慈善事业。社区服务是学生接触现实世界问题、进行直接经验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其中可以参与多种社区活动。此外,学校课程吸纳社区服务也成为一种趋势。加拿大的很多学校都提供国际学士学位,其毕业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社区服务经历。加拿大的一些学校还引入与课程相关的社区服务,以缩小学校和周围环境的差距。日本开发出了社区参与计划,英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参与到学校公民教育中来。美国大学经常动员学生义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慈善事业、助残活动等。《美国的公民教育》建议:公民教育的实习,应为一位高中毕业生所必须的经验之一。这种要求可以在社区辅导之下,予以养成。社区有自愿参加指导活动的服务计划,如医院、市政部门、刑事法庭或其他有社会意义的处所均可执行。社区的服务经验,一定要和教室里的工作有关,同时要受到全体教师的督导。

三、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实现中国式民主的创新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需要我们适时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多元利益驱动的竞争经济和理性规则制约的法治经济,要求社会成员排除血缘伦理、等级身份,以公民资格和平等身份,来参与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然而,中国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以家庭血缘为纽带的观念牢固,人们之间的信任大多停留在血缘裙带范围之内。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种观念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陌生人很难建立起信任,市场经济所崇尚的信用、合作、法制、平等竞争等理念不能得以很好贯彻。因此,除了要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外,更要加强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教育。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合格公民,培养高素质的公民。而公民意识是从法律制度规范走向现实法治秩序的重要桥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优良的公民意识能充分有效地使民主政治、法治理念,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信念和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公民意识孕育的民主精神、积极守法精神,为民主政治、法治秩序提供了必要的信仰基础。然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留下了深厚而又浓重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传统,使人们头脑中积淀了牢固的“顺民意识”或“臣民意识”,公民意识相对缺乏和淡薄。在这样的社会里确立民主政治制度,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和阻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公民教育,促使公民意识普遍觉醒,促使法治理念快速转化为公民的生活信念,促使公民自觉将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结合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效而理性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促进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保障公民的权利,从而丰富公民的社会关系,增强对自我命运的把握。

(二)构建和谐社会和应对全球化发展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培养

现阶段,社会各种利益矛盾不断突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处理,需要人们建立一种和谐相处的理念,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内涵和特征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公民以一种社会主人公的姿态,去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和困境,树立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理性地面对社会的冲突和矛盾。有学者认为,公民意识的各项内容对和谐社会都有意义,其中对社会和谐意义最直接的是合作意识、宽容精神、妥协意识、规则意识、协商意识。通过公民教育,增强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制度等合理性、合法性的思索和认同,从而调动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在推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制度和体制的进一步健全,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体和主导因素的人的现代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只有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权利意识、法制观念、公平竞争意识、诚信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强劲的后力,也才能促使市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公民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树立明确的权利意识,才能对社会管理部门起到更多的监督,也才能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并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呼唤公民意识的觉醒,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关注,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广泛的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48.3

A

1671-2994(2012)05-0114-04

2012-06-17

杨耀芳(1967- ),女,云南呈贡人,中共呈贡区委党校教务科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意识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十二公民